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代表人物陈少云(京剧麒派掌门人陈少云)

上海10月20日电 题:京剧“麒派”掌门人陈少云: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作者 王笈

《徐策跑城》中忠义坚韧的徐策,《狸猫换太子》中舍死忘生的陈琳……舞台上意气风发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现实生活中已至古稀之年,是当今京剧“麒派”艺术的掌门人。这位被圈内人称为“戏疯子”的老艺术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动情说道:“只要我能动,我就不愿意离开我可爱的舞台,这是我从小就守望的天地。”

出生于梨园世家的陈少云,自幼耳濡目染,9岁学艺、10岁登台,得到过诸多京剧名家的指点。“我父亲是唱武生的,受父辈影响,自然而然就喜欢上了京剧。大人演戏时,我们一群孩子常跑去剧场看戏,有时还在家里‘鹦鹉学舌’。我不喜欢坐在那儿傻唱,喜欢唱念做打俱全地表演,所以就喜欢上了做工老生戏。”

京剧代表人物陈少云(京剧麒派掌门人陈少云)(1)

剧照资料。受访者供图

老生行当流派纷呈,历史上较为著名的老生流派曾有“南麒北马关外唐”之说,陈少云一生继承并发扬的就是其中的麒派。上世纪90年代,年近五旬的陈少云离开家乡湖南,来到了麒派艺术的发源地——上海,加入上海京剧院;2003年,陈少云正式拜京剧大师周信芳之子——周少麟为师。

“周信芳大师一生演了600多出戏,大多是刚正不阿、傲骨崚嶒、富有正义感的角色。”陈少云说,麒派艺术的精髓在于求真务实、浑身是戏,而创新更是周信芳大师最重要的演剧精神,“周大师生前不断创造新的角色,并且在表演中融入时代感。这些年我也在继承麒派艺术的基础上,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精神融入到剧目的创排和演出中。”

虽是京剧老生的重要流派之一,麒派艺术却也一度面临过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据陈少云回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麒派正盛,各个京剧团都有麒派老生的身影,六七十年代后才出现了断层之势。“麒派艺术博大精深,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演员有武生的基本功,扮相、悟性都很强调。麒派老生有很多表演程式,比如吊毛、抢背、僵尸,都是技巧性很强的动作,没有武功基础是走不出来的,即便走出来了也不好看,所以麒派老生演员一上台就会十分忘我。”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舞台上忘我唱戏、酣畅做打的陈少云,从艺以来受过不少伤,是出了名的“豁了命演戏”。他曾为完成一个抢背,摔断了3根肋骨,硬是瞒过所有观众,坚持演完了整场戏;还有一年出演《成败萧何》时,他因一个跳跪弄伤了膝盖,却咬牙站起,不久后汗流浃背完成了又一个跳跪。在陈少云看来,无技不成艺,无艺不成戏,无情不感人;舞台上的所有演绎都是一种“美”,哭、笑、怒、摔都要有美感。

近年来,由陈少云主演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被拍摄成了3D全景声京剧电影,让中国传统京剧走向世界、焕发新生,这也令陈少云自己感慨万千。“周大师生前拍过京剧电影《宋世杰》《徐策跑城》等等,恰恰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这部他最喜欢的代表作没能拍成电影,成了他老人家生前的一大遗憾。能把周大师的这部经典之作搬上银幕,让更多人欣赏到麒派艺术的魅力,我感到莫大的荣幸。这是麒派艺术传承的一部分,也是圆了周大师一个没能完成的梦。”

时隔5年,陈少云于10月16日晚再度登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颁奖舞台。与上次不同的是,此次他接过的不是“杰出贡献奖”的荣誉,而是“终身成就奖”的奖杯。

陈少云说,感恩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上海这座城市给自己带来的机遇,继承、传扬麒派艺术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会把麒派艺术好好地传给下一代。(完)

来“中国网”(CIIC_China)官方微信,回复“部位”,告诉你一个减肥小秘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