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样看待猴子长得像人(古代人说的君子)
不 为 无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中式
君语
猿,似乎被是忘却的动物,今天的人知道猴子的多一些,知道白猿的少一些,猿为君子,猴为小人,本为同宗却有着云泥之别。
前些日见晋渔兄画猿,真恣凝澹,意趣萧疏,为我所喜,欲拟此文,遂邀其作画,既成,顿觉此文粗鄙,一时难匹。心中唯有下江陵轻舟已过万重山之语。
牧溪·《观音猿鹤图》
今人视战国石阙汉家砖刻,多见猴与鸟依存,不得解。概其不知典。若读晋人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始知猿与鹤。
古人以君子自况,君子自处,不群不党,不曜不动,以猿鹤自居,取其高蹈独往,守静不移,深栖远处。柳河东《憎王孙》“猨之仁兮,受逐不校;退优游兮,唯德是效。”
▲宋·易元吉《猿鹭图》局部
猨鸟之情,指隐士之情,诸如唐人皮日休《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家》诗:“空山最深处,太古两三家。云萝共夙世,猿鸟同生涯。”又如宋代释文珦《赠隐僧》诗:“禅居既高静,道气尤凄清。不褒市朝路,深谙猨鸟情”。 如猿如鸟,乐在山林。以猿和鸟喻隐士,也是古人的情怀。
▲宋·易元吉《蛛网攫猿图》局部
宋人易元吉,天资颖异,灵机深敏,尤善画猿猴,并因此而闻名天下。古代绘画评论家把獐猿画看成是易元吉的专工独诣,认为是"世俗之所不得窥其藩"的绝技。
他常深入深山之中,观察、体会、揣摩猿猴獐鹿的生活习性,每遇胜丽佳处,辄留其意,心传目击,写于毫端。于长沙寓居后开凿池诏,间以乱石丛篁、梅菊葭苇并驯养水禽山兽,以观其动静游息之态,故所画动植物富有生趣。
▲台北张大千故居困着的长臂猿
张大千对长臂猿亦十分喜爱,今之热衷名人轶事者好言张大千是“黑猿转世”,说他是“今之易元吉”,然其故居摩耶精舍。却曾用极狭小的密网铁笼,困着两只长臂猿近20年。
▲张大千 仿易元吉槲树双猿图
张大千画过不少猿画,以《槲树双猿图》最负盛名。两只长臂黑猿置于深山峡谷涧湲旁的一株槲树杆上,槲树叶以石青石绿染之,阴阳向背层次分明,树干双钩点苔,尤显劲健,如今看来,总觉得缺了些山林之气。
▲宋·易元吉《猿猴摘果图》局部
①长臂猿曾在中国广泛分布,诗佛王维曾祈愿“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诗鬼李贺曾语带夸张“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听老猿”这些诗句无不印证长臂猿的呼号曾是野性中国苍茫大地上最激动人心的力量。但不论哪种说法,都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人口增长与人类活动日趋频繁加速了长臂猿的灭亡。
▲宋·易元吉《猿鹭图》局部
②猿喜果实,受到破坏或被开发的次生林无法满足它对食物的需要,所以只能只能生存于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中。现在中国也是全球长臂猿保护形势最严峻的国家。中国独有的海南长臂猿已成为全世界最濒危的灵长类物种,因为全球只剩下4群26只。
▲宋·易元吉《猿猴摘果图》局部
③东黑冠长臂猿,只分布于广西的靖西县与越南高平省重庆县交界地区,全球约有130只;至于新命名的天行长臂猿,全球总数不超过200只;中国境内数量最多的是西黑冠长臂猿,全球不过1300只左右,数量比大熊猫还少;学者霍登在2008年通过《科学》杂志向世界宣布白掌长臂猿在中国野外功能性灭绝,他同时警示这是其他种类长臂猿在中国灭绝的前兆。如果再不加大保护力度,长臂猿嘹亮的鸣叫必将在神州大地成为绝响。
▲陈晋渔《高藤饮猿图》
感谢晋渔兄提供首图与底图,感谢①②③处云山保护提供的调查数据。感谢古琴演奏家胡思琴,以及动物学家张颖溢和阎璐的大力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