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服行业工资架构,汽服行业陷入用工荒

汽服行业工资架构,汽服行业陷入用工荒(1)

招工难的根源不只是收入低,还有人口红利消失、社会地位以及员工的素质能力与客户需求不匹配。

作者丨流意

出处 | AC汽车

近期,AC汽车针对2021年员工是否更难招的情况进行调研,结果如下:

90%的门店认为2021年招人比往年更难。

81%的门店认为1-3年后行业会陷入用工荒。

其实,随着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除汽修行业外,餐饮、服装、建材等行业的用人市场今年也出现很大动荡,“招工难”已是各行各业都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方面是包括汽修行业在内的多数传统行业进入转型升级时代招工门槛和薪资水平都在提高,符合需求的技工供不应求,企业陷入“用工荒”;

另一方面是快递、外卖、网约车等互联网行业兴起,释放出大量门槛较低、相对自由、工资稳定的工作岗位,吸引了大批的年轻人涌入。

据2019年数据显示,外卖员总数已突破700万人。在美团外卖的400万名骑手中,20~40岁年龄段骑手占比高达83.7%。在饿了么300万名骑手中,平均年龄31岁,90后占比约为47%。

在汽车后,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进修理厂的论调耳熟能详。背后的原因仅仅是修理工薪资低吗?招工难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如何才能打破汽服行业的用工荒?

汽服行业工资架构,汽服行业陷入用工荒(2)

谁偷走了修理工的工资?

毫无疑问,收入是影响就业意愿的最大因素。

当下门店最紧缺的员工类型是中工,占比37%;其次是大师傅和洗车技师,分别占到29%和21%。

60%的门店认为员工流失的主要因素是工资低。

— 来自AC汽车的调研数据

一位行业老兵表示,中工是过剩的,也是紧缺的。因为中工体量大,但上升通道有限,很容易触碰到职业天花板,也导致中工的稳定性很差,转行的多,跳槽的也多。

河北石家庄一位本土连锁负责人告诉AC汽车,“我们曾经有两个干了十年的机修工离职了,年轻点的去做了健身房销售,年长些的回到老家,找个工厂上班,稳定还能顾家。”

他以石家庄的修理工工资举例,大师傅平均薪资5000-8000元,绩效工资1000-2000元,社保忽略不计,因为大部分修理厂都不缴纳社保,有些员工也不希望缴纳。

“大师傅们成家的多,多数在本地有房,就算租房也不贵,每天有20元饭补,节约点还能凑合过日子。而年轻的中工工资多数在4000元左右,但日常开支却很大,信用卡、花呗等每月都有透支,这点工资根本养不活他们,自然也不会稳定。”

从服务性行业角度去看,对比修理工和外卖小哥的收入能直观地看出问题。据《新京报》2020年调研显示,49%外卖员每月收入水平在4000元-8000元;30%外卖员月收入超过8000元。

尽管社会大众对外卖骑手的职业印象是很苦、很累,但是工作时间自由和收入稳定,确实是吸引年轻人加入外卖大军的最主要因素。

而修理工给到大众的印象不仅是苦和累,还很脏,为什么工资水平处始终处在底层呢?究竟是谁偷走了维修工的工资?

追根溯源,门店首当其冲,但门店也有满肚子苦水要倾诉。

有门店老板表示,在门店能够承受的最大范围内,已经给员工涨薪了,只是上涨的幅度难以满足员工的预期。但是这个行业已经进入无序竞争,价格透明且利润稳定,涨工资的同时,一些硬性成本却不降反升,比如房租,比如合规的成本。

“如果算上培训、招聘等隐性成本,每个员工的真实雇佣成本,都要高于其薪资水平。”

总的来看,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门店在追求利润和高薪留人之间如何抉择,这将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汽服行业工资架构,汽服行业陷入用工荒(3)

招工难的根源在哪里?

抛开收入低的因素,招工难现象的背后有三点原因值得探讨:

一是人口红利消失,人口断层,蓝领工人供给量断崖式下跌或是根本性因素。

据权威数据统计,自2013年来,中国劳动力总量逐年减少,截止2016年,劳动力累计减少1796万。

另外,由于当下生育率低,目前90后相比80后减少了大约30%,00后又比90后减少了30%。即便是放开二胎后,出生人口数量也不及预期。

近期,小拇指连锁总裁兰建军也公开表示,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1997年新生儿人口仅有1445万,其中834万将会被大学分流,导致蓝领工人供给总量大幅度下降,行业陷入用工荒。

然而,也有行业人士指出,随着60后70后这波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生育狂潮中出生的蓝领退休,市场上一年减少2500万左右的劳动力,而新进入职场的年轻劳动力不过1500-1600万,这巨大的缺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二是修理工的职业素养与客户的需求不匹配,换言之,员工的能力和创造的价值与客户期望值之间存在差距,“招工难”的背后其实是招到符合门店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很难。

云南快易修连锁总经理胡锐认为当前的汽车后市场99%的技师技术是有问题的,可以总结为讲技术的没几个过关,讲待遇的没几个不谈,听管理的没几个自愿,谈执行没几个能干。

高素质人才匮乏,导致客户需求难被满足,影响企业收益。企业收益不好,员工工资自然也高不起来,整个行业的收益不好,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当然大打折扣。

三是职业歧视仍根深蒂固,维修行业还处在职业鄙视链的底端,年轻人不乐意干汽修。

一直以来,中国社会都存在一个“奇葩”认知:不想读书就去学修车,成绩不好学修车,考不上好学校也去学修车。修车俨然被看成是一个门槛低、不需要高学历的行业。

有行业人士感叹,正是这个错误的认知和观念,导致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于全球汽车技术的迭代。如果未来都是让书都读不好的人去维修汽车这样的科技产品,根本不现实。

“其实,现在的行业是一个细分行业,保养工、维修工、油漆工、钣金工等,但客户很难有这样的认知,客户只在意是否解决了问题,应该把车修到什么水平。而我们这个行业犯的最大错误是用自己的认知去替代客户认知,导致客户很难认可员工的价值。维修工的价值不回归,落后的“职业鄙视链”不消失,行业的招工难问题就很难得到有效根治。”

汽服行业工资架构,汽服行业陷入用工荒(4)

行业用工荒如何破?

未来,汽服行业用人市场趋向紧张是不争的事实,缺人、高薪将成为行业常态。尤其是在大连锁大平台快速扩张的冲击下,单体门店的招人问题或将变得更加棘手。

因为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上涨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也意味着与人直接相关的服务和产品只会越来越昂贵。汽服行业本身又是一个极度依赖人的行业,即便有再智能、再精密的仪器辅助,还是始终无法摆脱人为因素的影响。

而人的价值在汽车后最直观的呈现即工时费上调。但上调的前提是汽修工的价值要能够被客户认可。有行业人士表示,技师和车主之间的关系,至少接近于“医生和患者”,才能表明修理工的价值被认可,但是这样的关系还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才能建立。

当然,汽服行业用工荒的到来,至少给传统门店提了两个醒:

一是陈旧的用工理念与模式需要改变了。如何提升员工待遇、用人保障,给员工提供发展空间等,既要考虑招人问题,也要考虑留人问题,这是门店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如今,汽后头部大连锁大平台已经开始围绕人才供给的源头开始布局,与高校联手,开设品牌班,并为员工提供系统的培训体系和清晰的晋升体系。

二是门店需要摒弃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进入精细化管理,拥抱在线化数字化趋势,提升服务效率。

有人说,行业“用工荒”并非只是门店的危机,也是门店转型的时机。适应变化,及时调整且盈利能力强的门店,并不愁招人问题。

如何优化用人机制,提升员工的认同感,让更优质的人才留下来,推动门店以及汽服行业的发展,这张考卷正等待着每一位汽修人来作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