云课堂学校管理(云课堂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实验中学的教师通过“云课堂”给学生上课。初宝瑞摄(人民视觉)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大赛巷小学的学生通过“云课堂”与偏远乡镇的丫角小学的学生一起进行韵律操活动。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形式丰富的课程设置、琳琅满目的主题视频、名师汇聚的优质资源、交互性强的课后互动……信息网络化浪潮之下,汇聚多样化网络课程资源的“云课堂”正以优质内容积极服务于人们的学习需要,并为各地中小学教育工作提供教学新途径。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集结于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云课堂”对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大有裨益。
解决教学的“急难愁盼”
今年3月28日,由教育部指导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其集成了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就业服务资源等各类信息内容,为“云课堂”模式教学提供集约化的平台基础支撑,也让学校教学工作摆脱了时空限制。
“我喜欢在电视上看‘云课堂’,一些没听懂的知识点我可以反复观看,还能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就读于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实验小学的五年级学生明悦说。
防疫期间,“云课堂”教学模式在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还保证了教学质量。打开电视,点击进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选择当天课程安排的视频版面,观看相关“云课堂”内容资源;课后完成当天的“智慧作业”,上传“一起作业”平台,老师精心批改后反馈评阅意见……“云课堂”的数字化教学形式让明悦在家也能学得好、学得丰富,解决教学的“急难愁盼”,学习流程便捷高效。
启动“云课堂”教学模式之初,明悦的母亲丁女士担心“光看电视来学习,不如老师在现场讲课的效果好”。但在陪孩子共同观看相关课程后,质量上乘的数字教学内容打消了丁女士的疑虑。“平台邀请的都是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名师,老师们上课讲解生动细致、知识点解析深入浅出。”丁女士说,“云课堂”模式能够不拘泥于时空局限,很好地帮助班级老师对孩子进行教学。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认为,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应探索数字化条件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助力之下,“云课堂”将进一步释放网络智能化时代的活力,带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教育资源“云”上共享
在“云课堂”模式下,优质教学资源依托电子媒介和“云平台”实现了更广范围的传播与共享。对中小学教育而言,学生和教师皆可从中受益,教学手段完成了数字化时代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中小学整体教育质量。
“课程质量整体不错,许多都是名校很出色的老师,思路清晰,拓展的资料也比较丰富。”在北京市某高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的王老师平常会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相关渠道探寻教学思路,充实完备教学教案,同时还会建议班级学生围绕相关知识点,在平台上搜索有帮助的资源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课后分享讨论。“我认为‘云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局限于课堂本身,而是能够通过课堂内外与线上线下的交互,有效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云课堂’模式融合运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之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还实现了知识的‘共创’。”王老师说。
江西南昌某中学的英语教师钱老师说,她所在中学会组织教师参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暑期教师研修,“这有利于提升我们教师团队的备课和教学水平,也启示我们如何运用好这些网络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初,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总浏览量近40亿次,总访客量约6亿人次。业内人士认为,优质课程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多元共享,相关数字教育平台和教学资源充实了“云课堂”,也建立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这有利于整合优化并盘活国家优质数字化资源,让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成果普惠大众,从而开拓网络时代的教学新模式,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研究员徐晓明认为,教育数字化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城乡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互联网 ”背景之下,“云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国家数字化公共服务的重要表现形式,有利于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随着教育扶贫的不断深入,“云课堂”来到欠发达和偏远地区的学子身边,让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全民共享。在“云课堂”操作观看设备、直播卫星接收装置等基础性设施搭建不断完善的基础之上,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云课堂”在“云端”为孩子们打通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有效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难题,进一步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为例,“云课堂”总计覆盖当地20所学校28个班级5000多名学生,推动了当地教学质量提升与教育事业发展。
在日前举行的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专家认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开展有利于建设数字中国,“云课堂”教学模式将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数字化建设注入更多活力,推动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与协调,从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丁美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9月28日 第 08 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