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特林大战史(加特林原本是为救人设计的)

世界闻名的加特林机枪,发明者却是一位医生,发明它的目的居然是为了拯救生命,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加特林大战史?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加特林大战史(加特林原本是为救人设计的)

加特林大战史

世界闻名的加特林机枪,发明者却是一位医生,发明它的目的居然是为了拯救生命

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加特林机枪的大名,哪怕是完全不了解军事的人,肯定也在电影中看过这种好几个枪管围成一圈轮流转着开火的奇特机枪以惊人的射速和火力倾泻量,将一切敌人扫射得人仰马翻,这种激烈的枪战场景毫无疑问让每一位观众看得是热血沸腾,而这种转管机枪也成为了各类动作枪战电影的宠儿,从《终结者2》中扫射警车再到《流浪地球》中的扫射木星,这些经典的电影桥段使得加特林机枪在电影流行文化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你是否知道,大名鼎鼎的加特林机枪,它的发明者居然是一个医生,最离谱的是他发明加特林机枪的理由居然是为了拯救生命。

理查德·乔丹·加特林于1818年出生在美国的一个种植园主/奴隶主家庭,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富二代,也正是家里有足够的财富才支撑起了加特林未来的学业,虽然加特林从小就对机械非常感兴趣,但是在那个年代医生比机械行业更有前途、更受社会尊敬,再加上加特林年轻的时候家乡突然遭受天花瘟疫,这也促使了加特林下定决心去学医,并且一路念到了医学博士学位,这么高的学历真可以说是人中龙凤,尤其是在那个年代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南北战争爆发后,加特林医生自然是收治了许多在战争中负伤的士兵,南北战争刚好又是武器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各种新武器都被投入使用,导致战争变得比以前更加惨烈,在目睹了太多受伤士兵的惨状之后,心地善良的加特林医生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发明一种武器,让一个士兵就可以替代100名士兵,这样以后在战场上打仗的士兵数量大大减少,这不就可以让战争少死很多人吗?我们今天去看这个想法肯定会感觉非常离谱,但是我们看问题不能脱离时代背景,更不能站在马后炮的视角下对前人进行毫无理性的批判,更不用说即便是到了今天,不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只要使用机器人士兵和无人机代替人类士兵就可以让战争少死人?难道这些人的观点就比加特林医生合理到哪去吗?

说回到加特林医生,虽然他选择了学医这条路,但是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儿时对机械的那股热爱,在悬壶济世的同时,他也在工作之余钻研各类机械,还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农用机械修理师和设计师。加特林不是第一个试图发明机枪的人,实际上这也不是加特林第一次萌生出发明机枪的想法。早在1851年,比利时就有一种蒙蒂格尼排枪,这种枪有37个枪管,每个枪管轮流发射,后来被法国人改进成了25管利飞排枪,同时期也有一种管风琴排枪,也是一堆枪管排列整齐然后轮流发射,这些枪都不足以称之为真正的机枪,它们本质上就是把几十把枪放一块然后轮流发射而已。无论是这些枪械的发明者还是加特林医生,这些试图发明机枪的人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子弹的再装填。

当时用的子弹都是分装弹为主,使用步枪的士兵需要先从枪口往里面倒入火药,然后把铅弹塞进去(需要用一根铁质通条用力捅进去),然后再把火帽塞到打火砧上,这样才算是完成了全部装填流程,步枪都尚且如此复杂,何况机枪。虽然当时纸壳的定装子弹也开始被大量投入使用,但是机枪上用这玩意同样不靠谱。

直到南北战争时期,金属壳定装子弹开始被大量运用,加特林医生总算是赶上好时候了,在1862年他就成功制造出了加特林手摇机枪并且申请了专利,这种机枪有6-12根枪管,通过顶置的弹匣或者弹鼓供弹,每根枪管在转到顶部的时候装入一颗子弹,再继续转到四点钟方向时开火,全套流程靠手摇曲柄就可以完成,一分钟可以发射300发子弹。虽然这个射速在今天来看并不算快,但是在那个大部分大头兵都在使用前装式步枪的年代,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实用机枪的加特林机枪无疑是一个大杀器,很快就在战争中普及开来,只不过我们都知道,事情的发展方向显然完全违背了加特林医生的初衷,这种机枪不仅没有让战争少死人,反而还让战争更加残酷了,但是加特林医生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是积极地销售并改进自己的产品,可能终究还是“他们给的钱太多了”。

随着马克沁机枪的问世,手摇加特林机枪瞬间变得落后起来,虽然加特林博士也在努力推出改进型,但是底子上的落后终究是没救的,加特林博士本人也于1903年去世。不过,落后的是手摇驱动,而不是加特林转管原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电力成为了人类社会的重要能源,这时候就有人思考能不能用电力取代人力来驱动加特林机枪,在1915年一台使用电动机的加特林机枪问世,理论射速达到了惊人的7200发/分钟,可见加特林转管原理的优越性,只不过当时机枪使用的是帆布弹带供弹,帆布弹带的强度根本无法承受如此高射速下供弹机构的暴力拉扯,于是这个电动加特林也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几十年后,柔性输弹带被发明了出来,它可以像传送带一样将子弹源源不断地输送进枪械内部,有效解决了困扰电动加特林几十年的供弹问题。50年代中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了20mm口径的M-61“火神”机炮,就是使用加特林转管原理,射速6000发/分,广泛装备在F-104、F-4、F-15等美军主力战斗机上,还作为地面高射炮和密集阵近防炮的主炮使用。

60年代美国又在其基础上研制了7.62mm口径的M134机枪,这就是我们在许多电影中见到的一代经典,只不过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在电影中看着M134机枪疯狂扫射而感到热血沸腾的时候,恐怕不会有人想到,这件战争机器一开始被发明出来的目的居然是为了拯救生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