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引水的源头在哪里(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

在现代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中,有一条以地名命名的精神广为人知。这就是伟大的“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那么,这又是怎样的一条水渠呢?修筑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动人心魄的故事呢?为何又有村民会不断告状?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共览山河换新装的壮景。

红旗渠引水的源头在哪里(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1)

新县委书记杨贵到任,誓让林县告别大干旱

1954年,杨贵出任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一上任,杨贵就发现这个县有些不同寻常。哪里不同寻常呢?

这里的人民普遍不讲卫生。一个个蓬头垢面的,头发一看就是成年累月不洗;从他们身边走过甚至能闻到浓浓的体味,可见澡也是不常洗的。事出反常必有妖,杨贵赶紧询问秘书。

秘书说,林县十年九旱,又无河湖,水源极度缺乏;大旱之年农民绝收,小旱之年农民薄收。人民吃水都要到几十公里之外去挑水,极其不便。

民间的很多冲突斗殴都是因为争抢水源而起,在林县,水比油贵。所以人民极其珍惜水源,平常水源不足都极少洗脸洗澡,只有遇到婚丧嫁娶之类的大事,才肯下血本洗脸洗澡的。

红旗渠引水的源头在哪里(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2)

人们都说,一辈子洗三次澡:出生时洗一次,结婚时洗一次,去世时洗一次。所以这才有了人民不讲卫生的情况。事实上,不是人民懒散不愿意讲卫生;而是水源不足实在不敢洗。洗了脸,洗了澡,吃的水就没了。

杨贵又问下面几个镇长,具体缺水情况怎么样?一位镇长站起来说道:我们那边之前有一家娶回来一位新媳妇,全家宠的不行。有一天,她不小心打翻了两桶水;没多久,就内疚不已而自杀了。喜事变丧事了。

听完这些发言,杨贵书记一言不发。沉默了许久,杨贵书记斩钉截铁的说道:我们一定要解决林县人民缺水的问题。

红旗渠引水的源头在哪里(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3)

几个镇长在背后议论,这林县缺水都几百年了,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杨贵何德何能解决这个几百年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书记自有妙计,怎料村民投诉

刚到林县的那几年,杨贵晚上经常未眠。打开林县地图仔细研究看了一遍又一遍。他发现林县境内确实没有可用的水源。

掘井?掘地30尺都不见一滴水。若是掘井能解决问题,只怕林县人民早就不缺水了。

没办法的杨贵只好打开中国地理地图,试图从河南省和周边省份寻找可以引入的水源。又看了一圈,河南没有;只好再看看旁边的山西。不看不要紧,一看了不得。山西浊漳河水正靠近林县,且流向从高到低;按地图比例尺一算,只有70公里左右。这已经是目前离林县最近的水源了。

红旗渠引水的源头在哪里(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4)

杨贵激动的跳起来,一个宏大的构想逐渐在他脑海里生成。

没几天,上级人民政府就接到了林县人民政府申报的修建引山西浊漳河水入林县水渠的报告。当时正值毛主席大力提倡兴修水利的风口浪尖,因此该计划很快获得批准。消息传来,整个林县人民欢呼雀跃。

杨贵书记执行力也很强。话不多说,开工!1960年开工仪式当天,现场人山人海,杨贵书记发表讲话:“几百年来,林县人民被缺水困扰。腐朽无能的满清政府解决不了这个难题,贪污腐败的老蒋政权根本不想着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今天,是新中国当政的伟大时代!人民政府为人民,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一定要让林县人民过上不缺水的好日子!我们的党旗和国旗,都是红色的,所以这条改变命运的水渠,就叫红旗渠!

红旗渠引水的源头在哪里(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5)

话音刚落,现场欢声鼓舞、掌声雷鸣。人们满怀激情,要改变自己生活的困境,不畏惧任何困难!这种雄心壮志,在盛唐之后,第一次重现。

然而就在工程紧锣密鼓地开展的时候,却有很多附近的村民联名上告。直到工程整改的通知下发到杨贵的手上,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原来,工程队施工的时候,用土方法爆破,安全性不高,已经有数人受伤;再加上爆破的巨大声音搞得附近村民的牲畜受惊乱跑,损失不小。附近村民怨声载道,但还能忍。直到有一天,工程队没有任何许可和文件就征用了村民的地修建水渠。

土地,是那个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是可忍,孰不可忍。附近村民一状告到上级人民政府……

红旗渠引水的源头在哪里(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6)

杨贵赶紧来到施工现场调研。最终制定了解决方案:

1.给田地受损失的村民进行补偿,另划田地。

2.严格规范限制施工队的施工范围和爆破当量,尽量减少扰民。

3.制定严格的安全施工规范和爆破规范,保证安全。

三管齐下,立见奇效。从此再也没有村民投诉红旗渠工程了。

正当杨贵以为红旗渠会就这样顺利地修建下去的时候,又发生了令人始料未及的状况。修建红旗渠的内部人员竟然也开始投诉这起项目。

内部人员投诉,暴露重大问题

这个投诉的内部人员,叫吴祖太。吴祖太受过高等教育,是那个年代的高材生。他负责红旗渠工程的测绘工程。

红旗渠引水的源头在哪里(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7)

但他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村民们不听他指挥,无法按他精心绘制的图纸进行施工。他让往东,他们就往西,胡干蛮干,不听指挥。干出来的工程亦质量堪忧。吴祖太忧心忡忡,担心这样下去会坏了大事。

吴祖太也不是怕事之人,果断向杨贵为首的领导班子进行投诉。杨贵接报,赶紧着手解决问题。

最终杨贵选择亲自来到施工现场,组织工人们集体开会。会上,杨贵痛陈利害,指出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并告诫工人们,要想让自己和子孙后代过上不缺水的好日子,就必须听吴祖太的话,这是科学。会后,问题迎刃而解;杨贵在当地还是很有威信的。

红旗渠引水的源头在哪里(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8)

也正是这次事件,使杨贵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五六十年代的施工,甚至包括公路在内,都是发动人民群众直接去修建的。数量庞大的民工队伍混乱不清,缺乏指挥,效率低下;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干啥。

为此,杨贵使用了分段施工法——把漫长的水渠分成好多个小段;以村为单位,一个村负责修一段路。自此,施工现场井井有条、秩序井然。

之后红旗渠修建顺风顺水,再没有出现过大的问题。上世纪60年代末,红旗渠终于建成,源源不断的河水注入林县大地……

红旗渠引水的源头在哪里(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9)

30万人民,十年光阴,七十公里红旗渠,喜让山河换新装!

从此林县人民再也不缺水了。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的伟力,另一方面是我党杨贵书记的坚强领导,促成了这项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传奇工程——红旗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