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山藏着古墓(探访济南名人墓)

记者 于悦 程凌润 实习生 刘伟杰

作为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拥有“名士多”的名片,名人故居、遗址等数量众多,其中的名人墓是名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近日探访发现,济南名人墓保护现状不一,多数保护良好,开辟为公园、博物馆等,也有的略显冷清无人管理。

被建成公园、博物馆

多座名人墓成省级文保

10月8日,在百花公园西邻的闵子骞墓,穿过崇校苑的大门,一眼便可看到正对大门的闵子骞祠,祠内正中摆放闵子骞的雕像,闵子骞墓则位于闵子骞祠的正后方,可以看到,墓的整体保存较为完好,墓左侧为两列石碑,石碑上的文字显得有些许斑驳,墓的右侧为一处走廊,廊内摆放着不少断碑,墙面上则是“二十四孝”的事迹图。

在闵子骞墓院内,还集中陈列了在济南城建中发掘出土的碑刻、墓志铭、汉画像石墓等。这些石刻涵盖了元、明、清、民国等多个年代,不管历史价值还是文献价值都非常高。

据统计,目前济南较为知名的名人墓有十多处,其中有的墓已经建为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如张养浩墓公园,成为周边居民健身、休闲的重要场所。

位于彩石片区的房彦谦墓,原来位于一片农田当中,现已修建成“房彦谦公园”,保留了墓葬、碑石、石像生,周围种植了大片树木和草坪,还设置了停车场、卫生间等公共设施。

还有的名人墓被建成了博物馆和纪念馆,如闵子谦墓所在地,根据闵子谦的故事开辟为孝文化博物馆,另外还承担了石刻博物馆的功能。

位于章丘的明代文学家李开先墓前,则修建了李开先纪念馆,纪念馆内设有3间陈列室,陈列有李开先画像、墓志铭及各种版本的李开先作品和研究资料。该馆前馆后墓,独具特色。

据了解,目前济南的名人墓多数都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济南市公布的17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古墓葬类别中就有7处名人墓,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张养浩墓、闵子谦墓、鲍叔牙墓等。

济南大山藏着古墓(探访济南名人墓)(1)

保存现状参差不齐

总体略显“低调”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济南的名人墓地总体略显“低调”,保存现状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名人墓保存情况较好,有的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等。

位于黄河北鹊山脚下的鹊西村,有神医扁鹊之墓,相传扁鹊曾在鹊山上炼制丹药,死后就葬在山脚下,鹊山也因此得名。

此前,由于自然原因、缺乏适时维修,扁鹊墓的墓冢挡墙出现了裂缝、封土下陷、顶部砖件开裂等病害残损现象。今年上半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社会事业部对扁鹊墓进行了抢险加固。

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长眠于济南市天桥区柳云村东南侧的文忠园(张养浩墓公园)。张养浩墓南侧有一座四柱三间的石牌坊,牌坊前而左右两侧蹲坐着一胖一瘦两只石狮,它们已经严重风化。虽然牌坊北侧四个石碑被玻璃罩保护起来,但是石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据了解,除了少数几座比较有名的墓地外,济南大多数古代墓葬都位于比较偏僻的野外,交通不便,市民很难前往参观、游览。

在历城区济钢新村附近有齐国名相鲍叔牙墓,历史上“管鲍之交”的美谈传颂千古。8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鲍山脚下的鲍叔牙墓。鲍山如今已建成山体公园,但周围也鲜见游客,显得十分冷清。

鲍叔牙墓共有两层,上下两层之间的台阶正中间,有一座“双龙戏珠”石雕,石雕两侧的台阶已不再平整,台阶的缝隙中已有杂草长出。

该墓第二层正中为圆形封土堆,直径约10余米,高约4.5米,跟闵子骞墓不同的是,封土堆上长满了树木杂草,有的高达两米,生长得十分茂盛,一眼望去已经将封土堆全部盖住,让人看不出原来的样子。

济南大山藏着古墓(探访济南名人墓)(2)

另外,鲍叔牙墓的第二层四周是由青砖砌成的围墙,高约1米,墙下地板的缝隙中也已长出零星的小草。

大门紧闭杂草丛生

个别名人墓无人维护

大门紧闭、杂草丛生、破败不堪……一块块墓碑在树叶和杂草的遮挡下若隐若现,如果不是围栏入口处的一块“敬告”牌,没有人会注意到济南动物园南门附近松林之中的墓地。

“敬告”牌上面写着“为确保墓地日常防火安全,园区对墓地实行封闭管理,如有祭扫、施工等外联事宜,的请与办公室和保卫科进行联系接洽”和两部固定电话号码,落款处是“济南动物园”“二零一八年七月”等字样。

“基本上没有人知道这个地方,游客也是绕着走。”济南动物园附近一位居民说,这块墓地似乎已经被人们遗忘了,“除了家属以外,应该没有人来这里。”

济南大山藏着古墓(探访济南名人墓)(3)

对于这块“园中园”墓地,济南动物园多位工作人员也称不知情。不过,这里却有一处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统照墓。

该墓建于1957年12月,墓冢前立有简化的三间四柱式牌坊,墓碑为山东省文化局所立。墓碑上有“山东省文化局局长王统照先生之墓”等字样,部分字迹被荒草和树叶遮挡,旁边立着一块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牌。

王统照是与周作人、茅盾等齐名的现代作家,曾任中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文学》月刊主编,开明书店编辑,暨南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建国后,王统照历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山东省文化局局长。

在墓地南侧有一块破损的水泥牌坊,上面有“精神不死”、“浩气”、“英风”等几个大字依稀可辨,墓地里面则有数十块墓碑。

“好几年前就是这样,墓地上的杂草好像根本没人来清理。”附近一位居民说。

“这块墓地应该属于济南市殡仪馆管,日常维护和清理杂草应该由他们负责。”10月9日,记者联系到济南动物园相关工作人员,他们只是有墓地大门的钥匙,“如果有人来扫墓,我们可以打开大门。”

济南市殡仪馆工作人员则称,虽然他们是墓地的管理单位,但是墓地日常维护由济南动物园负责。对此,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和考古处(大遗址保护处)工作人员称,他们将督促相关单位清理墓地杂草,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充分保护和利用

名士文化应得到集中展示

名人墓应当如何保护?在许多文保专家的建议中,应当把名人墓的保护利用纳入到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中来,纳入到当地的文旅发展、生态建设中去。

济南大山藏着古墓(探访济南名人墓)(4)

“除了市区里的这些名人墓,在济南的周边区县还有许多值得宣传和保护的名人墓,例如位于长清的明德王墓、平阴县的于慎行墓、起步区的艾元徵墓等等。”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原院长李铭认为,应该将名人墓和名人故居同等对待,“对名人墓比较好的保护方式是利用起来,发挥名人的正能量和社会效应,把它们展示好,对于促进社会进步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名人墓周边有社区,可以把它开辟为一个休闲活动场地,但是要注意适度建设。”

李铭介绍,像墓葬、石刻等位于户外的田野文物保护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近年来文物部门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建立文物安全天网工程,为文物安装监控设备,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和防范作用,下一步可以继续推广。

名人墓也是名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日济南市政协专题“商量”中,众多专家围绕推广济南名士文化提出了不少建议,济南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济南正在推进的老城和老商埠的改造提升中,应该拿出一些历史建筑来建造名人博物馆或名人展览馆。

济南市政协委员、济南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董建霞曾在提案中建议创建张养浩纪念馆,将其与张养浩墓公园整合,完整展现张养浩一生的轨迹,对于济南名士文化、园林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皆具有重要意义。

“济南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但没有得到很好的集中体现,例如在古城区据记载就有很多名人活动过,有很多关于济南的诗词歌赋,可以建一个名士馆来专门展示曾经生活和活跃在济南的名人,另外在公园景区等也可以多立一些名人塑像,充分宣传济南的名士文化。”董建霞表示。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