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死亡看法(传统文化中关于死的学问)

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君主专制时代,礼制森严,对于死的叫法,也按照不同的社会等级有不同的叫法按照《礼记》记载,天子死叫“崩”,也叫“山陵崩”或者“驾崩”,意思是好像山从高处崩塌下来,这是关系到社稷安危的非常严重的事情诸侯国的国君死了叫做“薨”,就是表示倾覆的意思天子和诸侯的下一级是大夫,大夫死了称“卒”,表示终了或完毕的意思大夫的下一级是士,士死称为“不禄”,即不再领取俸禄的意思而普通人死了就直接称“死”,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古人对死亡看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古人对死亡看法(传统文化中关于死的学问)

古人对死亡看法

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君主专制时代,礼制森严,对于死的叫法,也按照不同的社会等级有不同的叫法。按照《礼记》记载,天子死叫“崩”,也叫“山陵崩”或者“驾崩”,意思是好像山从高处崩塌下来,这是关系到社稷安危的非常严重的事情。诸侯国的国君死了叫做“薨”,就是表示倾覆的意思。天子和诸侯的下一级是大夫,大夫死了称“卒”,表示终了或完毕的意思。大夫的下一级是士,士死称为“不禄”,即不再领取俸禄的意思。而普通人死了就直接称“死”。

而民间对于“死”的叫法就更多了,比如常用的去世、过世、逝世、安息、长眠、走了、去了、牺牲、殉职、捐躯、见阎王、去西天、作古、辞世、断气、呜呼、遇难、弃世……这些不同的叫法有不同的褒贬之意,但基本都用在成年人身上,未成年人死了要称呼“殇”或者“夭”、“夭折”等。

同时,不同的宗教对于死也有不同的叫法,比如佛教对于僧尼之死一般称“圆寂”、“坐化”、“示灭”、“涅槃”等,道教对道士之死一般则称为“登仙”、“羽化”、“飞升”、“尸解”、“遁化”等。

父母去世后,子女需要向亲朋发出通知,向对方报告父母的死讯,而这个通知就叫“讣闻”或“讣告”。简单的讣告仅需写明去世者的身份、去世的具体日期等;详细的讣告则可以写上死者的生平简介以及临终时的病情等。而在讣告中,对父亲之死称“失怙”,对母亲之死称“失恃”,而对已死去的父亲称“考”,对已死去的母亲则称“妣”。亲友收到讣告后给对方的慰问信则称为“唁”,而到死者家里慰问则称为“吊唁”、“员丧”或“奔丧”等。

人死之后,办理丧事称为“治丧”,治即是管理的意思。在治丧期间(早期古礼为三年,后减为百日,也有四十九天者),服丧者称为“居丧”,即正处在丧期之中的意思。居丧期间要举办多次祭奠和哀悼活动,比如“烧七”即是从丧日开始计算每七天举办一次烧祭活动,共举办七次。在居丧期间,孝子发出的各种通知,落款都要自称“孤哀子”。

在居丧期间,死者的亲属需要穿丧服,中国汉民族的传统丧服分五种,即斩衰(音崔)、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斩衰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做成的,断处外露不缉边,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为三年。齐衰是用粗麻布制做的,衣裳分制,断处缉边,缘边部分缝缉整齐,故名“齐衰”。大功,也称“大红”,是用粗熟麻布制做,服期为九个月。小功,也称“上红”,是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个月。缌麻是用较细熟麻布制成的,服期三个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