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新作敦刻尔克(敦刻尔克是只有诺兰才能完成的伟大电影)

《敦刻尔克》像《黑暗骑士》解构了英雄和秩序一样,它试图在颠覆战争片。

全文1097字,阅读约需2分钟

诺兰新作敦刻尔克(敦刻尔克是只有诺兰才能完成的伟大电影)(1)

▲《敦刻尔克》剧照

《敦刻尔克》终于在今日凌晨登陆中国影院,滴答的怀表声,轰鸣的引擎声,摩肩接踵等待救援的士兵,悬疑大气的电影配乐,我们看到了久违的战争场面,我们看到了熟悉的大导演诺兰。

这是只有拍摄出《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蝙蝠侠》的诺兰才能完成的伟大电影。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提出了“解构”,意在从晦涩难懂的结构里破除那些天经地义的信条。而诺兰在电影《敦刻尔克》中的此次出手,就有解构战争的意味。

他抛弃了传统战争电影大开大合、血脉喷张的叙事模式。用30万士兵漫长的等待来凸显战争的残酷与个体的无力,这是内敛的毫不夸张的。

▲《敦刻尔克》剧照

这种复古的挑战是危险的,它考验了观众的耐心;也是实验的,一不小心,满盘皆输。

而有汉斯季默的存在,《敦刻尔克》是不可能输掉的。

这就是诺兰,这就是《敦刻尔克》,《敦刻尔克》像《黑暗骑士》解构了英雄和秩序一样,它试图在颠覆战争片。

相对于以往的标志性诺兰电影,比如三年前在中国大热的《星际穿越》,观众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叙事模式里乱了阵脚,却又大呼过瘾。三年后的《敦刻尔克》却试图抛弃这些诺兰引以为傲的架势,转而向极简模式进军。

简化到了什么程度?就是战争的海陆空三条线,简化到你想在战争片中看到的某些既定元素或许都没有。

观众或许会说:这还是那个烧脑的诺兰吗?

回答是肯定的,只是烧的不是智商,是情商。

智商不是看战争片的主要武器,情商才是。宏大的战争史,是一代人切切实实的回忆,调动智商去看战争片是一个错误的前提,看懂战争似乎不是目的,看清楚战争才是目的。

诺兰新作敦刻尔克(敦刻尔克是只有诺兰才能完成的伟大电影)(2)

▲诺兰

表现二战历史上另一次诺曼底登陆事件的《拯救大兵瑞恩》一出手就开创了一种模式:人物在战争里无法藏匿的恐惧,被炮弹肢解器官的血腥,以及难能可贵的小人物视角,一切都真实和残酷,他必须是汤姆·汉克斯这样的国民演员来演。这似乎成为一种套路,沿用它就能成功。

诺兰试图突破这一切的框架,给战争片一次切切实实的突破。诺兰说这或许是他最实验性的一部电影,大胆启用新人,所有镜头坚持实拍,破天荒地用七十多页的简短剧本来拍摄,甚至动用了当年参加敦刻尔克撤退的民船。

这里或许要强调一个史实,敦刻尔克撤退是一次涉及到30多万士兵的撤退,可想而知实拍的艰难程度,而诺兰用IMAX-77mm做到了。

陆地是士兵的绝境和挣扎,天空则是对抗和拯救,而海洋,则是一腔孤勇,死亡还是生存?三个相互独立又不断交叉的空间,这就是敦刻尔克。这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

诺兰新作敦刻尔克(敦刻尔克是只有诺兰才能完成的伟大电影)(3)

▲《敦刻尔克》剧照

极简的模式,恢弘的配乐替代台词,是以一种静默的方式表达战争、阐释战争。

诺兰对《敦刻尔克》的定位是“一个生存的故事,一个悬疑惊悚的故事”。

这注定诺兰的眼光是向下的。他关注的是个体士兵的焦灼与反抗、绝望与希望,所以本质上这是一部有着深刻人性关怀的电影。

史诗电影不是只能上成政治课、历史课,从一个“小兵”个体的生存欲望来拍摄,同样也是一种电影方法论。这正是诺兰要让我们看到的。

文/李维林 编辑 新吾 校对 陆爱英

值班编辑 一鸣 李二号

(更多新闻,请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bjnews_xjb)

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