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竖折基本笔法(横折其实很简单)

很多学习书法的人,都发现一个同一个问题,横折这个汉字中使用非常多的笔画,在能涵盖所有用笔的“永”字中却没有出现。

于是,人们对横折的书写一直都抱着一种探秘的心态,明明“永”字中有“横折勾”这样一个笔画,却没有说明“横折”的写法,难不成“横折”就是“横”和“竖”的组合?与“竖勾”是“竖”和“趯”的组合一样?

书法竖折基本笔法(横折其实很简单)(1)

永字中是有横折的

这样的猜测,也对也不对,因为有却不全面。篆书中的各种折角都是圆折的,都可以不用提按顿挫,而一挥而就。在篆书隶变时,多数的组合部件被拆分后重新组合。各种框也被拆成各种直笔画。

隶书中的“横折”就是“横”和“竖”组合成的,书写时是分明的两笔。《石门颂》的这几个折角,都能看出来,横和竖是两笔。《曹全碑》中的“君”字的两个右上折角,都是这样的。

书法竖折基本笔法(横折其实很简单)(2)

石门颂局部

这种书写方法,一直延续到两晋。直到北魏的碑刻出现,折角就有了改变,有了折肩。这样的折肩也被带到了楷书中,从此后,也就是北魏以后,折角便成了楷书的最明显的特征,直到今天还是那样。

可以说,北魏是楷书前后不同的分界线。两晋时期的楷书以小楷为主,用笔较圆润,显超逸。北魏及唐朝楷书寸楷居多,用笔较遒劲,有棱角。

书法竖折基本笔法(横折其实很简单)(3)

曹全碑局部

两晋的楷书气韵高古,源于晋人的尚韵,书写方法也就比较灵活多变。“活”是晋代楷书的代表字,于是,晋楷就出现了可篆,可隶,可草的现象。很多竖勾有章草的影子,捺脚有隶书的味道,折角有篆书的形势。

横折这样的笔画,本来在造字之初代表一个完整的符号,隶变的过程的被拆分开了。虽然整个字得到了优化,然而这个折角却不便于快速书写了。在书写以实用为目的的年代,这样的结果肯定是要被改写的。

书法竖折基本笔法(横折其实很简单)(4)

王羲之 小楷 黄庭经局部

几乎与隶书定型的同时,又在隶书的基础上出现了章草和楷书、行书。楷化后,变一些短小的笔画为点画或者啄、挑,折角的写法也有了变化。

一种写法恢复到篆书的不停笔而转过,今天的人们把这叫做“绞转”。这个命名虽然不是特别准确,但能与其他用笔区分。

这个用笔方法,王羲之讲得很形象。他说:“夫以屈脚之法,弯弯如角弓之张,‘鸟’、‘焉’、‘为’、‘乌’之类是也。”

书法竖折基本笔法(横折其实很简单)(5)

弯曲的膝盖

他说“鸟”、“为”等这些字用的是“屈脚法”,这种方法就是弯曲的膝盖,并且象弓箭一样有张力,王羲之说得多形象!如果过读过张怀瓘的《玉堂禁经》,就能一下子判断出来,这和他的“钩努势”是一个方法,不同的名称。

张怀瓘说要写出这种笔势,就要“圆角而趯”。圆角当然就是膝盖弯曲时的圆角。趯,则是趯锋,象铁钉快速画过石头的那种感觉,这样,笔画就有了张力。

书法竖折基本笔法(横折其实很简单)(6)

钟繇 宣示表中鸟、为的钩努势

另一种方法,转得比较突然,也是一笔而过。就是笔头横向行笔时,突然停止而转变方向。这也有个名字叫“顿笔”。“顿”是什么意思呢?是“很短时间的停止”,是“突然、立刻”。可是却被现在的人理解为“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这样就出现个楷书中那个棱角突出,有点怪异的折肩。

这个方法王羲之当然不能不懂,他说:“急引急牵,如云中之掣电,“日”、“月”、“目”、“因”之例是也。”王羲之说这种方法像云中突然闪亮的闪电,非常迅捷,非常短暂。这也正是“急引急牵”这个名字由来。

书法竖折基本笔法(横折其实很简单)(7)

掣电

完全不像现在的人们写折肩那样,先把笔斜拉下去换半个面,再把笔直拉过来再换半个面。这样的做法纯粹是为了得到折肩的外形,而制作折肩。已经失去了书法“写”的内涵,难怪米芾要对唐楷那么不客气。

张怀瓘的比喻同样形象,虽然没有王羲之的比喻激烈,但较王羲之的更利于观察。他把这种写法见“钩裹势”,需要“圆而憿锋”。这个“圆”可不是圆角的意思,而是圆笔的意思,是笔画要饱满。

书法竖折基本笔法(横折其实很简单)(8)

拐直角弯的激流

憿锋就是“激锋”,因为“憿”和“激”古时候是通用的。激锋就是像激流那样的用笔,本来就湍急的流水遇到障碍,要改变方向,那一撞一激就足够了。

两位古人虽然说得都够形象,但在一些人看来不够直白。还是把最直白的写法告诉你吧,太简单,不要失望嗷!

书法竖折基本笔法(横折其实很简单)(9)

王羲之黄庭经里月、目的钩裹势

钩努势:圆角直过,就是快速转,只要速度够,就能转过去。

钩裹势:直角顿过,就是快速行笔,突然停止,突然转向,同样在一个疾字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