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未来科学馆(2022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航空工业自控所西迁精神纪念馆)

北京未来科学馆(2022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航空工业自控所西迁精神纪念馆)(1)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科技界转化深化,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7部委共同开展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与服务管理工作。

近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了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单。中国科技馆、浙江钱学森故居、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等140个基地入选,覆盖30个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们将陆续为大家刊发入选基地简介,展示基地风采。

航空工业自控所西迁精神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庞光镇李家庄自控所草堂园区,地处秦岭山脉圭峰山脚下。展馆面积710平方米,利用自控所上世纪60年代的铁砂铸模老厂房修旧如旧建立而成,可同时容纳200余位观众参观游览。

北京未来科学馆(2022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航空工业自控所西迁精神纪念馆)(2)

自控所西迁精神纪念馆

展馆以时序为主,专题故事为辅的结构,讲述了航空工业的发展史和新中国机载行业的创立史。展览重点展示自控所1957年在北京成立,1957年至1965年创业者们听党指挥、以身许国,出京畿、迁兰州、转阎良、到户县“八年三迁”历史,在一张白纸上创立了新中国航空飞行控制、惯性导航专业。用青春奋斗,用智慧奉献,展馆对伟大“西迁精神”进行了极具航空特色的生动解读,那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听党指挥的奉献精神;以航空事业为要、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以技术进步为核、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以追求卓越为魂、严谨求实的奋斗精神。”

北京未来科学馆(2022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航空工业自控所西迁精神纪念馆)(3)

展馆内实景

馆内特别突出了以自控所创始人昝凌为代表的新中国航空工业科研工作者们听党指挥,告别首都优渥繁华,扎根祖国三线建设的“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套飞行自动驾驶仪621自动驾驶仪、中国第一套机载惯导系统523液浮惯导系统等航空机载多项首创记录的“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老一辈航空人“三严三敢”、“三十二字箴言”文化背后“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昝凌捐献科研成果奖金、自降工资支持祖国建设的“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科研攻关三结合”传统、“厂所结合”生产方式的“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自控所原任所长、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馆内收藏“西迁”史料,包括产品实物、样机模型、书籍文献、手稿图纸、生产生活老物件等210余件、老照片300余张;采访“西迁”科研、生产工作者50余位;依托珍贵史料资源,编撰“西迁”故事2册,创作“西迁”宣传片、专题片、纪录片6部;制作“西迁”文创产品9类1000余件,组建40人的专业讲解团队,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展馆于2021年7月被授予首批航空工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1月被授予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京未来科学馆(2022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航空工业自控所西迁精神纪念馆)(4)

各级党组织馆内参观学习

开馆以来,航空工业自控所西迁精神纪念馆累计接待所内、行业内及地方、军方参观130余场6300多人次。展馆针对所内外干部员工、退休职工进行各类型主题教育、主题党日等参观学习活动,并定期开展教育研究和保护征集工作,面向全社会进行爱国主义、航空史、军工史和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工作。

来源: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科技传播中心 供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