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分析(简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对策)

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分析(简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对策)(1)

龙志刚 | 立方发酵谈作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作为“大城市病”之一,受到政府及社会民众的普遍关注。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至县级城市,都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牵涉到多方面原因,既包括交通规划、交通工程等交通自身方面原因,也包括城市空间规划、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相关方面原因。

因此,本文从缓解交通拥堵最基本的机理出发,梳理归纳缓解交通拥堵相关对策;而各个城市应结合自身具体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相关对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一、增加交通供给 交通需求管理是缓解交通拥堵的基本对策

根据城市经济学理论,如果将城市交通作为一种产品,“交通产品”供需平衡是解决交通拥堵的基本出路;但这种供需平衡是单个城市整体上的平衡、是整个“面”的平衡,而交通拥堵是某种交通工具在某个时段、某个路段的拥堵、是“点”和“线”的拥堵。所以,缓解交通拥堵需要在供需平衡的基础上,进行时间和空间调节,达到“供需平衡 时空平衡”。因此,缓解交通拥堵对策可分为增加交通供给、降低交通需求、交通时空调节;而降低交通需求与交通时空调节统称为交通需求管理。

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技术的限制及成本因素的考虑下,现阶段无法做到、也不需要做到完全的平衡,只需相对的平衡和适度拥堵下的平衡。

二、增加交通供给对策

增加交通供给对策主要包括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通行效率两大方面,而每一方面又包含多个具体措施。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该对策是交通拥堵出现后最先、总容易被采用的缓解对策,也是在城市发展处于“增量阶段”时,使用较多的对策。该对策包括新建城市道路、立交、隧道,修建城市轨道交通,从地上、地面、地下加密交通通道,从“数量”上增加交通供给。

提高通行效率:该措施是在既有交通设施“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能力、即从“效率”上提高整体的交通设施通行能力,该措施是在城市发展进入“存量阶段”后,增加交通供给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通过设置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信号等一系列措施保障公共交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优先权,进而利用公共交通集约化特性,提高运输能力;以及最近发展快速的智慧交通,通过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也是从效率方面提高交通供给;也包含优化交通信号配时、交叉口渠化、潮汐车道等一系列的交通优化管理措施,最终实现在既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数量”下,通过提高“效率”,实现交通供给的增加。

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分析(简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对策)(2)

但是,根据当斯定律、布雷斯悖论,在提高交通供给之后,如果没有相应控制,反而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因此在增加供给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交通需求管理。

三、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交通需求管理,是从交通源头出发,根据出行过程所表现的时空消耗特性,综合运用城市规划学、经济杠杆及政策法规对交通需求总量、出行方式及时空分布进行科学的管控,从而使交通供需在不同的阶段和层次上达到相对平衡。

基于城市规划的交通需求管理:城市交通是基于城市用地的交通需求,城市发展理念及用地布局对城市交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中心城市发展理念将城市划分为多个城市中心,各个城市中心规划建设对应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设施,以满足自身区域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避免跨中心的长距离出行,相应的减少交通出行距离;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及城市综合体的用地开发模式,通过用地多建筑业态开发及围绕公共交通站点聚集性开发,将城市多中心的服务半径进一步压缩,将部分交通需求控制在步行范围之内;职住平衡理念,在城市规划阶段,尽量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居民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尽量让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勤交通可采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其他非机动车方式。概况来讲,基于城市规划的交通需求管理就是统筹城市发展战略及用地布局与城市交通的相互关系,在城市规划阶段优化城市交通需求。

基于经济杠杆的交通需求管理:基于城市经济学边际效益理论角度,因“交通产品”的非排他性,在交通产品使用者达到设计容量N后,第N 1使用者付出的个人成本远低于其所造成的全部成本,从而造成交通拥堵。因此,可通过经济杠杆,增加交通使用费用来调节交通需求,比如提高拥堵区域停车费用、增收拥堵路段/区域道路通行费、高峰时段取消特殊人群免费政策或高峰时段增加使用费用政策等。

此外,还有限号通行、调整上下班时间错峰出行等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同时,网络云购物、居家网络云办公等线上生活方式,也在实际中减少了交通需求。

结语

随着都市圈作为城市发展新形态,都市圈内通勤交通打破了原有城市交通同城性质,城市交通越来越复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任重而道远,交通拥堵治理需要在政府制定合理交通政策指引下,在社会组织、交通运输服务企业及交通个体参与者积极配合下,各方相互协调、共同打造动态下的交通平衡。

责编:黄鑫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城市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分析(简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对策)(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