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携带埃博拉病毒吗(为什么蝙蝠能向人类传播埃博拉病毒)

蝙蝠可以携带病毒但不发病,并且这些病毒会被一代代地传下去,这有点儿类似于自然界中携带甲型流感病毒但通常不发病的水禽类生物。可是,这个“天然病毒库”中的“收藏品”为什么会感染人类,使我们致病呢?

解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清楚的知道病毒的传播过程非常复杂,这与病毒的生态链相关,即从一个天然储存宿主到中间过渡宿主,再到最终的易感宿主,完成这一整套程序以后才能为进一步攻击易感宿主做好准备。另外,需要知道生态环境的多姿多彩,比如不同宿主对流感病毒的接纳能力并不一样;最后需要清楚感染宿主和自然宿主之间在遗传背景上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二者之间在遗传上的差异。

蝙蝠携带埃博拉病毒吗(为什么蝙蝠能向人类传播埃博拉病毒)(1)

埃博拉病毒患者

以2002年时,在我国部分地区爆发的SARS病毒感染为例。在非典初期,研究人员在南方动物市场发现了感染病毒的果子狸,因此,认为果子狸是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但是,此后并没有继续发现携带病毒的果子狸。之后,香港大学袁国勇教授等人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野外调查中发现,当地的野生鲁氏菊头蝠身上带有一种非常像果子狸非典病毒的冠状病毒,并将其命名为“蝙蝠非典病毒”。并怀疑野生蝙蝠才是非典病毒的源头宿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澳大利亚、美国科学家合作的研究成果为上述猜测提供了更多进一步的支持。因此,联合研究小组将SARS病毒溯源集中在蝙蝠身上。从2004年3月开始,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科学家通过对野生蝙蝠的广泛调查,结果在菊头蝙蝠属的4个种里发现SARS病毒抗体和基因,其中,大耳菊头蝠显示70%以上抗体阳性率。

因此,野生蝙蝠可能才是非典病毒的源头宿主,而果子狸只是中间过渡宿主而已,我们人类作为最后的易感宿主,因为不适当的饮食习惯等行为而最终成为了SARS病毒的攻击对象。多么复杂的传播过程,我们差点儿就“误会”了果子狸,原来它也是受害者。只不过人类与果子狸基因上的差异,使我们处在了不同的易感水平上。

蝙蝠携带埃博拉病毒吗(为什么蝙蝠能向人类传播埃博拉病毒)(2)

埃博拉病毒患者

另一方面,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蝙蝠类SARS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同源性达92%,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异对于蝙蝠类SARS病毒是否能够跨物种传播起关键作用,也就是说,目前,科学家在蝙蝠体内检测到的类SARS病毒还不会直接感染人类。同一病毒也许并不能感染多个物种,但是面对生命的压力,就好似流感病毒一样,如果它们乐意的话,可以通过变异来实现这一目的,即扩大种群数量、扩张分布区域面积。

若完成了“华美蜕变”,病毒成功的从非人类的身上转移到人类体内,那么该病毒就成为了“人畜共患病病毒”。熟悉的人畜共患病病有禽流感、狂犬病、口蹄疫等等。对于人畜共患疾病,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对于来自动物尤其是家畜病患的威胁,抵御更为不易。看到这些名字就知道,人畜共患病病毒在历史上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病毒一般情况下会默默的潜伏在宿主体内不动,但是,一旦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或者生存环境受到干扰,病毒将有可能越过物种的界限,这是非常可怕的。当然,在此过程中,病毒可以增加种群数量及扩大地理分布,但是与此同时,它们也冒着非常大的危险,一旦转移后迅速杀死了新的宿主,那么,它们面临的同样是死亡。可是进化理论表明,在某种情况下,病毒会欣然接受这种挑战,因为会带来更大的种族利益。

蝙蝠携带埃博拉病毒吗(为什么蝙蝠能向人类传播埃博拉病毒)(3)

埃博拉病毒患者

在进化过程中,每种生物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命轨迹与遗传密码,所以病毒选择自然宿主、选择被侵染的对象都是面对生命挑战时进化的结果。人类同样也在进行着不屈的斗争。1967年夏天,德国马尔堡的一个动植物检疫实验室,一位工作人员突然高烧不止,呕吐、大出血,不久,其循环系统衰竭,休克而死。接着,实验室的37位工作人员和他们的亲属全染上了这种怪病,有1/4的人悲惨地死去。3个月后,德国专家捉住了罪魁祸首,由非洲绿猴传染给人的新病毒,非洲人给它冠以尼罗河水怪的名字———埃博拉;2000年10月,埃博拉突然登陆乌干达,近千人遭病毒暗算。包括参加抢救的大量医务人员在内的452人七窍出血而死;面对目前再次爆发的埃博拉病毒,有多少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内埋头研究;有多少医护人员冲在抗击的最前线;有多少“收尸人”在默默工作却得不到家人的支持。

他们都是距离这致命病毒最近的人群,因为某个不可控因素的存在,他们随时有可能会被感染而致病。在此,笔者向在埃博拉病毒患者跟前默默奉献的人们致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