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经典名言名句语录(读千古流传古佳句500句)
政治篇
■君臣
【一马之奔,无一毛而不动;一舟之覆,无一物而不沉】〓出自北周庾信《拟连珠》。意思是:一匹马在奔跑的时候,全身的毛没有一根不跟着振动;一条船倾覆后,船上所有的东西没有一样不跟着沉没。比喻国君对百姓、对整个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出自《韩非子》。疾:快速。意思是:只用一只手拍,速度再快,也没有声响。比喻君臣之间应互相配合,才能奏效。
【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出自《韩非子;显学》。务:致力于。意思是:国家强大,别人就来朝见,国家弱小,就要去朝见别人。因此,英明的国君会致力于壮大自己的实力。
【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出自《荀子大略》。意思是:如果国君有爱嫉妒他人的臣子,那么贤良的人就不会来辅佐他。
【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出自《礼记•缁衣》。事:对待。意思是:下级对待上级,不是听从他的命令,而是顺从他的行为。说明领导应当以身作则。
【上之所为,民之归也】〓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归:归附。意思是:上层人物的所作所为,民众也会跟着做。
【上无骄行,下无谄德】〓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谄:奉承。意思是:国君不骄傲自大,下面的人就不会阿谀奉承。
【上不正,下参差】〓出自晋代杨泉《物理论》。参差:指混乱的样子。居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不正派,居下位的人就会错误百出。说明领导者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出自《孔子家语•王会》。益:更加。意思是:国君乐善好施,臣下则会更加宽厚;国君能亲近贤才,则臣下交友都会审慎。
【上有毫发之意,则下有丘山之取】出自宋代苏辙《栾城集;久旱放民间债欠•贴黄》。意思是:居高位的人想要得到如同毫发大小的东西,下面的人就会搜刮像山一样大的东西。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出自唐代柳宗元《送薛存义序》。若:你。意思是:那些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他们的职责吗?他们应该是民众的仆役,而不仅仅是奴役民众。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出自《荀子•大略》。意思是:上天育民,并不是为了君主;但上天立君主,却是要他为人民做事的。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出自《孟子藤文公上》。君子:官吏。野人:老百姓。意思是:没有当官的就没有办法治理百姓,没有老百姓就无法养活当官的。说明在一个国家里,官吏和百姓缺一不可。
【不以尧舜之心为君者,具君也;不以伊尹、周公之心为臣者,具臣也】出自唐代皮日休《鹿门隐书》。尧、舜:都是古代的贤明的帝王。伊尹、周公:是古代有名的贤臣。意思是:做君主,没有像尧舜那样的心境,就不是称职的君主;做臣子,没有像伊尹、周公那样的心境,就不是称职的臣子。
【公生明,偏生暗】出自《荀子;不苟》。暗:愚昧、糊涂。意思是:公正就会使人明于事理,偏私就会使人愚昧糊涂。说明为政者应该时刻保持公正之心。
【功不滥赏,罪不滥刑】出自唐代元结《至正》。意思是:对有功的人不随意奖赏,对有罪的人也不乱加惩罚。
【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出自《荀子;王霸》。要:纲领。详:完备,细密。意思是:如果君主善于提纲挈领,那么百事都会做得十分周详;如果君主喜欢什么都管,那么什么事情都会荒废。说明君主应该是统筹大局,而不是事必躬亲。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出自《礼记;大学》。好:喜好。恶:憎恶。意思是:当权者应该爱民之所爱,恨民之所恨,才能算得上是百姓的父母。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出自《礼记;中庸》。陵:同“凌”,欺凌。援:攀附。意思是:身居高位,不欺凌地位低的人;身居低位,也不攀附地位高的人。比喻领导者应该端正自持。
【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不断之意者,开群枉之门】出自《汉书;楚元王传》。不断:犹豫不决。意思是:多疑的人,容易被谗言所左右;优柔寡断的人,容易让恶人的邪说钻空子。说明当权者不要乱加猜疑,应当善于决断。
【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出自《资治通鉴》。表:古代测量日影计时的标杆。景:同“影”。邪:同“斜”。意思是:标杆是弯曲的,它的影子也必定是弯曲的;水源是清洁的,流水也必定是洁净的。比喻上级公正廉明,下级就自然端正无邪。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执政者如果自身言行正当,即便不下命令,下面的人也会去做;如果其言行不正,纵然下了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听从。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出自《孟子;尽心下》。昭昭:明白。意思是:贤德之人,总是自己先对问题有了透彻的理解,才去教导别人。
【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出自《书;伊训》。克:能够。意思是:在高位的人应能够体察下情,在低位的人应能够竭尽忠诚。
【闻谤而怒者,谗之囮也;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出自隋代王通《中说•魏相》。谤:谤谏。囮:诱捕同类鸟用的活鸟。佞:花言巧语。意思是:听到谤谏就发怒,这是谗言的喜子;受到赞扬就高兴,这是谗佞的媒介。意在告诫当权者不能闻誉则喜、闻谏则怒。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出自三国时蜀国诸葛亮《纳言》。意思是:雨水从屋顶漏到地下,要阻止它,就要堵住屋顶上的漏洞。屋顶不堵,则漏雨不止,下面就无法居住了。比喻下面出了问题,要从上面找根源。
【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喜怒》。从:同“纵”,放纵。意思是:愤怒的时候,不要触犯到无罪的人;高兴的时候,也不能放纵应该杀头的人。比喻国君不能感情用事。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出自《资治通鉴》。意思是:家境贫困,就会想要一个贤德的妻子;国家出现动乱,就会渴求一位治国有方的宰相。比喻形势艰难时,就会盼望能解决问题的人出现。
【谗不自来,因疑而来;间不自入,乘隙而入】出自明代刘基《郁离子•畏鬼》。间:挑拨离间的话。意思是:谗言不会自己来,而是因为心中有了疑惑才来;离间的话不会自己钻入,而是因为有了矛盾和隔阂才来。
【智者因危而建安,明者矫失而成德】出自唐代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矫:纠正。意思是:智慧之人,可以在危急的情况下转危为安;明达之人,往往能够纠正自己的过失而成就自己的美德。
【善御者不忘其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为上者不忘其下】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御:驾车。意思是:好的车夫总是爱惜自己的马,好的射手总是爱惜自己的弓,而好的君主总是想着自己的百姓。
【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不能罪身者,民罪之】出自《管子•小称》。意思是:严于自我批评的人,人民就不会抱怨他;不肯自我批评的人,人民就会谴责他。
【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清廉》。士:官吏。意思是:自古有名声远播的官吏,就不用那些没有正当来历的钱。
【仕之患也,酷无酷,贿无贿,旷无旷】出自清代周寿昌《思益堂日札》。旷:旷职,不理职事。意思是:做官最让人担忧的就是,表面看上去不残酷,而实际上却很残酷;表面看上去从不受贿,但实际上却受了贿;表面看上去没有不理职事,但实际上却玩忽职守。
【臣不得其所欲于君者,君亦不能得其所求于臣也】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思是:如果大臣不能从君主那里得到他想要的东西,那么君主也就不能从大臣那里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治民如治目,拨触之则益昏;治吏如治齿牙,剔漱之则益利】出自元代张养浩《牧民忠告•御下》。昏:昏花。齿牙:牙齿。意思是:管理百姓就像医治眼睛一样,越是拨弄越是看不清;而管理官吏,则如同医治牙齿,越是剔刷洗漱越是有好处。说明对待百姓要以宽厚仁爱处之,对待官吏要多加训诫整治。
■治政
【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出自《尚书;洪范》。羞:进献,贡献。而,同“尔”,你。意思是:对于那些有才能、有作为的人,要让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你的国家昌盛。
【几时拓土成王道,自古穷兵是祸胎】出自唐代李商隐诗《汉南书事》。王道:古代帝王以仁义治理天下的政策。穷兵:竭力发动战争。意思是:什么时候开拓疆土能成就帝王的仁义政治?穷兵黩武自古就是灾祸的根源。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小事上不能忍耐,就往往会破坏了大计划。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出自《论语•季氏》。庶人:百姓。意思是:国家的政治清明,那么,百姓就不会有非议了。
【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出自《孟子•尽心下》。政事:施政。意思是:没有好的政治,国家的财政就会不足。说明政治对国家的财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出自《尚书•洪范》。荡荡:宽阔、广大。意思是:不结党营私,治国之道就会宽广开阔。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出自《韩非子•五蠹》。修:遵循。法:效法。意思是: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那些陈规,要研究现在的事情,从而做出相应的准备。说明政策应该因时而定。
【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明而私事息】出自《荀子•君道》。达:畅通。义:原则。意思是:公正的道路畅通了,徇私舞弊的门就被堵塞了;为公的原则明确了,私人的贪图就停止了。用来告诫执政者应提倡为公以抵制私情的泛滥。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依靠自己的德行让人信服的,人们才会喜欢,才能心悦诚服。
【民虑之于心而宣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出自《国语•周语上》。壅:堵塞。与:跟从。意思是:百姓心里的想法是经过成熟的考虑后说出来的,这是行成之后的自然流露,怎么可以堵塞其口呢?如果真要堵塞言路,还会有谁拥护你呢?说明为政者应广开言路。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出自《尚书•太甲下》。弗:不。胡:怎么。意思是:不经过思考,怎么会有所收获呢?不去实行,怎么会有所成就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老:第一个“老”为动词,尊敬、敬养。幼:第一个“幼”为动词,爱护。意思是:尊敬自己的长辈,并将这种尊敬也推广到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并将这种爱护推广到别人的孩子。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意思是:君主有了德行,就能叫人民快乐;人民快乐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因:依靠。敝:损害,败坏。与:同盟。知:明智。意思是:借助了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别人,这是不仁义的;失掉了自己的同盟,是不明智的。
【安危在是非,不在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多寡】出自《韩非子•虚实》。国家安全与否在于君王是否是非分明,而不在于力量的强弱;国家的存亡在于君王是否掌握了实权,而不在于手下有多少人。
【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出自《荀子•王霸》。与:同盟的国家。意思是:既然两国已经缔结了盟约,就算看到了成败,也不能欺骗结盟的国家。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出自《商君书•更法》。意思是: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轻易变法;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轻易改变器具。
【但得官清吏不横,便是村中歌舞时】出自宋代陆游诗《春日杂兴》。但:只。意思是:只要官吏都清正廉明,不横行霸道,就是老百姓欢天喜地的时候了。
【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出自《荀子•王制》。杂:混杂。意思是:贤人与不贤的人不相互混杂在一起,有才能的英杰就会到来;是与非不颠倒混杂,国家就会安定。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出自《商君书•更法》。道:方法。便:便利。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过去。
【治世者若登丘矣,必先蹑其卑者,然后乃得履其高】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衰制》。蹑:登上。意思是:治理国家就好比登山,一定要先从最底层开始,慢慢登到高处。用来比喻治理国家要从最基本的方面下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道:仁政。意思是:能够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而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现多用来形容正义的事业就能得到支持,不合乎正义的倒行逆施则会遭到人们的反对。
【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出自《商君书•农战》。偷:疏忽。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即便粮仓总是满满的,也不会放松农业生产。
【德惟治,否德乱】出自《尚书•太甲下》。意思是:以德来治理国家,就会天下太平;反之,就会天下大乱。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出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意思是:一个人得道上了天,连他的鸡犬也都跟着成了仙。用来讽刺旧时一人发迹,附从者也跟着得势的黑暗政治现象。现常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出自明代顾大典《青衫记》。意思是:一旦掌握了权力,就发号施令。深刻揭露了官场上小人得志的猖狂表现。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自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雪花银:白银。意思是:担任三年“清廉”的知府,就可以捞到十万两的白银。表现了当时贪官污吏成风的黑暗现实。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出自《宋史•岳飞传》。意思是:文官不贪图钱财,武官不贪生怕死,国家就会太平兴旺。
【尧舜之人,非生而治也;桀纣之人,非生而乱也,故治乱在上也】出自《管子•霸言》。尧舜:指唐尧和虞舜,相传都是古代的圣贤之君。桀纣:指夏桀和商纣,古代的两个暴君。意思是:尧舜时代的百姓,不是天生就好治理的;桀纣时代的百姓,也不是天生就爱作乱的。因此,治和乱的根本在于上面的统治者。
【时移而法不易者乱】出自《韩非子•心度》。意思是:时代已经变化了,而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改变,那么,国家就会出现混乱。
【治国常富,乱国常贫】出自《管子•治国》。安定的国家往往富有,而社会混乱的国家则常常贫穷。说明国家的贫富与政治有着直接的关系。
【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出自唐代刘知几《史通•忤时》。公:主公。意思是:十只羊,九人放,号令就难以执行;一个国家如果有三个主公,人们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说明执政要避免政出多门,事权不一。
【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出自《史记•陆贾列传》。意思是:骑马打下来的天下,怎么可以还在马上治理呢?比喻可以用武力得天下,但却不能再用武力来治理天下,而是应讲究治术。
【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出自《战国策•赵策》。尽:通晓。意思是:只按照书上的方法来驾御车马的,不能完全掌握马的脾性;只用古人的方法来管理现今的人,就不能通达时势的变化。说明治国不能死守教条,要因时因事制宜。
【世质则官少,世文则吏多】出自晋代傅玄《傅子•官人》。质:质朴。文:浮华。意思是:时代风气质朴,社会上的官员就少;时代风气浮华,社会上的官员就多。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出自《淮南子•氾论训》。常:准则。本:根本。经:准则。上:极至。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莫言万木死,不因一叶秋】出自唐代邵谒诗《论证》。秋:枯黄。意思是:不要说万木凋零不是因为一片叶子的枯黄。比喻临民治国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申韩》。决:缺口。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发现了弊端就会立即补救,看到了漏洞,就会马上堵塞。
■安危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出自《史记•楚元忘世家》。意思是:国家的安危在于所发布的法令,国家的存亡在于所任用的人才。说明君主必须谨慎出令、善于用人。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出自《汉书•贾谊传》。意思是:安定和危乱都不是一天形成的。说明事物都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提醒当权者应明察秋毫、防微杜渐。
【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浮侈》。意思是:贫穷生于富贵,弱小生于强大,混乱生于太平,危急生于安定。说明事物矛盾的两方面总是相互转化的,提醒君主应防微杜渐。
【得士者靖,失士者乱】出自《亢仓子•政道》。靖:安定。意思是:得到人才,国家就会安定,失去人才,国家就会混乱。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出自《荀子•大略》。捐:丢弃,舍弃。意思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去做,这是亡国亡身的道路。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意思是:大树将要倒下,不是一根绳子就能拉住的。用来比喻国家衰败,大势将去,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挽救的。
【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思是:天下的形势就是分裂久了,到一定的时候必然会归于统一;统一久了,到一定的时候必然会分裂。说明社会形式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意思是:用不道义的手段变得强大,其灭亡一定很快。
【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出自《商君书•去强》。宿:隔夜。意思是:政务能在当日处理完的,可以称王天下;能在当晚处理完的,能使国家强大;要等到第二天才处理完的,国家就会削弱。
【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出自清代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秋气:秋天的景象,比喻国家的衰败。天下都已经是秋天的景象了,一处也很难维持春色了。
【圣人不察乎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出自《列子•说符》。然:指前句的“存亡”。意思是:圣明之人不是着重看国家的兴亡,而是透过这一现象,着重看国家之所以兴亡的原因。
【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谔谔:直言不讳的样子。意思是:如果大臣都敢于争相直言进谏,那么这个国家就能昌盛;如果大臣都不思言谏,专事阿谀,那么国家就将衰败。说明国君应虚心纳谏,并任用直言之士。
【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也,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也】出自《淮南子•氾论训》。道:道义。意思是:国家能够安存不在于疆土辽阔,而在于其合乎道义,国家灭亡也不在于地域狭小,而在于不合乎道义。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出自唐代刘禹锡诗《金陵怀古》。人事:人之所为。空:徒然。地形:指地势的险要。意思是:国家兴衰取决于人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依靠山川地势的险要。
【身莫不恶死,而未尝有不死;国莫不恶亡,而未尝有不亡】出自宋代李觏《庆历民言•开讳》。恶:憎恶。意思是:人没有不憎恨死亡的,但没有人能够不死;国家没有不憎恨灭亡的,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永远不灭亡。说明人之生老病死和国家的兴亡盛衰都是不可避免的。
【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易:轻视。恃:倚仗。意思是:一个国家,无论多小,都不能轻视;如果没有准备,即便国家再大,人口再多,也不能倚仗。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出自《商君书•修权》。蠹:蛀虫。意思是:蛀虫太多了,树木就会折断;墙上的缝隙大了,墙就会倒塌。比喻国家有太多的贪官、政治上有大的漏洞就会灭亡。
■人才
【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出自《墨子•尚同下》。意思是:一只眼睛不如两只眼睛看得明白;一只耳朵不如两只耳朵听得清楚。比喻国君应有贤臣辅佐。
【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出自唐代裴说诗《棋》。国手:一国里最好的棋手。意思是:任何人都会有考虑不周全的时候,即使是全国最好的棋手,也会偶尔输给别人。
【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出自《尚书•盘庚上》。意思是:用人要选用熟悉的臣子,不要像选用器具那样只要新的,不要旧的。
【力弱者勿任其厚负,才卑者勿尸其隆位】出自宋代黄晞《聱隅子•三王上篇》。厚负:沉重的东西。尸:空占着位子而不做事。隆位:高位。意思是:力量小的人,不要让他背负太沉重的东西,才能低的人不要让他空占着高位而不做事情。
【万硕之鼎,不可满以盂水;一钧之钟,不可容于泉流】出自北齐刘昼《刘子•均任》。硕:同“石”,古代容量单位,万硕,形容极多。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15公斤。钟:一种圆形的壶。意思是:能够盛下万石的大鼎,只用一小盂水是无法将其灌满的;只能盛一钧的小钟,也盛不下不断流下的泉水。比喻用人要量才授任。
【与其位,勿夺其职;任以事,勿间以言】出自宋代陈亮《论开诚之道》。意思是:既然将官位给了他,就不要干涉他的职权;既然将事物交给了他,就不要总是指手画脚。
【千钧之弩,不以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为尺梃成响】出自明代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鼷鼠:鼠中最小的一类。发机:拔动弩牙。梃:木棒;尺梃,一尺长的木棒。
【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出自《汉书•董仲舒传》。不害:不妨。意思是:才华不出众的人,不管任职多久,还是只能做个小官;才华卓越的人,即使任职的时间不长,一样可以作为辅佐之臣。说明用人不应论资排辈。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出自《汉书•陆贾传》。意思是:国家太平时,应注意发挥宰相的作用,让国家繁荣昌盛;国家危乱的时候,应注意发挥大将的作用,使国家免于危难。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出自《荀子•王制》。意思是:没有德行操守的人不能使之成为尊贵之人;没有才能的人不能使其为官。说明不能重用那些没有德行没有才华的人。
【不以一眚掩大德】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眚:原指眼翳,引申为过失。意思是:不能因为一点小过错就抹杀了一个人的大功德。
【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出自隋代王通《文中子•魏相》。好:喜好。意思是:不苛求属下做其做不到的事情,不强迫属下做其不擅长的事情,不逼迫属下做其不愿意做的事情。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出自《史记•李斯列传》。让:辞让。择:剔除。意思是:泰山不辞让每一块微小的土壤,所以才能够那样巍峨壮观;河海不拒绝每一条细小的水流,所以才那样深不可测。
【牛骥以并驾而俱疲,工拙以混吹而莫辨】出自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骥:骏马。工:技艺高的人。意思是:牛和骏马共拉一辆车,结果都被拖疲了;善吹的和不善吹的乐工一起吹奏,就无法分辨优劣。用来比喻不分能力高低一同使用,就看不出其才能高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出自(五代•后晋)刘晌《后唐书•魏徵传》。意思是:拿铜镜来对照自己,可以使衣帽整齐;拿古代的事当作镜子来对照自己,可以知道国家兴衰的原因;拿人当作镜子来对照自己,可以知道自己的正确与错误。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汉代班固《汉书•东方朔传》。察:苛察。徒:同伙,朋友。意思是:水太过清澈,就没有鱼在里面生长了;人太过苛察,就没有朋友了。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出自《墨子•亲土》。归:同“馈”,赠送。意思是:给国君献上稀世珍宝,不如给国君推荐有才之士。
【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材而可共成事】出自宋代欧阳修《为君难论上》。笃:笃实。意思是:用人之法在于,任用他必须专一,信任他必须坚定,这样才能让他的才干充分发挥出来,和他共同做好事情。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择官》。劝:劝勉、鼓励。意思是:任用的是正直的人,良善之人就会受到鼓励;而误用了邪恶之人,坏人就会纷纷混进来。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出自清代秋瑾词《鹧鸪天》。龙泉:宝剑名,泛指宝剑。意思是:不要说女子不能成为英杰人物,我墙上的宝剑每天夜里都在发出响声!说明女子也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并骥而走者,五里而罢;乘骥而御之,不倦而取道多】出自《战国策•赵策三》。骥:骏马。走:跑。罢:同“疲”,疲惫。意思是:与骏马一同奔跑,五里路就会感到疲惫;而骑着骏马跑,不但自己不累,跑的路还要多。比喻领导者如能很好地使用人才,既可以让自己轻松,又可以将事情做好。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卫灵公》。以:因为。意思是:君子不因为有别人说其好话就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就连他所说的正确的话也舍弃掉。
【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出自《淮南子•主术训》。羞:同“丑”,以为耻。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计策高明可用,就不要因为他的地位低下而耻于采纳;如果一个人的话正确可行,就不要责怪他巧言善辩。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出自《荀子•王制》。次:停留;不待次,就是不稍耽搁。罢:同“疲”,软弱无能。须:片刻。意思是:对于有德有才之人,应当立即提拔;对于无德无才的人,则应当立即罢免。
【国有贤士而不用,非士之过,有国者之耻】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国病》。意思是:国家有贤德之士而不任用,不是贤德之士的过失,而应该是拥有这个国家的君主的羞耻。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三国•魏)曹操《短歌行》。周公:姓姬,名旦,西周时政治家,一心辅佐周朝。哺:嘴里的食物。相传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形容其虚心热情地接待贤人。意思是:只要能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就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爱戴。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意思是:选择官员的要点不在多,而在于能真正得到贤能。
【都蔗虽甘,殆不可杖;佞人悦己,亦不可相】出自汉代刘向《杖铭》。意思是:甘蔗虽然甘甜,但却不能用来做手杖;奸佞小人虽然能让自己高兴,但却不能让他做宰相。说明领导应警惕那些巧言谄媚之人。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出自《荀子•修身》。非:批评。当:恰当。是:肯定。意思是:对我的过错批评得正确的,是我的老师;对我的优点给予恰当的肯定的,是我的朋友;而阿谀奉承我的,则是害我的人。
【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有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出自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意思是: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只要其中一个关节出了问题,就足以败坏天下所有的人才。
【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出自唐代陈陶诗《闲居杂兴》。麟凤:比喻杰出的人才。意思是:不要说中国没有杰出的人才,那是因为皇家搜求人才的网结得还不够密。说明并不是缺乏人才,关键是执政者要勤于采择。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出自《礼记•儒行》。称:举荐。怨:仇家。意思是:举荐人才,要内部不回避亲属,外部不埋没仇家。说明举荐者应胸怀宽广,以客观实际为准则。
【身贤者贤也,能进贤者亦贤也】出自汉代徐干《中论•审大臣》。意思是:本身贤能的是贤人,能够举荐贤人的也是贤人。说明举荐人也很重要。
【非有独见之明,专任众人之誉,不以己察,不以事考,亦何由获大贤哉】出自汉代徐干《中论•审大臣》。意思是:没有自己独到的眼光,专门任用众人的赞誉之人,不亲自了解,不用事实考察,怎么能够获得那些大贤之才呢?
【峻极之山,非一石所成;凌云之榭,非一木所构】出自北齐刘昼《刘子•荐贤》。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意思是:至为高峻的大山,不是由一块石头所垒成的;高入云霄的台榭,也不是用一根木头建成的。比喻仅靠个别的贤才是不能将国家治理好的。
【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出自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专:工作稳定。杂:不稳定。意思是:人的才能,只有在相对稳定的使用中才能形成和表现出来,而在反复多变随意调遣中消磨掉。
【干将不可以缝线,巨象不可以捕鼠】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用刑》。干将:宝剑名,后泛指宝剑。意思是:宝剑虽好,但却不能用来缝制衣物;大象虽大,但却不能用来捕捉老鼠。比喻人才各有其擅长的一面,也各有其不擅长的一面。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出自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七》。意思是:不了解人的缺点,不了解人的优点,不了解人优点中的缺点,不了解人缺点中的优点,就不可以随便用人,不可以随便教人。
■纳言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意思是:人们要想看到自己的形象,必须用明镜来自照;君王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听取忠臣的进谏。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出自《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绳:墨线,木工用来取直的工具。谏:规劝。意思是:木料经过墨线画线,就能够取直;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能成为圣人。
【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出自《汉书•路温舒传》。意思是:乌鸦鹞鹰的蛋不被毁坏,然后,才有凤凰聚集而来;君主对犯有诽谤罪的人不诛杀,然后,才有忠良之言进谏。
【用人之言,若自己出】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尚书》。自:从。意思是:采纳别人提出来的意见就要像采纳自己的意见一样。说明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
【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唯唯:应承顺从。谔谔:直言的样子。意思是:众多的人都唯唯诺诺、应承顺从,也比不上一个人直言争辩。
【多指乱视,多言乱听】出自明代张居正《陈六事书》。意思是:对众人的话必须善于分析,择优而用,不可盲从。
【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出自《吕氏春秋•听言》。意思是:听来的话一定要详细地考察,不考察就可能会分不清好坏,分不清好坏,就会酿成大祸。
【良药生人,不能生不饮者】出自清代唐甄《潜书•鲜君》。生:救活。意思是:虽然良药可以救活有病之人,但却无法救活不饮用它的人。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出自《孔子家语•六本》。行:做事。意思是:虽然良药吃到嘴里感觉苦,但对病痛有好处;正直的劝告虽然听起来不顺耳,但对人做事有好处。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明暗》。《资治通鉴》里也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意思是:君王之所以能明辨是非,是因为能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君王之所以昏庸腐朽,是因为他偏信偏听。
【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出自《战国策•燕策一》。务:致力。意思是:英明的君主总是愿意听取自己的过错,而不想听别人对自己正确行为的夸赞。
【闻死而愠,则医不敢斥其疾;言亡而怒,则臣不敢争其失】出自宋代李觏《庆历民言•开讳》。愠:发怒。失:过失。意思是:听到死亡就发怒,那么医生也不敢告诉他疾病的所在;听到国亡就发火,那么大臣也不敢指出君主的过失。说明上层不能讳言过失,否则就会阻塞言路。
【虚谈废务,浮文妨要】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虚谈:空谈。浮:浮华。要:国事。意思是:空洞无物的谈话会荒废掉政务,浮华而不实际的文章会妨碍国家大事。
■法度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中国。恃:依靠。喑:哑。究:毕竟,到底。意思是:中国要焕发勃勃的生机,还要依靠风暴雷霆般的变革,无声无息的沉闷局面毕竟是悲哀的。
【亡国之法有可随者,治国之俗有可非者】出自《淮南子•说山训》。随:仿效。非:指责、批评。意思是:亡乱国家的政治也有可以仿效的地方;安定国家的习俗也有可以批评的地方。说明不是亡乱国家的一切都是坏的,也不是安定国家的一切都是好的。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出自《老子》。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广大的样子。意思是:天道之网,极为广大,虽然看起来稀疏,但决不会有所疏漏。用来比喻坏人难以逃脱制裁。
【车之不前也,马不力也,不策马而策车何益?法之不行也,人不力也,不议人而议法何益】出自明代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不力:不尽力。策:用鞭子抽打。意思是:车子不往前走,是因为马没有尽力,不抽打马而抽打车有什么用呢?法令不能好好执行,是因为人不得力,不找人的问题而找法令的问题有什么用呢?
【水可使不滥,不可使无流】出自汉代荀悦《申鉴•政体》。意思是:人可以让水不泛滥,但却不能让水不流动。用来比喻政令应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要太苛刻。
【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出自《吕氏春秋•适威》。意思是:法令过于严厉,人们反而不听从;禁令过于繁多,反而不能执行。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自《老子》。奈何:为什么。意思是:既然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还要用死亡来威胁他们呢?是说严酷的刑法不能让人民屈服。
【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思是:单靠刑罚不能够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单靠杀戮也不能够禁止坏人坏事。说明要想社会秩序井然,不能光靠刑罚和杀戮,还要重视道德教育。
【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绳古,是为诬古】出自清代魏源《默觚•治篇》。绳:衡量。诬:歪曲、诬蔑。意思是:用古代的标准来衡量现在,是对现在的歪曲;拿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古代,也是对古代的歪曲。说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出自宋代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意思是:言语反复多变,就不能取信于人;政令朝出夕改,人们就无所适从。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出自《文子•上义》。常:准则。意思是:管理国家有一定的准则,即以对老百姓有利为根本。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出自《韩非子•心度》。转:变化。意思是:法度能够跟着时代一起变化,就会使国家安定;治理的方法能够与社会实际相适应,就会有成绩。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按耳】出自明代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意思是:法令该不该坚持,不在于它的年代长短,而在于它是否适用于当时的情况,是否有利于百姓的安定。
【治国无法,则民朋党而下比,饰巧以成其私】出自《管子•君臣上》。比:勾结。巧:虚浮、不实。意思是:治理国家如果没有法度,人们就会结帮拉派、相互勾结,弄虚作假来牟取私利。
【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出自《管子•明法解》。草茅:杂草。意思是:不除掉有害的杂草,就会妨害庄稼的生长;不诛杀盗贼,就会伤害到守法之民。说明一定要对坏人严惩不贷。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出自《韩非子•饰邪》。意思是:家里有了固定的产业,即使遇上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了固定的法制,即使遇上危难也不会灭亡。
【情可顺而不可徇,法宜严而不宜猛】出自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徇:曲从。猛:严厉。意思是:民情可以顺应但不能曲从,法制应该严明但不能严酷。
【善琴弈者不视谱,善相马者不按图】出自清代魏源《默觚•学篇》。弈:下棋。意思是:擅长弹奏、下棋的人不用死盯着琴谱或棋谱;擅长相马的人也不会总是按照图上画的样子来分辨马的好坏。用来比喻治理国家和人民也不必拘泥于已有的成法。
【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意思是:不因为高兴就多加奖赏,也不因为愤怒就加以惩罚。说明奖惩不应因个人的喜怒而变化不定,而是应该有一定的标准。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出自《韩非子•有度》。匹夫:平民。意思是:惩罚有罪过的人,就是大臣也不要放过;奖赏有功劳的人,就是平民百姓也不能遗漏。
【过时而赏与无赏同,后事而罚与不罚同】出自明代王守仁《申明赏罚以励人心疏》。后事:事情过了之后。意思是:错过了奖赏的时机就如同没有奖赏,等事情过了之后再处罚就如同没有处罚。
【妄赏不劝,妄罚不畏】出自宋代谢谔《十铭》。妄:胡乱。劝:鼓励。意思是:乱加奖赏不能达到劝勉众人的目的,胡乱的惩罚也不能使人畏惧。
【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申鉴》。意思是:如果赏赐不是用来鼓励好事,就是对善行的压制;如果惩罚不是用来惩办罪恶,就是对罪恶的纵容。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择官》。劳:功劳。意思是:奖赏了那些真正有功劳的人,无功的人自然就不争了;惩罚了真正有罪的人,做坏事的人也就害怕了。说明只有赏罚适宜,才能真正起到惩恶扬善的作用。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行:施行。意思是:如果赏罚不守信用,那么禁令就难以推行。
【赏毫厘之善,必有所劝;罚纤芥之恶,必有所阻】出自(三国•魏)桓范《政要论•为君难》。意思是:奖赏再小的好事,也能对人们有鼓舞作用;惩罚再小的罪过,也能对坏人坏事有遏制的作用。
【赏务速而后劝,罚务速而后惩】出自唐代柳宗元《断刑论下》。务:务必。意思是:奖赏一定要力求及时,然后,才能起到鼓励劝勉的作用;惩罚也要力求及时,然后,才能起到警戒的作用。
■得民
【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出自《尚书•酒诰》。意思是:为政的人不应该把水作为镜子,而是应该把人民当做镜子。比喻应以百姓的反映检查为政的得失。
【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出自《后汉书•申屠刚列传》。与:帮助。畔:同“叛”,背叛。意思是:民心所归向的,正是天要帮助的;民心所背叛的,也是天要抛弃的。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出自《吕氏春秋•贵公》。意思是: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出自明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意思是:国家能治理的太平,在于人民生活富裕;国家能够和平安定,在于人民心情愉悦。说明国家安定的前提就是人民在物质上富足、在精神上快乐。
【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出自明代谢榛诗《送樊侍御文叙之今陵》。樵渔:樵夫和渔夫,泛指下层民众。意思是:自古能够治理好国家的人,有哪一个不顾念着下层的百姓呢?
【水浊则鱼喁,令苛则民乱】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喁:鱼嘴露在外面。意思是:水太浑浊了,鱼就会将嘴露出水面;政令过于苛刻了,百姓就会人心不安。
【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出自汉代黄石公《三略•下略》。慕泽:仰慕恩泽。意思是:除去一个恶人,从而使上百人受利,人们就会仰慕其恩泽;除去一个恶人,从而使上万人受利,国家的政治就不会发生混乱。说明治国必须惩奸除恶,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申天下之乐故乐亦报之,屈天下之忧故忧亦及之】出自汉代荀悦《申鉴•政体》。申:伸张。报:报答,及:降临,到。意思是:为天下人伸张快乐的,快乐也会报答他;迫使天下人忧愁的,忧愁也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尽心下》。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用社稷指代国家。意思是:人民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国家,而君主是最轻的。
【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出自汉代荀悦《申鉴•杂言上》。意思是:人民存在才有国家的存在,人民不存在了,国家也就灭亡了。说明人民是国家的支柱。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邦:国家。意思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百姓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安宁。
【百姓不可一日有此色,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论菜》。此色:菜色。此味:菜味。意思是:不能让老百姓哪一天脸上有菜色,不能让士大夫哪一天不知道菜味。意在说明上层人应多体恤下层人民。
【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乎民心,民心叛服之由实基于喜怒】出自宋代辛弃疾《美芹十论•观衅第三》。离合:分裂或统一。系:联系。叛服:背叛和服从。意思是:自古以来,国家的分裂和统一都与民心紧密联系,而民心向背确实取决于百姓内心的喜怒。说明统治者做事要合乎民意、顺应民心。
【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出自汉代贾谊《新书•大政上》。意思是:从古到今,凡是与人民作对的,或早或晚都要被人民所胜。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出自《左传•襄公十年》。专欲:一意孤行。意思是: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一意孤行很难成功。
【近者说,远者来】出自《论语•子路》。说:同“悦”,高兴。意思是:君主向近处的百姓施惠,使其欢悦,那么远处的百姓也会纷纷前来归附。
【君必自附其民,而后民附之;君必自离其民,而后民离之】出自明代庄元臣《叔苴子外篇》。意思是:做君主的一定是自己先亲近民众,然后,民众才会归附他;也一定是君主先背离了民众,然后,民众才会背离他。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政体》。意思是:国君是船,百姓是水。水能浮载船,也能将船倾覆沉没。
【受赂之家,食赂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出自《汉书•董仲叔传》。意思是:做官之人,享受国家俸禄就可以了,不要再与民众争夺财富了。这样,利益分配就均衡了,人民的生活也就富足了。
【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出自《荀子•王霸》。陈:说明,句中意为“颁布”。意思是:一旦政令已经下达,虽然看到了胜败得失,也不可不讲信用而欺骗百姓。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出自《尚书•蔡仲之命》。辅:辅佐。怀:归向。意思是:上天对人不分亲近远疏,只帮助那些有德行的人;民心不会永远忠于一个君王,只有对自己有恩惠,百姓才会归附他。
【蛟龙待得水而后立其神,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出自《管子•形势解》。意思是:蛟龙在有了水以后,才有神威;君王在有了民众的拥护后,才有其威信。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思是:要想引来鱼儿,就要先开通水道,要想引来鸟儿,就要先种上树木。比喻领导要想得到民心,就要先使其德行和政策完善。
【渊深而鱼聚之,山深而兽往之】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意思是:水深了,鱼就会纷纷聚集;树林茂密,鸟兽就会争相前来。比喻领导者德政广施,民心就会归附。
【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出自《韩非子•难一》。田:同“畋”,打猎。偷取:暂且得到。遇:对待。意思是:烧掉树林打猎,虽然可以一时获得很多猎物,但以后就不会再猎到野兽了;用欺骗的方法来对待百姓,虽然可以蒙蔽百姓一时,但以后就不会再得逞了。比喻领导者要取信于民。
【勤民以自封者,死无日矣】出自《国语•楚语下》。勤民:劳困人民。自封:自求富足。无日:没多久。意思是:劳困人民以满足自己的,末日就快到来了。说明领导者不能残民以逞。
第一章 名言警句 经济篇
农业
【救荒不如备荒,备荒莫如急农时】出自清代魏源《吴农备荒议》。农时:指春耕、夏耘、秋收三个时令。意思是:与其等灾荒来了再想办法补救,不如早防备灾荒,而防备灾荒最好就是抓住农时。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出自宋代翁卷诗《乡村四月》。插田:插秧。意思是:在乡村,四月间闲着的人很少,因为刚忙完了蚕桑,又得马上去插秧。描写了农事的繁忙和农民的辛劳。
【无奈今年又苦旱,塘水少于衣上汗】出自清代赵俞《踏车曲》。意思是:无奈今年又逢大旱,水塘里的水甚至比衣服上的汗水还少。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出自宋代虞似良《横溪堂春晓》。染:指春风将秧苗吹绿。意思是:春风吹来,绿绿的秧苗一望无际,连白鹭飞来都没有地方落脚了。描写了秧苗茂密旺盛的景象。
【东家稻熟早芟草,西家豆稀懒打虫】出自清代袁枚《劝农歌》。芟草:锄草。意思是:东边一家的稻子获得丰收,是因为他们及时地给稻田锄草,而西边一家的豆苗长得稀疏,是因为他们懒于给豆苗治虫。意在劝诫农民应勤于耕作、不要懒惰。
【田家何待春禽劝,一朝早起一年饭】出自宋代邵定翁诗《插田》。春禽:布谷鸟。意思是:种田的人哪里用得着等待布谷鸟来催促耕种呢?每天早起,关系到一年的吃饭问题啊!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出自《淮南子•修务训》。意思是:禾苗从春天开始生长,但还必须有农民对其辛勤劳作,多下工夫,才能让五谷得以良好的生长。
【年丰妇子乐,日出牛羊散】出自宋代张耒诗《感春》。妇子:妇女和孩子。意思是:年景好了,妇女和孩子都感到特别快乐,太阳刚一出来,牧童就赶着牛羊到各处放牧。描写了丰年时农民无比欢乐的情景。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出自晋代陶渊明诗《移居二首》。纪:经营。意思是:人的衣食需要自己经营,只要付出劳动,田地是不会欺骗我的!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出自唐代张九龄诗《感遇》。岁寒心:耐寒的特性。意思是:江南的丹桔,经过了冬天还依旧常绿,不是因为南方的气候温暖,而是因为丹桔本身就具有耐寒的特性。
【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出自宋代陆游诗《乐池农家》。市朝:交易场所或官府治事的地方。意思是:农耕之家是最快乐的,不像那些经商的人或官府的人为了金钱地位而凶恶的争夺。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出自唐代杜甫诗《兵车行》。无东西:指庄稼生长得杂乱不堪。意思是:即便有健壮的妇女能拿锄掌犁,田里的庄稼还是长得杂乱不堪,排不成行。诗句揭示了兵荒年代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损害。
【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麦陇最先青】出自宋代徐玑诗《新春喜雨》。意思是:昨天夜里一声春雷,下起了一场春雨,菜畦和麦垄最先呈现出一片青绿。
【莎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绿水千畦,惭愧秧镇出得齐】出自宋代卢炳词《减字木兰花令》。莎衫:蓑衣。筠笠:斗笠。惭愧:难得。意思是:农民们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田间紧张地忙碌着,这正是家家户户农忙的时节。千畦的绿水中,细嫩的秧苗长得出奇的整齐,真是难得。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出自清代阮元《吴兴杂诗》。意思是:水深的地方适宜种菱,水浅的地方适宜种稻子,而不深也不浅的地方适宜种荷花。诗句描写了江南的美丽和富庶,反映了劳动人民充分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情形。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唐代李绅诗《悯农》。意思是:农民在炎炎的烈日下锄地,汗水滴到了禾苗下的田地上。可是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食物,每一粒都是如此辛苦得来的呢?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宋代辛弃疾词《西江月》。意思是: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个丰收年。此句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丰年的喜悦之情。
【天为之农,而我不农,谷亦不可得而取之】出自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农:耕种。意思是:上天给了我好时机耕种,而我不耕种,也就不会收获到粮食。
【春不夺农时,则有食;夏不夺蚕工,则有衣】出自《新唐书•来济传》。蚕工:与蚕事有关的工作。意思是:春天不耽误农耕的时间,就能有粮食吃;夏天不占用蚕事工作,就能有衣服穿。说明了农桑的重要作用。
【数夺民时,大饥乃来】出自《吕氏春秋•上衣》。时:农时。意思是:多次占用耽误农时,就会造成大的饥荒。说明农时不可违。
【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出自宋代徐照《促促词》。长:同“常”。意思是:男子努力耕作,但还是经常忍饥挨饿;老妇辛勤纺织,却总是没有衣服穿。说明了劳动人民虽然辛勤劳作,但却总是缺衣少食。
【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出自《国语•周语上》。王事:公事。意思是:在所有的公事当中,最重要的是专力于农业。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妨害农事的。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出自汉代晁错《论贵粟疏》。意思是:目前最重要的莫过于让百姓从事农业生产了。说明国家应将农业作为根本。
【务民于农桑,薄收赋,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出自汉代晁错《论贵粟疏》。畜:同“蓄”,储藏,积蓄。意思是:让百姓专事于农桑,减轻徭役,多积蓄粮食,充实仓廪,以备水旱之用,这样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护了。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出自《管子•治国》。本事:指农业。末作:指工商业。意思是:抛弃农业而从事经商,就会使田地荒废,使国家贫穷。
■财货
【地诚任,不患不财】出自《商君书•错法》。诚:真正。意思是:土地被真正利用起来,就不怕没有财源。
【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出自《左传•昭公十六年》。贿:财富。令名:好名声。意思是:君子不为没有财富而担忧,而应为长大后立不起美名而担忧。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出自《礼记•大学》。悖:不合理。意思是:不是通过正当途径得来的财物,也会从不正当的途径失去。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力行》。意思是:贫穷并没有什么可羞耻的,让人羞耻的是贫穷而又没有志气。
【富润屋,德润身】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富有的人,必然使其家中金碧辉煌;而有德行的人,却可以使自身的行为更加美好。
【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出自《史记•货殖列传》。辐:车轮的辐条。意思是:致富没有固定的行业,财货也不会总是属于某一个人。对于有能力的人,财富就像车的辐条一样聚集在车轴的周围,对于没有能力的人,财富就像破碎的瓦片一样,很快就消失了。
【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出自宋代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义:合理的方法。意思是:要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护,没有一定的物资财富是不行的;要治理好天下的财富,没有合理的方法是不行的。
■赋税
【农夫税多常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出自唐代张籍诗《贾客乐》。弃业:放弃农业。古代以农业为本业,而工商业则常为人所不齿。意思是:农民的赋税太繁重了,总是辛苦不堪,因此,他们放弃了种田的本业,宁愿做个贩卖珠宝的商人。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出自《管子•权修》。意思是:向百姓征收赋税有限度,花费有节制,即使国家小也一定能够保持安定;向百姓征收赋税没有限度,花费又没有节制,即使国家再大也必然会有危机。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出自宋代梅尧臣诗《田家语》。意思是:谁说农家的生活安定快乐?春天的赋税到了秋天还没有交齐呢!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出自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是:这个。意思是:有谁会知道徭役比这毒蛇还残酷呢?诗句深刻揭露了当时封建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剥削。
【民贫轻揖让,力尽畏征输】出自清代沈德潜《夏日述感》。揖让:主客相见时的礼节。意思是:人民贫苦的时候,不会注重那些繁文缛节;在他们财力匮乏之时,害怕的是官府征收赋税。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出自《孟子•尽心上》。易:修治。意思是:治理好他们的田地,减轻他们的徭役和赋税,就能够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出自唐代姚合诗《庄居野行》。意思是:政府不让经商的人服役纳税,却将这些赋税全都加在了农民的身上。诗句反映了当时的朝廷轻农重商的政策。
【春贷秋赋民皆欢,春赋秋贷民皆怨】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思是:春天放贷,秋天收税,农民就都会欢喜;但春天收税,而秋天放贷,农民就都会抱怨。
【能知岁事报阴晴,不知官租重与轻】出自明代冯惟敏诗《禽言》。岁事:一年的农事。意思是:能够知道一年的收成如何,能够预测天气的阴晴,但却无法知道税租是轻还是重。诗句巧妙地揭示了农民的生活和命运常常掌握在官方的手中。
【赋敛厚,则下怨上矣】出自《管子•权修》。厚:重、多。下:指百姓。上:指君主。意思是:赋税过于繁重,老百姓就会怨恨君主。说明要减轻百姓的负担,才能平复民怨。
【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出自唐代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最大的弊政莫过于贿赂猖獗,赋税繁多了。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出自唐代白居易诗《买花》。深色花:指牡丹花。中人:家产中等的人家。意思是:一丛牡丹花的价值,要抵得上十户中等人家交一年的赋税。可见统治阶级是何等奢华。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那:同“哪”,怎么。栽禾:种田。意思是:国家规定农民的赋税是三升米,但实际上,农民却要交纳一斗米,那么,杀牛怎么会不比种庄稼强呢?诗句揭示了当时的统治者对贫苦的劳动人民的恣意盘剥。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出自唐代聂夷中诗《田家》。意思是:刚到六月,禾苗还没有吐穗开花,官府就已经早早地开始修筑粮仓了。诗句含蓄而又深刻地揭露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剥削。
【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出自宋代苏轼诗《鱼蛮子》。赋租:即租税。意思是:这个世界上,连走路都十分困难,只要脚一踏在地上,就得交租纳税。诗句表现了封建剥削之繁重和苛刻。
【一饭中人产,千金匹马装】出自清代陈恭尹诗《所见》。意思是:特权阶层的一顿饭的价值就相当于一户中等人家的全部财产;一匹马的行头就要耗费上千两黄金。诗句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特权阶级的穷奢极欲,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百姓的盘剥之重。
■百工
【人间巧艺夺天工】出自元代赵孟頫《赠放烟火者》。意思是:人间的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胜过了天上工匠。
【技艺之士资在于手】出自《商君书•算地》。手:技术,手艺。意思是:对于手工业者来说,他们的资本就在于他们手中的技艺。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出自唐代李白诗《秋浦歌》。紫烟:冶炼炉上冒出的烟云。意思是:冶炼炉的炉火将四周照得红彤彤的一片,红色的火星四处飞溅,与升腾的紫色烟雾交织在一起。
【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出自《庄子•养生主》。后常将此句用“目无全牛”来概括。意思是:在我开始杀牛时,所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然而,三年之后,我再杀牛时,就再没看见过全牛了。说明实践能让人的技术更加纯熟。
【工人数变业则失其功】出自《韩非子•解老》。数:多次。功:成绩。意思是:做工之人总是改变自己的行业,就做不出成绩来。
【工不兼事则事省,事省则易胜】出自《慎子•威德》。意思是:工匠不同时做两种工作,那么他们的工作就专一,工作专一就容易取得成功。说明只有专才能精。
【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务本》。意思是:工匠以制造出的器物有实际用处为根本,以弄巧粉饰为末。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出自唐代秦韬玉诗《贫女》。斗:比。意思是:贫家女敢用精巧的针线活夸耀自己灵巧的双手,而不和别人比试双眉画得好。诗句表现了贫家女儿对自己劳动的自信和朴实的性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做工的人要想做出好的器物来,就一定要先将他的工具搞好。
【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出自《列子•汤问》。造化:指天地。功:精好。意思是:工匠技艺之精巧,可以与天然媲美。赞叹工匠技艺之高。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出自唐代陆龟蒙诗《密色越器》。越窑:中国唐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之一,在古代的越州境内,故称越窑。千峰翠色:指越窑上的花纹。意思是:深秋时节,风霜白露,无限荒凉,但只要越窑一开,千峰叠翠便尽在其中。诗句称颂了越窑的烧窑工人的高超技艺。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出自《礼记•学记》。兴:喜欢。意思是:如果不喜欢这种技艺,就不能心情愉悦地去学习它。说明只有具有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出自宋代叶适《法度总论》。意思是:观察过多种器物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工匠,查看过多种疾病的人才能成为出色的医生。说明只有多实践,才能提高技艺。
【有百技而无一道,虽得之弗能守】出自《淮南子•诠言训》。道:方向。意思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方向,即使具有多种技能,即使能有所收获,也不能坚持长久。说明只有精专,才能长久,杂而不精,就会半途而废。
【良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必巧】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极言》。规矩:校正方圆的器具。意思是:一个高明的工匠,能够教给人如何使用规矩,但却不能使人一定成为能工巧匠。说明要想成为手艺高超的人,师傅的作用并不是绝对的。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出自唐代李贺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端州:地名,在今广东省,以出产端砚而闻名。紫云:比喻紫色的砚石。意思是:端州石工的手艺如神般精巧,他们能登上高如云天的山峰去采取紫色的砚石。诗句以高超的想象讴歌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出自清代吴嘉纪诗《绝句》。意思是:六月天里,头发花白的老盐工在低矮的茅草屋中用烈火煮盐。走到门外,能在酷热的太阳底下偷闲一会儿,就算是乘凉。诗句反映了盐工生活的艰苦。
■经商
【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出自唐代张籍诗《贾客乐》。意思是:商人为了追求利润整年在外面奔走,以至于连县里的户籍册上都没有了他的姓名。
【逆旅整设,以通商贾】出自(三国•魏)曹操诗《步出夏门行•冬十月》。逆旅:迎接宾客的地方。意思是:把旅店都准备好了,来迎接往来贸易的商人。诗句表现了曹操对国家安定繁荣的渴望和对商业的重视。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出自元代马祖常诗《河湟书事》。赊:遥远。意思是:来自波斯的老商人穿过浩瀚的沙漠来做生意,晚上听着单调的驼铃声,知道路途还远着呢。
【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序》。三宝:粮食、物品、财富。虞:古代掌管山泽的人。意思是:如果商人不做买卖,粮食、物品和财富就无法流通;如果掌管山泽的人不开发利用资源,那么财富就会减少。说明商业流通是十分重要的。
【商贾者,所以通物也。物以任用为要,以牢固为资】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务本》。任用:实用。意思是:商人的任务就是要使货物流通。而货物,最要以实用为主,以结实为资本。阐述了商业的根本任务。
【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货有余】出自《汉书•货殖列传》。商旅:指商人。谷:指粮食。意思是:经商的人多了,就会使粮食生产不足,而货物有剩余。说明农、商之间要平衡发展。
【善贾笑蚕渔】出自南朝宋鲍照《观圃人艺植》。善贾:善于经商之人。蚕渔:养蚕、打鱼的人,这里指贫穷的人。意思是:善于经商的人耻笑那些以养蚕捕鱼为生的人。表现了财大气粗的商人看不起贫穷的“蚕渔”。
【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出自《荀子•修身》。折:亏。阅:卖。意思是:精明的商人不会因为亏了本就不再做生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出自《史记•货殖列传》。熙熙:指和乐的样子。壤:同“攘”,壤壤,即众多的样子。意思是:天下人和和乐乐,都是为利益而来;天下人纷纷攘攘,也都是为了利益而往。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出自《史记•货殖列传》。作力:努力。少:同“稍”。大经:常道。意思是:在没有财力的时候,应该努力创造财富,等到有了一些财富后,就要靠才智来经营;财富多了,就要努力争取赚钱的时机,这才是发财的常理。
【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地广》。意思是:要发财致富就不能太过仁慈,如果太过仁慈也就不能发财致富。
【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出自《管子•乘马》。意思是:通过市场的行情可以知道国家是安定还是混乱,可以知道国家物资的多少。
【决千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出自《淮南子•说林训》。铢:古代的重量单位,相当于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铢两,形容极其微小。意思是:决定买卖千金价值的货物的人,不会计较极其微小的价钱。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出自《史记•货殖列传》。贵:价格上涨。贱:价格下跌。意思是:货品的价格上涨到极高时就会降下来,下跌到极低时就会涨上去。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出自《史记•货殖列传》。意思是:当货品的价格极高时,就要像扔掉粪土一样赶快抛售;当货品的价格极低时,就要像购买珍宝一样趁机购买。说明贱买贵卖的商业道理。
军事篇
治军
【天下虽兴,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自唐代白居易《议兵策》。意思是:国家虽然兴盛,但若动不动就打仗,也会衰败;国家虽然太平,但若忘记战争的危机,不修备战,也一定会非常危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天时: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形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意思是:有良好的时令,不如有有利的地势;有有利的地势,不如有团结一致的人心。说明人心是战争中最重要和可靠的。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出自《左传•隐公五年》。虞:预计,估计。师:出师,出兵。意思是:不对意外情况有所预料和准备,就不能出兵作战。
【以战去战,虽战可也】出自《商君书•画策》。意思是:用战争来制止战争,就算发动战争也是可以的。说明并非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可取的。
【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险固》。意思是:有准备就能钳制住别人;没有准备就要受别人的钳制。
【师直为壮,曲为老】出自《左传•隐公三年》。出兵作战,有正当理由,军队的士气就强盛;而师出无名,就会士气不振。
【兵之胜败,本在于政】出自《淮南子•兵略训》。意思是:军事上的胜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政治。说明战争是国家政治的外在表现。
【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指武》。玩:疏忽。意思是:军事不可以玩忽,玩忽就会失去威力;兵事不可以废置,废置就会招来敌国的侵犯。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孙子兵法•计》。意思是:征战是国家的大事,关系着百姓的生死和国家的存亡,不能不仔细考虑。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出自《孙子兵法•行军篇》。意思是:打仗并不是人越多越好,只要不轻视敌人贸然进攻,并且集中兵力,掌握好敌情,选拔好人才就可以取胜了。
【政善于内,则兵强于外也】出自(三国•魏)桓范《世要论•兵要》。意思是:国家内部的政治清明有序了,军队在对外作战时也就十分强大了。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出自《墨子•修身》。阵:列阵。意思是:作战之中虽然阵列得讲究,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勇敢。
【恃陋而不备,罪之大者也;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出自《左传•成公九年》。豫:同“预”,预备。不虞:意外,难以预料的事。意思是:仅仅依靠简陋的条件而不加以准备和防范,是最大的过错;能够为意外做好准备,是最大的好事。
【欲树木者,必培其根;欲强兵者,务富其国】出自清代唐才常《兵学余谈》。意思是:如果想种植树木,就一定要栽培好它的根;如果想让兵力强大,就一定要使国家富强。
【善保家者戒兴讼,善保国者戒用兵】出自宋代何坦《西畴老人常言》。兴讼:与人打官司。意思是:善于保护家庭的人,总是尽量避免打官司;善于保护国家的人,总是尽量避免出兵征战。
【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出自《六韬•龙韬•立将》。士:士卒。意思是:士卒还没有坐下来,自己就不能先坐下来;士卒还没有吃饭,自己就不能先吃饭;不管严寒酷暑,都要与士卒同甘共苦。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出自元代马致远《汉宫秋》。意思是:即使要招集一千名士兵也不用费力,但是要找到一个好的将领却十分困难。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王昌龄诗《出塞》。但:只要。飞将:这里特指汉代名将李广。胡: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胡马,指敌人的军队。意思是:只要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进入到内地。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出自《诸葛亮集•将才》。悖:昏乱,糊涂。意思是:作为军将,地位高贵而不骄傲,打了胜仗而不昏乱,才能出众而能谦逊待下,性格刚强而能控制自己。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出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援:执,拿。桴:鼓槌。意思是:将领在接受了任命之后,就要忘了自己的家庭;军队里执行纪律的时候,就不能顾念亲属;击鼓作战的危急时刻,就不能再顾惜自己的生命。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出自汉代黄石公《六韬•武韬•发启》。鸷鸟:一种凶猛的鸟。卑飞:低飞。意思是:鸷鸟将要搏击的时候,一定是先将翅膀收敛起来,低低地飞行。比喻高明的将领在行动之前会先麻痹敌人,然后,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善用兵者,生卒亦胜;不善用兵者,练卒亦败】出自清代唐甄《潜书•受任》。意思是:善于用兵的人,就算是统领没有经过训练的士兵作战,也能够取胜;不善于用兵的人,即使统领训练有素的士兵,还是会失败。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出自《孙子兵法•军争》。意思是:善于统兵打仗的人,总是会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的军队松懈下来,快收兵的时候再去攻击,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
【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将苑•腹心》。腹心:心腹,亲信。爪牙:助手。意思是:善于领兵作战的人,一定将博学多闻、足智多谋的人作为自己的心腹,一定将做事谨慎、善于观察的人作为自己的耳目,一定将骁勇善战、所向无敌的人作为自己的助手。
【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出自《汉书•高祖本纪上》。意思是:如果将军任用的不妥当,那么出师作战一定会一败涂地。说明军队中任用将军的重要性。
【上无疑令,则众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出自《尉缭子•战威》。疑:犹豫不决。二志:三心二意。意思是:上面的将领没有犹豫不决的命令,下面的战士就不会彷徨犹豫;行动不疑惑摇摆,战士们就不会三心二意。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出自《意林•太公六韬》。意思是:用兵作战,最大的危害就是犹豫不决。
【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兵要》。意思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即使将领没有才能,也不会打败仗;一支没有严格训练的军队,即使将领再善战,也无法取得胜利。说明军队作战需要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应当重视军事训练。
【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出自《六韬•龙韬•将威》。说:同“悦”,高兴。意思是:如果杀一个人能够将全军都震慑住,那就杀了这个人;如果赏一个人,能让全军都高兴,那就赏赐这个人。
【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出自《诸葛亮集•将才》。意思是:战场作战,勇敢向前的应给予重赏,贪生怕死向后退的应处以重刑。而且奖赏要及时,不能拖延,惩罚不能因为地位高低而有所减免。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出自《南史•陈暄传》。意思是:军队可以一千日不打仗,但不可以一天不为战争做准备。
【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人不北矣】出自《韩非子•难二》。必:一定。北:败逃。意思是:奖赏丰厚并能及时兑现,士兵就会看轻敌人而不畏惧了;刑罚严厉而且说到做到,士兵就不敢临阵脱逃了。
■励士
【一人投命,足惧千夫】出自《吴子•励士》。投命:舍命,拼命。意思是:一个人敢于拼命,足可以使千人感到恐惧。
【一夫拼命,万夫难敌】出自元代无名氏《昊天塔》。意思是:一个人拼了命,上万人也难以抵挡得住。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出自明代刘基《郁离子•多疑不如独决》。意思是:一万个人同心协力,就可以打遍天下。说明团结起来力量大。
【凡战,以力久,以气胜】出自《司马法•严位》。意思是:大凡作战,一般都是以充足的兵力而能持久,以高昂的士气获得胜利。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意思是:作战,凭借的是勇气。击第一遍鼓,士气振奋;击第二遍鼓,士气开始低落;击第三遍鼓,士气就完全消失了。敌人的士气消失了,而我军却士气高昂,所以能够打败敌人。
【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出自《吴子•治兵》。幸:侥幸。生:求生。意思是:抱着必死的心态勇敢作战,就能杀出一条生路;而抱着侥幸求生的想法参加战斗,则必死无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出自明代刘基《百战奇略•赏战》。意思是:给以丰厚的奖赏,就一定有勇敢的人站出来。说明给士兵以重赏,士兵就会斗志倍增、奋勇杀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王昌龄诗《从军行》。黄沙:沙漠。穿:磨破。楼兰:西北地区的敌人。西汉时,楼兰国与匈奴屡次勾结,杀害汉使。傅介子奉命出使,计斩楼兰国王。意思是:茫茫沙漠里,已经打了上百场仗,连身上的盔甲都磨破了,但只要不打垮楼兰,就决不回去。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唐代王翰诗《凉州词》。意思是:即使在战场上喝醉了,也请不要取笑,自古出征打仗的人有几个能够平平安安地回去呢?诗句表现了士兵视死如归的气概和勇气。■谋略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出自《孙子兵法•谋攻》。上兵:用兵的上策。交:结盟,交好。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在战略上挫败敌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挫败敌人,再次是用进攻挫败敌人,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南征教》。意思是:出兵作战以征服敌军的人心为上策,攻破敌人的城池为下策。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之兵,善之善者也】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善:高明。屈:使屈服。意思是:百战百胜,不算是最高明的作战者,不交兵而使敌人屈服的,才算是最高明的。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出自《左传•庄公十年》。鄙:浅陋。意思是:那些饱食终日的高官厚禄者见识浅陋,没有什么深谋远虑。常用以讽刺封建社会的官僚政客。
【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成语“运筹帷幄”即由此而来。意思是:在营帐中操控着战略,就能让在千里之外作战的军队取得胜利。说明谋略和指挥才能之高超。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出自《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作战是诡诈的。因此,能打,要装成不能打;想打,要装成不想打;想往近处,要装成想往远处;想往远处,要装成想往近处。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出自《战国策•魏策》。姑:暂且。辅:帮助。意思是:若想将敌人打败,不妨先暂且给他一点帮助;若想得到东西,不妨先给他点东西。
【欲攻敌,必先谋】出自(三国•魏)曹操《孙子注•谋攻篇》。意思是:想要进攻敌人,就必须先制定好策略。
【十则围之,倍则战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如果自己的兵力是敌人的十倍,就采用围攻;如果自己的兵力是敌人的两倍,就与敌人展开交战。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出自《孙子兵法•军争》。佚:同“逸”,安逸,从容。意思是:用靠近战场的优势对付敌人的远途跋涉,用自己的安闲从容等待敌人的疲惫劳顿,用自己的粮草充足来对付敌人的饥饿处境,这是出兵作战的高明所在。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出自《孙子兵法•虚实》。制:制约。意思是:水根据地形的不同而决定其流向,作战用兵根据敌人的情况而制定取胜的战略战术。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恃:倚仗。意思是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将希望寄托在敌人不会来上,而是应该依靠自己的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要将希望寄托在敌人不会进攻上,而是应该依靠自己有敌人不可攻破的严密守备。
【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出自《战国策•楚策一》。意思是:如果兵力不如对方强,就不要发起挑战;如果粮草不如对方充足,就不要与之相持太久。
【兵贵胜,不贵久】出自《孙子兵法•作战》。意思是:用兵作战贵在能速战速胜,不要拖延。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出自《孙子兵法•作战》。意思是:只听说用兵打仗时,即便方法笨拙也要速战速决,没有见过求巧而长久作战的。说明兵贵神速的道理。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出自《孙子兵法•九地》。开户:指没有防备。意思是:战争开始的时候,军队像处女一样庄重、娴静,让敌人没有防备;而战争打响后,就像脱兔一样风驰电闪地行动,让敌人来不及抵抗。
【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锱铢有余;不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数倍不足】出自《淮南子•兵略训》。锱铢:均为古代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其微小。意思是:如果能够分散对方的兵力,离间对方的军心,就算是用极微小的兵力也绰绰有余;如果不能分散对方的兵力,不能离间敌人的军心,就算兵力再多也显得不够。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出自《孙子兵法•势篇》。意思是:善于出奇制胜的人,其战术谋略如天地变幻无穷,如江河奔流不竭。
【善持胜者,以强为弱】出自《列子•说符》。意思是:善于保持自己胜利的人,总是将自己的强大看成是弱小的。说明要保持住胜利,就不能骄傲自满。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意思是:一朝放走了敌人,就会成为几代人的祸患。
【五指之更弹,不若卷手之一桎;万人之更进,不如百人之俱至】出自《淮南子•兵略训》。更弹:轮番弹奏。卷手:握拳。桎:撞击。意思是:五个手指轮番弹奏,不如握住拳头用力一击。一万个人轮番进攻,不如一百个人一同拼杀。
【先人有夺人之心】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意思是:先发制人就可以摧毁敌人作战的勇气和士气。
【攻人之法,先绝其援,使无外救】出自唐代李筌《太白阴经•攻守》。意思是:攻打敌人的法则,就是要先断掉敌人的支援,使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养虎自遗患】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养虎是自己给自己留后患。
【善攻者,敌不知所守;善守者,敌不知所攻】出自唐代李筌《太白阴经•攻守》。意思是:善于进攻的人,可以让敌人不知道该防守什么地方;善于防守的人,可以让敌人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进攻。
■胜败
【义兵王,应兵胜,忿兵败,贪兵死,骄兵灭】出自《文子•道德》。意思是:为了正义而战斗的军队可以称王天下,为了抵抗侵略而战斗的军队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因负气而战斗的军队难免失败,而骄傲的军队则一定会灭亡。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后汉书•冯异列传》。东隅:日出的地方,指早晨。桑榆:落日的余晖照在桑榆树梢上,指晚上。意思是:在早晨失去了,但在晚上又得到了。比喻一方面失败了,却在另一方面胜利了。
【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是:两只老鼠在洞中争斗,哪一个更勇敢些,哪一个就能获胜。比喻狭路相逢勇者胜。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出自《汉书•高帝纪上》。意思是:出兵作战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就不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出自《孙子兵法•谋攻》。虞:预料。御:干涉。意思是:有五种胜利可以预见:一是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战什么时候不可以战的能够取得胜利;二是知道如何运用兵力多寡的能够取胜;三是上下同心的能够取胜;四是自己有准备而敌人没有准备的能够取胜;五是大将有才能而君王又不随便干涉的能够取胜。
【卒畏将甚于敌者胜,卒畏敌甚于将者败】出自《尉缭子•兵令上》。意思是:士兵对将领的敬畏超过了对敌人的畏惧,军队就能获胜;士兵对敌人的畏惧超过了对将领的敬畏,军队就要失败。
【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打了胜仗之后,将领骄傲,士兵懒惰的,就会失败。
【胜败兵家常势】出自宋代尹洙《叙燕》。现在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意思是:胜利和失败是领兵打仗经常遇到的事情。
■厌战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出自清代顾炎武诗《海上》。干戈:两种武器,借指战争。意思是:连续十年的征战将天地搞得一片衰败,天下的百姓都哭得痛不欲生。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情绪。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消为日月光】出自唐代常建诗《塞下曲》。天涯:指边远的地方。意思是:边远的地方已经停止了战争,战争的气焰已经化成了日月的光辉。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出自唐代陈陶诗《陇西行》。无定河:黄河中游的一条支流。意思是:许多战士早已死在无定河边,变成了枯骨,但守在家中的妻子还在日思夜想盼望他们早日回来团聚。诗句深刻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乱离:动乱。意思是:宁愿在太平年代做一条狗,也不愿在动乱的社会里做人。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出自三国王粲《七哀诗》。意思是:出门什么也看不见,只有一片一片的白骨盖住了大地。
【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出自唐代刘湾诗《出塞曲》。征人:戍卒。意思是:征战中死的都是戍卒,但战功却全都是将军的。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出自唐代杜甫诗《蚕谷行》。焉得:怎么能够。甲:兵器。意思是:怎么才能够将兵器都铸成农具,让耕牛将每一寸土地都耕种起来呢?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美好向往。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出自唐代杜甫诗《征夫》。意思是:十户人家中还有几户留存啊,只有山还依然是那么多。诗句描写了人民被迫充军后的荒凉萧条的景象。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出自唐代杜甫诗《兵车行》。犹得:还能,尚且能。意思是:家里若是生个女儿,至少还能找个近邻嫁出去,如果生了男儿,却常常要葬身于荒野杂草之中。古时,人们非常重男轻女,但此处人们却宁愿生女而不愿生男,实际上是反映了广大人民对战争的憎恨。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出自唐代杜甫诗《洗兵马》。甲兵:指兵器。意思是:如何才能找到一位壮士,能将天上的银河引下来,将所有的兵器都洗干净了,永远都不在用了呢?诗句表达了作者希望战争早日结束,用问句更显其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之强烈。
【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出自唐代于濆诗《塞下曲》。乌鸢:乌鸦和老鹰。意思是:战鼓还没有全部敲响,乌鸦和老鹰就已经开始庆贺了。战鼓即意味着战争,意味着流血牺牲,因而乌鸦和老鹰相互庆贺,因为它们又有了美食了。诗句巧妙地用乌鸢对战争的喜爱来反衬出作者及人民对战争的憎恶。
【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出自《墨子•非攻下》。意思是:频繁的进攻和讨伐,实在是天下最大的祸害呀。表现了墨子反对战争,想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思想。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出自唐代杜甫诗《兵车行》。武皇:指汉武帝刘彻,这里作者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意思是:在边疆,因不断地战争都已经血流成河,然而汉武帝还要继续扩张自己的疆土,没有一点要停止的意思。诗句深刻揭露了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执意发动战争的残忍行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