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市缑氏镇双泉因何而得名(同在邙山血脉相连)

偃师市缑氏镇双泉因何而得名(同在邙山血脉相连)(1)

偃师市省庄村、孟津县张盘村,均地处洛阳东北的邙山上。两个村庄相距15公里,交通不便,但省庄村和张盘村已保持了200多年的传统友谊,这种传统友谊已渗透到村民的内心与生活中,省庄村人称张盘村为“西村”,张盘村人称省庄村为“东村”,两村人亲如兄弟,情同一家。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偃师市缑氏镇双泉因何而得名(同在邙山血脉相连)(2)

丁洪水介绍友谊纪念碑

古时传说 关涉两村

据长期致力于省庄村和张盘村文化研究的76岁老人马东岐介绍,两村的友谊源于远古时期。

传说在远古五帝时,尧帝、尧妻和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住在张盘村。尧当上帝王后,发现虞舜是个人才,便把两个女儿嫁给虞舜,后把王位也传给了他。舜帝治理国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成为一位圣君。张盘村和省庄村为了纪念舜帝和娥皇、女英,自发在首阳山建起舜帝庙,当地人俗称舜王庙、水王庙。

传说首阳山是虞舜当年治水时的驻地,娥皇、女英每次从朝歌回张盘村省亲,经过省庄村时都要在此处休息。有一次她们省亲途经省庄村时,坐骑正好产崽,她俩只好暂住省庄村。

马东岐介绍,人们在省庄村建起一座舜帝的行宫,说舜帝曾在省庄村住过,舜帝自然就成了省庄村人,娥皇、女英家在张盘村,两个村就结了亲。从此以后,两村人见面时,都不称对方的村名,省庄村在张盘村东称“东村”,张盘村称“西村”。

据张盘村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宋万年介绍,农历七月十五是舜帝生日,张盘村与省庄村的群众就会自发组织到首阳山祭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每次登山朝拜前,两村村民穿梭不停,协商登山朝拜事宜。因为路途较远,过去山路难行,张盘村人每次登山朝拜,往往是头一天出发,晚上落脚省庄村,第二天早晨,两村人一同上山。朝拜后返回的当天晚上,又落脚省庄村。因此,每次登山朝拜,省庄村人也要忙上几天。现在,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张盘村人来省庄村,开上了小轿车。

文化交流 与时俱进

在两村的戏剧交流过程中,豫剧名家翟彦生(艺名翟小香)和他的女儿(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翟爱云),对两村的戏剧传承、发展及友谊合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翟彦生把自家的戏箱、行头都无偿赠给省庄村的业余剧团。他把演过的《大祭桩》《洛阳桥》等剧目都教授给省庄村和张盘村的业余剧团。当时,业余剧团演员的基础很差,他不厌其烦,手把手教演员动作,一句一句教唱,直至演员学会为止。他的为人和高超的演技,在两村村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翟彦生去世后,他的女儿翟爱云继承父志, 成了两村戏剧艺术的传播人。

马东岐介绍,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省庄村与张盘村戏剧交流不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发展迅速,剧目紧跟时代步伐,两村剧团先后演出多部现代戏。两村的剧团互演、合演,在邙山一带很有名气。

宋万年介绍,昔时农村时兴对台戏,庙会请两三台戏在一起对唱,以争高低,增加热闹气氛。由于两村的演员功底扎实,演出精彩,场场爆满,在对台戏中占尽了风头。

据省庄村退休教师马光欣介绍,除了戏剧交流,两村也联合进行社火表演。每年正月十九火神庙会(后改为正月十九物交会),省庄村全村四个狮子社一起出动,配以社戏、杂耍等,场面盛大,热闹非凡。张盘村的社火也一起来表演,围观群众人山人海,气氛热烈。

宋万年介绍,随着时代发展,现在两村的文艺交流增加了西洋乐表演、广场舞、鞭子舞等。

不忘初心 立碑为记

两村传统友谊源于何年,过去只是传说。2016年,省庄村马东岐和王青山在编写《省庄碑碣文化》时发现,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两村《五龙庙大殿重修并金妆神像碑记》中,记载的功德主有273户。

为铭记两村之间的友谊,据省庄村曾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的80岁老人丁洪水介绍,2005年,两村人刻了两通式样、内容完全相同的友谊纪念碑,同年4月17日,两村在同一时间分别举行了隆重的揭碑仪式。两村互派代表参加对方的揭碑仪式。碑上刻记:“友谊传古今 亲情连东西”“兄弟情谊 千秋永存”,碑阴刻诗:“首阳山青青,冯王山葱葱;竹帛颂尧舜,日月照娥英。张盘朝圣殿,省庄拜庙庭;两村千年好,同心乘长风。”

这两座友谊纪念碑,分别竖立在两村村委会门前的广场上,让两村群众不忘初心,把友谊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丁洪水介绍,2017年,在马东岐、王青山、马胜利等人的倡议下,省庄村和张盘村铸造了两村传统友谊200年纪念章。

马东岐老人多年来一直为家乡文化传承作贡献,致力于省庄村和张盘村村落文化研究,近日,由两村村委会共同出资编印了他的《千秋友谊谱新篇——张盘村与省庄村友谊传承》一书。他说,做好这项工作,保护好乡村文化传统,让两村友谊世代相传,续写新时代佳话,是他作为省庄人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偃师古都学会会长喻清录说,两村这种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友谊令人感动,弘扬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好乡村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省庄村和张盘村的探索令人“惊奇、感动、深思”。

来源;洛阳日报

记者:刘永娟 通讯员:李向阳

偃师市缑氏镇双泉因何而得名(同在邙山血脉相连)(3)

我怎么这么好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