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1)

多少人曾爱慕过你年轻的容颜?

这是她姐最近在北影节闭幕式上看到的最大意难平。

衣香鬓影,灯红酒绿,很容易让人忽视岁月蹉跎。

现场屏幕上放出的一张张明星珍贵旧相片,却岁月汹涌的,一下子让人红了眼。

颁奖礼好久没有这样的一出好戏了。

流量退散后,星光璀璨。

银屏上,是年轻的姜文伴着大笑的巩俐,他们彼时正芳华。

银屏下,是半生浮遍的《红高粱》cp,来赴一场34年后的相约。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2)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3)

彼时的葛优还有头发。陈道明还是青涩小生。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4)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5)

刘晓庆在40年前的爆款电影《小花》里,眉眼青涩的像场梦。

她说,我们那时候拍电影,真的就是用命来拼。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6)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7)

台下的人,都已泪流不止。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8)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9)

她姐被这样的“世纪同框”深深感动。

时间像凝结在这个小小会场。一张张老照片中,就是曾爆炸开来的中国电影黄金年代。

不仅是我们心中的经典,也是他们的青春。

“电影演员一代一代的,永远对电影敬畏,永远为电影奋斗,永远热泪盈眶,永远激情燃烧。”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10)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11)

你还记得曾感动过你的是哪部电影,哪个角色吗?

原来看电影本身,应该就是件很棒的事。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12)

中国电影人的黄金年代

中国人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真正的电影的。

文字是愤怒者的游戏,影像是被埋藏的表达。

在那个刚刚启蒙,百废待兴的年代里,偏偏有这么一帮叛逆的少年,拿着手里笨重的设备,就敢为天下先。

他们被称为:中国第5代导演。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北京电影学院78级生。

年轻的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李少红等人。都只是懵懵懂懂的少年。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13)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14)

他们是一帮真正踩着历史印记,浓缩着时代剪影的记录者。

1975年,张艺谋还是个有点孤僻的棉纺工厂知青,他家庭的成分,在那个年代里让他遍尝冷暖。

青年最引以为傲的,就是画的一手好画,和一台攒了三年工资、加卖血换来的一台老式相机。

漫无边际的旷野与田埂,工厂里渺小成剪影的深沉人像,就都在他的快门声中被定格。

谁也不知道,眼前这个青年,竟有如此惊人的天赋。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15)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16)

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的第五代导演奠基作《黄土地》

那个时候,天下谁人识张艺谋?

几个世人眼里的怪胎,整天在街头野外游手好闲。

张艺谋曾回忆过这样的拍摄往事,为了一个日落的镜头,他和几个同伴在旷野里风餐露宿好几天;

新中国伊始,各地治安还不稳定,他们经常是一行人抱着设备,为取一个景,查一个迹,到处与地痞流氓周旋逃窜。

没有钱舍不得用胶卷,就宁愿挨着打,也拍一张是一张,全是实景拍摄,张张都是精品。

无人捧场和炒作的年代,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记录中国的故事。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17)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18)

有人曾这么形容第五代导演,除了板正,就是抠。

以前的人拍电影有多难?

葛优和巩俐都是提起张艺谋就“恨的牙痒痒的”。张艺谋最爱的就是开会。

正经的剧本讨论会放在现在已是天方夜谭,但在以前,导演都恨不得开到后半夜,一句句台词对,一个个镜头过。

有回会开到3点多,葛优仰在椅子上就睡着了,剧本扣脸上,片名赫然两个大字:活着。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19)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20)

就为节省胶卷,减低废片率。电影厂经费有限,中国文艺一片百废待兴。

中国甚至拿不出一部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影片。泱泱大国,不战已输。

但总算还有张艺谋。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21)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22)

折磨的不止是演员,还有工作人员。

《金陵十三钗》有这么一个镜头,教堂的彩色玻璃上遍布弹孔,女学生们透过玻璃,看到光影里的十三钗们摇曳走来。

很美,但就是这一个镜头,足足折磨了美工半年:

玻璃上裂纹达不到张艺谋的要求,道具组一遍遍重做玻璃,美工一遍遍重砸裂纹。

这镜头从头到脚拍了半年,差点逼退半个幕组。

但影片一拍出来,就是一眼重回战火年代的残忍与震撼。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23)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24)

她姐真的感动于那个年代人的赤字之心。

他们身上有一种洗净名利的匠气,足以让加人他们的人,也折服于这项伟大艺术,一笔一刀,真诚得让人想哭。

他们都叫中国电影人

像执着于色彩与光影的王家卫,白天拍戏,晚上重写剧本,拍一部戏能改半部,搭档过的剧组都被他逼疯。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25)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26)

他楼下曾住过一位做西装的裁缝,为了一件旗袍,王家卫“观察”了他三个月。

于是《花样年华》里,小裁缝抚上旗袍的手,才会那么暧昧而情欲。

东方影像之美,像一滴浓郁的丹青颜料,盛放在了大片云集的国际影展。

只有中国,也能有王家卫。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27)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28)

《风声》更是成周迅一辈子的阴影。

风声改编自真实回忆录。一位地下工作的女情报员,为国甘愿背负汉奸之名几十年乃至自尽。

拍风声时,所有人都活在了那个残酷的年代噩梦里。

周迅为还原一场女主关露被折磨的戏,身体被毛刺密集的麻绳反复磨出血泡又磨破,再现了历史上真正的绳刑。

周迅也因这场戏,几乎崩溃,一度抑郁。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29)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30)

电影,多么浓油赤酱的两个字。

它用悲悯的镜头,斑斓的色泽,一帧一帧记录着这片沉默的土地上,无数发生又湮灭的故事。

也承载着一代代电影人的青春和牺牲。

从没有哪一代青年,有中国电影人这样敢拼要拼。

他们一直扛着相机像端着枪,拉着演员像随时准备行刺的戏班子,处处都是一种急切发声的使命感。

只有中国的电影,才有这么深刻的国性。

她姐在他们的艰苦付出里,看到了是一群人的“血性”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31)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32)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33)

请记住他们的愤怒

张艺谋们的“血性”是鲜艳而宏大的。

像一代人溅在史书上的印记。

陈凯歌的《黄土地》里,信天游粗犷悲凉。

陕西作为一个极具革命色彩的地区,伴随着当地妇女的悲惨命运,再次叩响了一段被封建与战火压迫的时代挽歌。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34)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35)

这样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批判,是第五代导演的共性。

他们的父辈都曾真切的历经那段红色岁月,他们的身上,有新时期知识分子的敢为天下先。

以艺术形式,发中国声音。

他们在电影里,写中国脊梁。

没有人没看过张艺谋的红。

《红高粱》里的红,是土地被夕阳和鲜血浸润的颜色,“红”高粱,红盖头、碗里血红的高粱酒。

粗犷,杀戮,抗争,在这里上演,栩栩如生的中国人,在为家园朝着侵略者流尽最后一滴血。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36)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37)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红,是压抑的情欲般的红。

大红的灯笼挑起在四方整齐而灰扑扑的院中,封建父权的压抑和残酷,是一场对人性持续千年的践踏。

这是中国人自我发出的觉醒,封建余毒,至今尚存。

女性之尊严,亦是民族之解放。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38)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39)

请记住他们的愤怒。

他们拍的从来不止电影,他们在传递一代一代的血性。

在1990年,有一个叫贾樟柯的高考落榜生,在太原的“公路电影院”里,看了一场电影——正是陈凯歌的《黄土地》。

只看了五分钟,就泪流满面。

贾樟柯是生在70年代的小县城青年,那个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席卷全国。

无数像贾樟柯这样的小城年轻人,纷纷卷起铺盖,搭上火车,北上南下地,寻找着命运的浮沉。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40)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41)

贾樟柯的镜头里,就记录着这样一个个异乡小人物,他们穿着70.80年代的夹克,听着摇滚乐,迷失在时代的春潮中。

“我搞不清我为什么会如此矫揉造作,内心总是伤感”。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42)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43)

以贾樟柯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影人,如娄烨、王小帅、张元等,他们的镜头里,不再有宏大叙事的历史使命感,而是对焦了城镇边缘里那些蝼蚁般的小人物:

背井离乡的个体,在城市中生存,在物欲中迷失.....

在一夜暴富与失足女并存的时代里,罪恶与人性乱象丛生。

他们用中国人自己的下沉视角,洞察着这些混乱的,隐晦的,普通人的故事。

贾樟柯说:真话就是最大的正能量。

这一代导演的血性和使命感,是呐喊与求真。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44)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45)

娄烨《苏州河》:寻找失落的爱情,现代人的精神漂流记

盘点禁片累累的中国现代电影,真相鲜血淋漓。

《盲井》里,王宝强饰演的农村少年,被骗去私人小煤矿做工。

这家煤矿黑的不止苦力,还有人命。影片中所有的人都在忙忙碌碌的赚钱、卖菜的、卖命的,卖身的,大家都是出来讨生活。

黑心的人,就已举起他的镰刀。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46)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47)

还有《盲山》和《嫁给大山的女人》。

当对女性的拐卖与强奸凌辱,成为集体的“正义”与漠视,当文明被愚昧碾压。

影片里的人性之恶,才真正赤裸。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48)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49)

还有反映儿童拐卖的黑色电影《暴裂无声》。新晋导演忻钰坤是解剖人性的好手。

无辜的孩童,贪婪的人心,压抑的剧情。

好一出黑色幽默。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50)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51)

姜文曾经在形容中外电影对比的时候,用了这么一个词:“深刻”

“他们好多电影并不高级。思想性也一般。都不像中国电影,那么有很多的思考在里边”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52)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53)

你再也找不到一个国家的电影人,能有中国人这么强烈的发声欲与使命感,

中国文艺工作者都有点文人左性,眼里一看见现实,就要做那个呐喊者。

他们用闪光灯,照亮社会黑暗的角落。

你也再找不到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传承了千年的气节,和从屈辱混乱里重建秩序的时代性。

有中国,才有中国故事;

有中国电影人,才有中国电影。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54)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55)

我们总说文化输出,在世界的舞台上,拍一点讲汉字的好作品,真好啊。

让世界记住中国的愤怒。拿回中国形象的定义权。

中国的故事,Made in China。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56)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57)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58)

我怀念那个处处真诚的年代

她姐特别喜欢看早期电影人的采访。

你能看见很多不加掩饰的幕后故事,一张张年轻的脸,青涩而生动。

在杂乱的剧组后台里,年轻的金城武俯身用自己的烟,点燃周迅手中的烟花。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59)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60)

怎么可以有这么好看的两个人?

穿着臃肿的剧组大棉袄,他们看上去也那么年轻,鲜活,又真诚。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61)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62)

张国荣和圈内很多人都是好友,“东邪西毒”拍摄时,常常被狗仔拍到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

王祖贤与梁朝伟总是静静的呆在一边看台本,青霞、张国荣是出了名的互怼牌友,刘嘉玲、张曼玉、张学友亦是探班常客。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63)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64)

一部“东邪西毒”拍完,哥哥再遇青霞总爱说:

喂,几时再打牌?“东方不败`打败了`东邪西毒`。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65)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66)

那时是他们最好的岁月,也是我们的。

那个年代没有热搜也没有饭圈,没有那么多的流量真人秀和抠图大电影,他们认认真真地拍戏,偶尔在网上放飞自我。

演员和观众,我们彼此都还很真诚。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67)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68)

她姐怀念那个处处真诚的年代。

资本未捆绑时,商业片和网络大电影还未圈钱逐利。

那个时候的电影人,还有文人血性,以好的电影作品,为毕生使命;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69)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70)

真人秀,直播,网络改编大ip未大热时,娱乐圈还有不少德才兼备的好演员。

演得了戏,也有戏演。

不是靠抠图拍电影和露个脸就日薪200万,也不用整得像流水线网红,社交软件上全是通稿。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71)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72)

真假啊。

假人设,假采访,假鼻子,假演技。

流量时代,像浮着繁花无数的死海。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我们正在对中国电影进行腰斩?

中国一代代导演,能人匠师无数。

如第五代的张艺谋冯小刚等人,以家国为已任,复原民族历史与伤痕;

如第六代的娄烨贾樟柯等,洞察时代的交迭变迁、及个人的斗争浮沉。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73)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74)

无一不是有高超的审美和强烈的,无关名利的电影使命感。

然而,他们正在落没。

中国电影人,至今再没能划分第七代和第八代。

导演已经成了给钱就能做的职业,演员作家纷纷转型,“网络大电影”兴起。

一个热门IP几个月就能改编成一部电影,流量小生拿着天价片酬,占据一大半的制作经费。

商业片更是场场卖座,银屏上都是狗血青春和无病呻吟。

电影成品速度越来越快,好电影却越来越少。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75)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76)

独立电影人,拿不到投资,买不起宣传,咬着牙拍好片也无人问津,关进死循环的小黑屋。

相比前辈,这一代的导演们面对的集体困境似乎更为恶劣。

放眼过去都是人和钱,却无钱可挣,无人可用。

中国电影的大荧幕上从来不缺乏廉价的笑声,不缺ppt般的台词和套路式的矫情。

娱乐小火慢炖,真实的生活,就这样被一锅迷魂汤隔绝。

本该以艺术为名的影视,成了恰烂饭的流水席。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77)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78)

谁去记录真实的现实?

谁去聆听远方的哭声,在影像里保持对人性的清醒与怜悯?

不要“屠杀”电影人。

不要麻痹中国观众。

电影人是有使命感的,拿出诚意,尊重观众,仅此而已。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79)

腰斩在地上写惨(谁在腰斩这禁片)(80)

中国电影,不该被糟蹋。

总该有个人站出来,指出皇帝的新衣。

请珍惜你们的愤怒。像每一个被感动过的昨天。

点个在看致敬中国电影人。

期待我们记忆里的中国电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