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儿很多的爱成为她长大的底气(女儿的底气往往来自于父亲)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好父亲,是女儿一生的底气。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在女儿的成长道路上,父亲的爱往往会影响女儿一生。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有位父亲在女儿婚礼上的一段致辞是最好的回答:“第一个抱她的人,是我不是你;第一个亲她的人,是我不是你;第一个爱护她的人,是我不是你。可是呢,能陪伴她一生的人,我希望是你。

给女儿很多的爱成为她长大的底气(女儿的底气往往来自于父亲)(1)

不过,如果有一天你不爱她了,你不要跟他说,跟我说,我会带她回来。”有这样的父亲在背后兜底,女儿会更勇敢更自信也更有安全感,她从父亲那里知道,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她才不会唯唯诺诺,不敢吭声。

父亲是女儿的人生导师,如果总是一味的否定,那么会对女儿的自信心产生极大的打击,长大后她做什么事都会是循规蹈矩的,不敢尝试新的事物,缺乏主见,不擅长人际交往,在与人交流时缺乏自信,不敢与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非常敏感,会经常陷入自我怀疑中,这样的女孩很难活出自我。

给女儿很多的爱成为她长大的底气(女儿的底气往往来自于父亲)(2)

哈佛大学研究表明:人有两种发展需求,一是亲密性,主要来自母亲;二是独立性,来自父亲给予的力量和安全感。

父亲提供给足够的女儿的力量和安全感能够让女儿在未来面对困难和麻烦时坚定大步往前走,在受欺负时,懂得保护自己、勇于抗争。

马伊琍曾经在《朗读者》节目中所说的:“尤其对于女孩子,如果有一个非常爱她的父亲,这个女孩活在世界上,会非常有底气。”

作为父亲,有四大教育重点不可忽略

第一:要给足女孩宠爱和尊重。等她长大,她会明白尊重和爱自己是最重要的。

给女儿很多的爱成为她长大的底气(女儿的底气往往来自于父亲)(3)

不会因为男生的一点点小恩小惠而感动,不会因为男生恶意的评判而迷失自我,她们会因为父亲从宠爱和尊重更加独立、自信。

被父亲好好爱着的女孩,不会满世界去寻找安全感;被父亲真正爱过的女孩,一定会具备鉴别渣男的火眼金睛。

她们年龄再大,也不会担忧,因为她们自始至终都散发着自信的魅力,会吸引到真正优秀的好男人。

第二:父亲对妻子要足够好。父亲对待家庭和婚姻的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女儿对情感和婚姻的处理方式。

给女儿很多的爱成为她长大的底气(女儿的底气往往来自于父亲)(4)

当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妻子足够好的时候,通常女孩长大都不会惧怕婚姻,对婚姻有好印象,也会对自己未来的婚姻充满信心。

女儿有了幸福婚姻的参照就会深刻的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幸福,能够清楚辨析好坏。同时父亲对妻子足够好也会让家庭更和睦,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第三:要多去发现女孩的优点。多夸赞女孩,都说教育女孩要富养女孩。富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

多寻找女孩的优点,让女孩认同自己,让女孩更加自信,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这会使女孩未来在待人接物上更加淡定包容。

给女儿很多的爱成为她长大的底气(女儿的底气往往来自于父亲)(5)

第四:充分的陪伴。充分的陪伴会让女儿更有安全感,让她从小在幸福、以爱包裹的环境下长大,这会使女孩未来和异性相处的时候会更加从容大方,异性关系健康、理性的几率也会更大一些。

一个好父亲,懂得尊重并认同女儿的意见,会给予女儿充分的自由和民主,会一路温暖有爱地引领着她不断地前行,会为她托底,会是她最坚强有力的靠山。

在这个宽松舒适的环境里,女儿可以自由地做自己,追求自己的目标,可以无限地释放自己的生命力,不会活成任何男人的附庸。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教导。”

给女儿很多的爱成为她长大的底气(女儿的底气往往来自于父亲)(6)

是的,女儿会把父亲对自己的教导当成一种力量,无形当中构建起了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这会成为她一生的力量源泉。

好的父亲,不仅可以让女儿充满底气和安全感,还能让孩子抵达更高的人生山峰,领略截然不同的风景。女儿和父亲的关系里,藏着女儿未来幸福的模样。

女儿的底气往往来自于父亲。底气越足的人,力量越大,可以在遇到任何事面前泰然自若且从容的去解决问题。

给女儿足够的父爱,往往能让一个女孩一生活出自己,活得炽热又绚烂。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第一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