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历山双语学校课改)
2021年岁末,一场题为“自主合作助课改,数据驱动促双减”的教学年会在济南市历下区历山双语学校(简称“历山双语”)开启。近一年多以来,“课改”成为这里当之无愧的“热词”,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提升,尤其是初中部“基于学生问题教 自主合作探究学”课堂教学模式成效突显,学生不但能提出越来越多的高质量问题,也更熟练地掌握了自主学习方法。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原则引领下,历山双语实现了优质轻负课改全面普及。
“一微两单”是课堂“法宝” 自主合作探究将讲台“让”给学生
历山双语2021年这场教学年会聚焦九年一贯制“爱学课堂”打造,教师李宗艺展示的七年级数学课例《追赶小明》,依据信息化平台反馈的前诊数据把握学情起点,分层聚焦学生预学问题设定教学目标,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并当堂诊断课堂成效。
短短几十分钟的展示,集中呈现了初中部“基于学生问题教 自主合作探究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色,初中部校长辛吉荣介绍,该模式的课堂教学步骤可归纳为“一微两单”六步教学环节。
六步即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基于问题的合作与讨论、解决问题的展示、教师总结拓展、巩固达标练习。“一微两单”则是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三样“法宝”,即教师制作的微课、预学单和达标单,其中,微课和预学单在学生自学环节使用,达标单则在巩固达标练习环节用于当堂诊断。
前不久,历山双语初中部迎来历下区教体局中学教研室的教学视导,一堂堂紧凑高效的课程展现在教研员面前,这其实是该校的常态。新黄河记者走进教师刘梦琦的八年级生物课堂,感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课堂环节的热烈氛围。
这节课的内容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程伊始,刘梦琦让学生用几分钟对照学案订正预学单上的错误,随后便引导学生借助学案,以小组合作形式,模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请1号同学扮演生产者,2号扮演初级消费者,3号扮演次级消费者,4号扮演分解者,进行5分钟小组讨论,体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老师将本次讨论的任务分配下去。
小组讨论开始,同组学生熟练地凑到一起,每个人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中讨论结束后,老师便点名小组作为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交流分享过程中,小组成员分为主讲与辅助,台下学生还可提问,并由展示小组当场解答。展示小组的不同成员可得到不同额度的加分,老师根据学生分享内容和疑问对知识再梳理和点拨。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老师提问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还打着本小组序号的手势,向老师争取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通过看微课、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课堂测验等形式,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参与热情高涨,下课时颇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预学锻炼学生提“真问题” 小组学习在“互怼”中解决问题
教师教学要基于学生问题,如何能让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础,预学就是打好这一基础的重要手段。辛吉荣介绍,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微课和教材等完成预学单上的问题,“预学单设计的问题要实现学生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不行,还要有自己的问题。”
每次预学单的最后一个问题都是“对本次学习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这也是在考验教师给学生“挖坑”的能力。训练初期,不少学生提问较浅显,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观察和引导,一些学生已能生发出令老师都拍案叫好的高质量问题。例如,“在生物圈中竞争必须存在吗?”“如果某种动物被大肆捕杀,有没有可以代替它的生物?”“为什么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南极和北极相比,哪里更寒冷,为什么?”……
这样的设置既能激发学生思考质疑,又能考查学生预学情况,以便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问题较集中的知识点进行探索。“教师要‘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预习,‘狠心’给学生挖坑,‘耐心’让学生讨论展示,而不是一味地引导他们说老师想听的答案。”辛吉荣说。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这一课堂模式的另一条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小组合作中,教师要“以问代讲”,通过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深度融合与思考,同时训练“听众”对展示小组的回应与反馈。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生成思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环节。
“在传统课堂上,老师有自己的思维定式,学生容易陷入框框之中,被牵着鼻子走;通过课改的探索尝试,我发现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思维能力明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科素养甚至胆量等都得到锻炼。”地理教师杨艳说,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需要,老师也需要改进创新。
教师设计课堂主线,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小组展示时要不断接受质疑和追问并答辩,再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螺旋式的思维递进过程逐步形成了一堂课的知识框架和脉络。“现在学生已经养成质疑‘自动化’的习惯,有时小组之间会‘互怼’,一些问题在‘怼’的过程中就解决了。”辛吉荣说,配合小组加分机制,学生表达积极性很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导和纠偏。
信息手段加持、大数据呈现 量化评价和公示提供第一手信息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历山双语有着独特的评价体系。每节课的最后,都会有一个重要的“结束语”,就是六步教学环节的巩固达标练习,不少科目实现了信息化数据即时反馈。
借助信息化学习系统,学生当堂测试的结果马上就能通过大数据呈现。“这种信息化呈现方式在数学学科上作用较明显,大数据反馈的预学答题情况,可以帮老师找到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巩固达标测试结果有助于老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内容。”数学教师李宗艺说,达标练习设置既有基础题也有提高题,实现课堂“陷阱”重设,适度提升,力求真实反映课堂达成度。
除了当堂评价,学校还设置了量化总结体系,包括以班为单位各学科每日和每周的学习自主量化公示。每日公示表上,包含每个小组在每个科目的得分情况,先进小组和个人、红灯小组和个人的记录情况,红灯小组的反思,以及值日班长和班主任评价。周总结表则体现了每组每个科目的一周总分和排名,每个学科教师对该班级每周表现进行评价。评价中有肯定,也会明确指出不足,这些都成为师生改进课堂模式、学校管理者掌握课改进展和成效的第一手资料。
课改实施一年多以来,历山双语的课堂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这一课堂模式让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学生经常带给你惊喜,对教师素养和能力也有很大提升。”李宗艺说,有家长向他反馈,孩子现在学数学的积极性很高,觉得一节课过得很快。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增强,有的学生在分享交流时甚至很有小老师的“范儿”。
“课改的初衷,是为了适应新中考,培育新人才,不是将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形成完整立体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与能力并举。”辛吉荣说,他们的课改要科学施教、先学后教、合作探究,为学生减负蓄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路径,培养学生综合品质,实现深度学习;同时将教师从“保姆式”教学中“解放”出来,让老师有更多精力研究教育教学,提升专业知识和教育境界。
如今,历山双语初中部的课改进入“3.0”模式,将进一步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拓展预学单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提“真问题”和真提问题的能力与习惯;继续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全过程数据收集与反馈;提升教师归纳学生问题及基于学生问题设计课堂环节的能力等,为学生做最适合的教育,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在每一名学生身上。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曹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