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看一个人的本质 心理学你遇见的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小林是一名女大学生,自她有记忆起,就非常内向,害怕与人交流。

小林是农村家庭出身,家里一直很拮据,但是小林的爸爸希望她能出人头地,所以从小就让小林上当地最好的学校。

小林成绩一直很不错,但人际交往却堪忧,朋友没几个,也很少参加课外活动,总是对自己要求很高,希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又常常在考试的时候拉肚子或者生病。

心理学看一个人的本质 心理学你遇见的人(1)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小林上大学也没有什么改善,小林依旧没有自信,常常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交的朋友也总是贬低她,尽管自己也尝试了很多次与外人建立联系但都以失败告终,她觉得这就好像是自己的宿命,自己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

小林的情况或许很多人都遇到过,并对此产生一种无力感,甚至会有一种“被牵着走”的感觉,自己做的任何事都无法改变现状。你遇见的人,构建的关系,都是你的潜意识的暗中决定的。

大家通常会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命运”,却很少想到这其实是“潜意识”在作怪。

什么是潜意识呢?潜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未被觉察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心理学看一个人的本质 心理学你遇见的人(2)

比如当我们在口渴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意识到“我渴了,我需要喝水”。

但是当我们疯狂做重复性动作的时候,我们却很难意识到我们其实是在焦虑,这就是所谓的潜意识。潜意识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到处都可以寻到他的踪迹。

大家是否还记得童年时期的广告呢?“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广州好迪”、“为什么追我、我要急支糖浆”,虽然我们并不会特意关注广告的内容,甚至有时候都不会看。

但是我们却对这些广告词耳熟能详,就是利用了我们的潜意识,所以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买这些我们听过的品牌。

还比如当我们在一个房间里摆满了书、画等,在这个房间的时候我们下意识地就会放低我们的声音。生活中随处可见潜意识的身影。

心理学看一个人的本质 心理学你遇见的人(3)

潜意识一般会包括原始本能、冲动、童年心理印记、环境、人格等因素。

上述案例中的小林正是在童年心理印记、环境和人格的三重因素影响下,驱使着她的行为和心理。

小林是一个具有抑郁气质的女孩,极其敏感与感性,自然也十分内向不爱与人交流,不太合群,但是对感情的感受比较刻骨铭心。

所以在小林人际交往过程中,不自觉地就会出现退缩行为。小林的家庭本不富裕,但是依然将她送往最好的学校,可见她的父母对她是寄予厚望的,自然也给了小林巨大的压力。

心理学看一个人的本质 心理学你遇见的人(4)

而父母对于小林的期望,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小林的行为,比如小林通常在考试的时候拉肚子,其实并非是小林真的就那么倒霉,总是在考试的时候不舒服。

而是小林为了逃避考试失败的压力而在潜意识中对自己进行的设障,自我设障是“低自我”概念者表现出的一种心理障碍——为了维护或提高自尊,做出对成功不利的行为或言辞,给自己的成功预先设置障碍。

而小林的父母则是和中国大部分父母一样,采取打压式教育,经常对小林说“我们家穷,你就别跟其他同学比家境了”、“只考了第三名啊,那你可还得努力了,人家怎么就能考一二名呢”等等。

心理学看一个人的本质 心理学你遇见的人(5)

小林在如此的环境中长大,已经习惯了父母的打压模式,并且内化了这种关系,所以即使在寻找朋友的时候,也会非常容易找到打压她的朋友。

而由于自卑,小林也不敢和家境较好的同学交朋友,然后又因此而更加自卑,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

正如心理学家所说:你遇见的人,构建的关系,都是潜意识的暗中操控。在我们的人生中,会遇到很多人,并且建构很多关系。

但这些其实都不是随机的,他是“命中注定”的,这些人这些关系其实都隐藏在你的人格中,你的童年印记中。

在了解到一定的潜意识知识后,大家一定会想把潜意识利用起来吧。

心理学看一个人的本质 心理学你遇见的人(6)

潜意识该如何运用呢,美国一名潜意识专家博恩·崔西提出了“刺激法”,旨在激活潜意识,并利用她改善自己的情况。

其中听觉刺激法是指,当我们感到害怕、没有自信的时候,可以通过大声喊叫的方式,获得声音刺激,从而让我们恢复一定的信心。

视觉刺激法建议大家在房间里挂一块梦想版,把自己的梦想写在或者画在上面,每天观看,这样也可以刺激我们的潜意识,使我们朝着目标前进。

最后一个是意向刺激法,当我们在有负面想法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成功的画面从而替换掉负面想法,这种心理暗示也有助于增强我们的信心。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梅菜扣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1]杨鹏. 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9.

[2]丛中.“潜意识”概念辨析[J].心理学通讯,2019,2(04):291-294.

第一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