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包公是个怎样的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包公是什么样的)

《水浒传》的开头有这么个故事,宋仁宗出生时啼哭不止,皇帝悬赏名医,却无一人能治愈,此事被上天知晓后,玉帝派下了赤脚大仙。赤脚大仙化作老叟,揭下皇榜就直奔宫门,见到啼哭不止的仁宗只在他耳边说了几个字,孩子便不再啼哭,哪几个字呢,“文有文曲,武有武曲”,原来仁宗是九五之尊,担心将来统领天下无人辅佐便不停啼哭,于是玉帝派下文曲星、武曲星来协助他。而今天要说的包公正是文曲星转世,辅佐仁宗的人。

历史上包公是个怎样的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包公是什么样的)(1)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历史上的包公真的是个满脸乌黑,脑门上有个月牙的形象吗?

历史上包公是个怎样的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包公是什么样的)(2)

再来说包公头上的月牙。关于这个基本有这么几个传说,有人说包公小时候被马踢伤过,因此留下了疤痕,成了月牙的形象。还有的说,小时候的包公是被哥哥嫂嫂养大的,有一次他淘气被哥哥嫂嫂追着打,恰巧在井边跌倒,留下了这么一道伤疤。关于这一点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据历史记载,包拯的父母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还健在,不可能是由其哥哥嫂嫂带大的。还有一种说法就比较可信了,包公当时智斗群臣,刚正不阿,就连皇帝也敢较劲,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因此民间百姓把包公当做文曲星下凡,既然是神仙下凡,能耐自然小不了,不仅能断阳间的事,阴间的事也能断,这就是所说的“日断阳夜断阴”。一般形容官员刚正不阿有个词叫“明镜高悬”,所以为了使包公的形象更加完美,就有人在包公额头上加了个月牙,象征着包公办案明镜高悬、铁面无私。

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艺术形象都是经过改变重塑的,为的是使人物更加完美,引导人们向着好的一面看,对于这一方面,真正的历史好像意义不大,反而是改造过的艺术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