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耳石症眩晕症(有一种眩晕叫耳石症)

有一种头晕:抬头晕、低头晕、起床时晕、翻身时还是晕……只有当头保持相对静止时才不晕它就是误诊率极高的——耳石症,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什么是耳石症眩晕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什么是耳石症眩晕症(有一种眩晕叫耳石症)

什么是耳石症眩晕症

有一种头晕:抬头晕、低头晕、起床时晕、翻身时还是晕……只有当头保持相对静止时才不晕。它就是误诊率极高的——耳石症。

说起头晕,大概很少有人会联想到耳朵。

耳石症,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尽管名字听起来陌生,事实上它占所有眩晕的30%左右。

艺人王俊凯也曾经因为连夜彩排突发头晕,后确诊为良性位置性眩晕。

在众多头晕里,哪种才是耳石症?耳石症发作后又该怎么办?《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科学从容应对。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副主任 蔡晓冬

北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宋海涛

一躺下就头晕,当心耳石症

人能掌握身体平衡,很大程度上是内耳的功劳。

内耳中有一层耳石膜,上面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形似石头,医学上称之为“耳石”。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粘附在耳石膜上的。但外伤、老年性退行性变、耳部疾病(如中耳炎、病毒性迷路炎)等,都可能导致耳石脱落。

一旦耳石脱落,撞击到负责调节身体平衡的器官“前庭”,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

晕眩有不同的致病原因,哪种晕眩才是耳石症?可以从3个特征判断

  • 在特定体位时,猛然出现眩晕。例如:早晨起床、半夜翻身、偏头、抬头、低头。当姿势保持不变或者保持头部相对静止时,眩晕感消失。

  • 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 可治疗、可自愈,多数人在几天或几周内会好转。

    6类人更易发生耳石症

    耳石症与上呼吸道感染、年龄增大、耳迷路发生老化或退行性变有关,也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内耳供血不足有关。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容易发生耳石症:

    1

    40岁以上的人

    耳石症的发病高峰年龄一般在40~60岁之间,这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前庭慢性缺血有关。

    另外,年龄大会导致内耳局部结构发生老化或退化,耳石就容易从原来的位置上掉下来。

    2

    压力大、体质弱的人

    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睡眠不好、过度疲劳等不良生活状态,可能会造成内耳小动脉发生痉挛、缺血等情况,从而导致耳石症发生。

    低头玩手机、用电脑,长期处于不良头位姿势,也会加重内耳血管痉挛、细胞缺血,使耳石更易脱落而致病。

    体质较弱的女性也属于高危人群,女性患耳石症多于男性(比例接近1.6~2比1)。

    3

    骨质疏松患者

    骨质疏松只是耳石脱落的一种诱因,由于耳石内含碳酸钙结晶,如果发生骨质疏松,局部结构的变化会增加耳石症的风险。

    4

    有偏头痛的人

    26%的耳石症患者为偏头痛患者。前庭性偏头痛,是耳石症的一种临床现象,常与耳石症导致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同时发生。

    5

    有外伤或手术影响的人

    发生车祸、外力撞了耳部、大脑、耳朵做了手术、在乘车时因为汽车突然加速或减速导致颈部损伤,这些都会引起耳石脱落,从而导致耳石症。

    6

    患前庭神经炎的人

    病毒感染造成的前庭神经炎常伴发耳石症,在前庭耳石器发生水肿时,也会出现“小晶体”脱落。

    一般前庭神经炎发作一年内,患者都可能发生耳石症。

    耳石症发作后该怎么办?

    耳石症是一种良性疾病,一般可自愈。大多数人在发病后两周到一个月内,眩晕感会自动消失。

    如果眩晕感没有自愈,在床上翻身时有短暂的头晕,应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变位性眼震试验”即可确诊,随后可通过复位法、药物、手术等方法治疗。

  • 1. 药物治疗:可缓解呕吐头晕的症状,年龄较大的患者还需要服用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来辅助治疗。

  • 2. 手法复位:是目前治疗耳石症常见有效的方法。临床上,近95%的耳石症患者能通过手法复位康复。手法复位不适合有颈椎病的患者,以免发生颈椎错位导致严重后果。

  • 手法复位一定要由专业医生操作。如果多次复位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包括半规管填塞、内淋巴囊减压、迷路切除等方法。▲

    本期编辑:刘云瑽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