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20篇全文(贵在多见多闻颜氏家训勉学篇)

《颜氏家训》勉学篇

颜氏家训20篇全文(贵在多见多闻颜氏家训勉学篇)(1)

《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

《书经》上说:"好问的人知识充足。"《礼经》上说:"独自学习却没有学友共同研讨,就会孤陋寡闻。"看来,学习需要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啊。

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见过不少闭门读书,以自己的思考为师,自认为是对的的人,多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荒谬和错误的人。

《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余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昔吾尝共人谈书,言乃王莽形状,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乃云:"王莽非直鸱chī目虎吻,亦紫色蛙声。"

比如,《汉书·王莽赞》说:"紫色蛙声,余分闰位。"本来是说王莽以假乱真的。过去我曾经和别人谈论此书时,谈到王莽的模样,有个聪明人,自以为通晓历史文学,名誉身价很高,他说:"王莽不但长得鹰目虎嘴,还有着紫色的皮肤,青蛙一般的噪声。"(真叫人哭笑不得)

(解读:紫色蛙声,余分闰位的意思是以紫代红,虫蛙发声,越出本分,偏者夺位,紫不正之色,蛙声不正之声,实指王莽夺权篡汉,假冒真龙天子。)

颜氏家训20篇全文(贵在多见多闻颜氏家训勉学篇)(2)

又《礼乐志》云:"给太官挏马酒。"李奇注:"以马乳为酒也,揰挏[8]乃成。"二字并从手。揰搁gē,此谓撞捣挺挏之,今为酪酒亦然。向学士又以为种桐时,太官酿马酒乃熟。其孤陋遂至于此。

又比如,《礼乐志》上说:"给太官挏马酒。"李奇的注解是:"以马乳为酒也,揰挏乃成。""揰挏"二字的偏旁都从手。这里是说把马奶上下捣击后再放置,现在做奶酪酒也是用这种方法。那聪明人又认为是要等种桐树之时,太官酿造的马酒才熟。他的学识浅陋竟到了这个地步。

(解读:李奇,东汉人,曾注解《汉书》。)

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江南闾lǘ里间,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途说,强事饰辞。

谈话写文章,援引古代的事物,必须是亲眼所学的,不能相信传闻的东西。江南街巷里,有些士大夫不学不问,又羞于被视为鄙陋粗俗,就把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拿来勉强修饰自身的才华(就如同上面讲的聪明人一样)。

颜氏家训20篇全文(贵在多见多闻颜氏家训勉学篇)(3)

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略)不知书音是其枝叶,小学乃其宗系。至见服虔、张揖音义则贵之,得《通俗》、《广雅》而不屑。一手之中,向背如此,况异代各人乎?

文字,是书籍的根本。世上求学之人,大多都没有把字义弄通。他们不懂得语音只是文字的枝叶,从小学的文字的意义才是文字的根本。以致有人见了服虔、张揖两人写的有关音义的书十分重视,却对同是这两人写的《通俗文》和《广雅》不屑一顾。同是一人写的著作,尚且厚此薄彼,何况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著作呢?

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至于文字,忽不经怀,己身姓名,或多乖舛chuǎn,纵得不误,亦未知所由。

求学的人都以博学多闻为贵。他们对于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都希望追根问底,找出其源头来;但对于文字,却漫不经心,甚至连自家的姓名的字义,有的还常常出现反常和颠倒,即使没有错误,也是不知道自己姓名字义的由来和所预示的含义。

(解读:此节取名的例子已经过时,已作删减,但此节讲的乱取姓名的问题在现在也比比皆是。)

颜氏家训20篇全文(贵在多见多闻颜氏家训勉学篇)(4)

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

考核订正书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从扬雄、刘向开始,他们才可谓是胜任这个工作了。未读遍天下的书籍,就不要妄自乱改(正因为历史上一些自作聪明的人,造成了一些经典著名的乱象)。有时那本书上认为是错误的,这本书却认为是对的;或者开头是相同的,后面又不一样;或者两本书都不够完善,因此考证书籍不可以偏信一个方面。

(解读:最后几句主要是说的古书在抄传和注解过程存在的不一样,有的抄传时就抄漏、抄错,有的是注解中参杂了译者的偏向、喜爱,所以在阅读一本经书时不可以偏信一方,就像现在网上有很多的所谓原创作品,多为抄袭、编辑他人之作。本文由名诗词解读译解,请尊重原创。 )

本文对《颜氏家训》精辟之处进行保留,对于一些过时的、陈旧的例子进行删减,特此说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