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

榆林地区位于陕西的最北端,西北与内蒙接壤,靠近毛乌素沙漠,东临黄河,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地区。目前,这里仍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居住在山大沟深的黄土高塬深处,生活条件艰苦,医疗条件较差,文化教育相对滞后。

陕北榆林地区是一个地域文化深渊,民俗宗教活动丰厚的地方,一些最早发起于民间最底层支持人们精神生活的那种略带宗教色彩的习俗、信仰,体现出了一种基本民生精神的幻想。当这种幻想与迷信、巫术、习惯、习俗及动植物灵性演变熔于一炉时,这种朴素的泛神信仰便开始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精神,从人祖敬奉逐渐上升到了一种神圣化的偶像崇拜。

——李建增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1)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2)

打醮的前几天,在村子的主要路口、路边显著的地方贴上通告,告诉人们今年轮到这里举行打醮,过往行人互相转告打醮的具体时间、地点,并要求各家从即日起把自家的牲畜都圈养起来,所有的牛、羊、猪等牲畜不得在路上通过,以免冲撞了打醮期间过往的神灵。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3)

忙碌的纠手从经堂窑走出。陕北人居住的窑洞分土窑和石窑,贺家畔村用石窑布置的经堂窑极具代表性。他们从前面打醮的村子把醮接到村里,两孔石窑一孔用来作经堂安置祖师,另一孔用来放置杂物和点香人的休息地。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4)

在靠近经堂窑的旁边有一处带院子的人家,街畔门口的树上挂上报到的牌子,各村的纠手会主动到这里报到,领取自己的任务。对他们来说这一切早已是约定成俗、习以为常了。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5)

刘士芳,今年已经80岁了,从他们村打醮开始跟醮帮忙,到今年整30年了。我问他今年都80岁了,明年还跟醮吗?刘大爷说:“他身体还可以,如果再能坚持上9年,这个醮就转回到他们村了,跟着看吧!”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6)

总会长讲话。打醮正式开始之前,作为办会村的总会长要进行一番演讲,主要是说为办好本次打醮,纠手和全村子的人都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也感谢其他村子的纠手来帮忙,希望本次打醮能给大家都带来好运。还有猪肥、牛壮、粮满仓,人口平安生活旺之类的吉祥话,也不乏冒出几句当下流行的潮语显得他们能赶得上时代。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7)

在打醮的这段时间里,每天人们都会早早的聚集在村头晒着太阳看热闹,每逢有送香的大户来到,早已等候在村口的鼓乐队立马便吹打起来,直至把香火送进经堂窑。

现如今,只要你一踏进陕北榆林地区,抬眼看到的村庄里基本上都能看见大小不一的庙宇。这些不同的庙宇中分别供奉着不同的神仙,每个神仙都有自己不同的祭祀方式与祭祀时辰,不同地方的人们在不同的时间进入不同的庙宇进行祭拜,慢慢的就形成了陕北目前众多形形色色的庙会。“打醮”便是榆林地区众多庙会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一种发自于民间的宗教祈福活动。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8)

打醮中的许多人都是从外地赶回来的。这些年轻人平日里都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但每逢打醮即使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回来,他们相信参与打醮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9)

圈村寻香的队伍到达村口的坡底,早已等候在脑畔上的男孩燃放起鞭炮。燃放鞭炮有三层意思,一是用炮声轰赶、炸走周围一些不干净的东西;二是表示鸣炮迎接;三是一种信号,通知村里的人,打醮的来了,赶紧出来。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10)

打醮队伍经过的地方,无论是经过盘山路边的店铺、饭馆,还是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行走的路人们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停下自己脚步,或是跪拜或是长久的注目,直至离去。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11)

三九是陕北最冷的时候,室外气温往往在摄氏零下三十几度,打醮的人们身上穿着厚厚的大衣,脚下踩着厚厚的积雪,缓慢的走在山间小道上。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12)

圈村寻香的过程中会路过许多小庙,不论是在高高的山顶,还是在低洼的沟底,无论是积雪无法寻路的陡坡,还是泥湿带水的冰河,打醮的人们都要一家不落的把香火送到。因为打醮的宗旨是人神共聚,一家不落。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13)

一个人手持小塔(幡子)等在村外。打醮活动上这样的小塔有十来个,这种小塔是由道士剪制而成,它和陕北地区人去世后由阴阳(风水先生)做的引魂幡的功效基本一样,都是附着引领鬼魂的一种载体。打醮期间请来的鬼魂都会附着在幡子上。因此,当寻香的队伍进入人家的院落时,持幡子的人只能站在远远的地方,生怕幡子里不干净的东西给人家带来霉运。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14)

拿小塔的队伍在村口等候。因小塔是携带鬼魂的器具,所以这些持幡塔的人是决然不准进入村子的,他们只能在村外等候,以免将不干净的东西带入村院。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15)

正如歌中唱的那样,“我们从夜走到了晨,我们从冬走到了春”。打醮的人在圈村的这一天往往是从凌晨四五点就出发一直到日落才返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数百年来一直这么坚持着。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16)

抬楼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看起来似乎是四个人抬着一个十来斤重的木制小楼子,其实,这是件非常难的事情。纠手说:楼子的行走并不是按照抬者的意愿走,而是由楼子内所供的神掌控,有时放着宽阔的大路不走,专门往长满荒草的坡沟里带。说起来也奇怪,看起来抬楼子的人个个满头大汗,但他们说一点也不感觉累。平时空手走还会有困难,要操心找好地方走,但抬上楼子却如履平地。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17)

取得抱神龛资格的人在众人的簇拥下在自家院子里隆重亮相。在圈村的过程中,能取得怀抱神龛的资格是提前捐来的,虽然数目不是很大,但竞争却很激烈,谁出的钱越多,谁才能最终争得抱上神龛的资格。开始是几十、几百、几千甚至过万。今年,这家人用了两万六千元争取来抱神龛的资格,他们说抱神龛的人能直接沾到神的灵气,得到神重点庇护。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18)

很多的陕北人善唱歌,不论是种地的还是放羊的都能哼上几声民歌,看到有唢呐唱歌的摊子,这位扭秧歌的也忍不住来唱上几曲。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19)

陕北人的生活就是这样,人们在坚持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的同时总习惯找一份精神上的寄托。老人盼老有所养、儿女平安;女人维系着家庭,要赡养老人,养育儿女,自然也盼望在外打工的男人心里永远装着自己和家庭;孩子们要靠自己的努力,盼出人头地,走出大山。瞅着嘴里念念有词的道长婆姨们心里其实很没底,反正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遇上了拜拜总没什么坏处。瞧,他们怀里的孩子都睡着了。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20)

祭祀幡场。扬幡之前首先要来到幡场中心地带,这里供奉着看守幡场的神,纠手在地上的神位前插上香、点燃,在和尚的念经中不断地燃烧着黄表纸,只有把神先安好了,转幡才能顺利。(子洲县也有打醮活动,与佳县不同之处是他们活动上找的是和尚,而佳县请的是道士。)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21)

三教归一使得宗教分为多层次在陕北大地纵横交叉,不同的神仙,不同的庙宇,不同的祭祀方式,形成了众多形形色色的庙会。打醮——便是榆林地区众多庙会中一种较为有代表性的宗教祈福活动。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22)

打醮虽是陕北民间一种自发的宗教活动,但它却体现出生活在最底层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和内心愿望的实现,这种朴素的泛神信仰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神需求。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23)

傍晚,纠手们逐个点燃九曲阵里的367盏灯。九曲共有360盏灯,象征着一年360天,在九曲最中间的柱头上还要安放7盏灯,叫七星灯,意为北斗七星,起初九曲上的灯全部由各家各户捐赠,人们绕九曲祈福是为了去灾病,同时也希望给每盏灯的主家带来好运。点亮一盏灯代表一年中的一天,也象征着一种愿望,转过了它,预示着来年的每一天都能平安,每一个心愿都能实现。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24)

点路灯的纠手。把一些杂柴用铁丝捆绞,用自制的麻油侵泡透,把铁丝拴在木棍上点燃。专门有人在路的两侧摆放用玉米芯侵泡过的麻油灯芯,点灯人只要把燃烧的火球往灯芯上一碰即刻点燃。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25)

傍晚,在经堂窑的门前并排摆放两张课桌,课桌上扣着一个大斗,大斗上扣着小斗,小斗上再扣更小的斗,桌子和斗的周围点上蜡烛,每盏蜡烛代表着一个神,醮徒们在道士的带领下,围着灯山祈祷,按照一个方向和着道士们演奏的音律不停的转圈,祈求平安。那里的人称这为点灯山。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26)

到了晚上,从经堂窑门口一直到村口的彩门前点燃长长的路灯,俗称“撒路灯”,为前来赶会看戏的神仙鬼神照亮脚下的路。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27)

进贡的场面宏大庄重而有序。通常,迎贡的人把贡品顶在头上整齐的跪在经堂窑门口,左右两边几十个来自各村口碑好、资历老的纠手和会长一顶一拜的把贡品敬送进经堂窑里祖师前的香案上。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28)

打醮吸引了四邻八乡的乡亲前来观看,来的人很多,秩序维护就显得很重要,为防止上面看热闹的人从豁口跳下去,影响到活动的进行,一名负责安保秩序的纠手索性坐在了豁口下方。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29)

这位大妈是给媳妇来求子的。她一手拿着上面书写着接子的红旗,一手拿着从幡场上请来象征男孩的小面人,向周围的人们展示着,预示着已给他家的媳妇求来了好运,今年她一准能报上孙子。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30)

要领导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醮会可不是件容易事,领头的纠手都是方圆数十里数得上有口碑的长者,在这里他们说出的话那绝对是一口吐沫一个钉。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31)

在合影最中间挂胸牌的是本次打醮轮值的总纠手。每村打醮都有一个总纠手全面负责,下面配有数量不等的纠手具体办事。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32)

升大塔。这种由道士用彩纸做的幡子叫大塔,意思是打醮期间请来的神仙都附在上面,它们在高高的空中观看打醮,大坛矮的有十几米,高的达近百米。在两座山之间用绳索拉起数十米高的大塔,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山之间的跨度大,大塔的分量重,以前曾出现过把绳索拉断、把山上绑绳索的树拉倒的事。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33)

“放赦”是北区打醮中的一项重要议程,是根据古代帝王大赦天下的寓意而来。人们在村中一处高高的山崖上,自上而下拉起一根长达1000米长的绳索,把一个个用木头雕刻成的八仙、年、月、日、时诸使者顺着绳索凌空放下,如果整个放赦活动顺顺利利,便说明上苍赦免一切灾难,消除疾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34)

扬幡是打醮中最热闹的一项。白云山被誉为西部神山,山上白云观住持监院张明贵道长是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曾应英国道协之邀,去伦敦、苏格兰、爱丁堡、伯明翰等地讲学,被英国媒体称为“东方神仙”。这些来自白云观的道士在陕北人的眼里很受尊敬,他们做的道场很有章法。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35)

直径达一米多的簸箩里放满了碗大的白面馍馍,热气腾腾的,这样大的馍馍这些寻香的人能吃两个以上。又白又暄的馍馍散发着麦芽香味,这种地道的纯手工馍在城里是根本吃不到的。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36)

明年打醮的村子在打醮的第四天上午,早早的就来了,与本次打醮的村子办理交接手续,之后他们要把经堂窑里的一切东西,装进三轮车拉回,准备来年进行打醮。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37)

收支公开,帐务清明是很重要的。醮会上的布施有个别外出做生意的能上两万、三万,更多的是十元到五十元之间的,也有一些经济条件不好上五元的,但不管是几万的还是几元的都要写在榜上公示给大家,因为是给神灵办事,大家都恪尽职守,力求公平。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38)

佛、儒、道三教归一在陕北民间文化架构中有着重要的支撑,这些宗教文化不仅成为陕北历史文化的载体,同样也为历史上曾在苦难中挣扎的陕北民众提供了精神慰藉。

作者简介:

李建增,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作品先后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影赛中多次获奖,并有数百幅作品在《文明》、《南方周末》、《中国文化画报》、《中国摄影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生活》、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网、《华夏人文》、《中国妇女》外文版、《光明日报》等报刊媒体发表。

李建增著《牛王会》由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出版,本书作为一个摄影路牌,指向陕北文化史和民众生活史。

肇庆市各地打醮(游动在黄土高塬上的民间盛会)(39)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牛王会》。

中国通信摄影协会培训部

摄影教育视频平台

摄影人的专业出版平台

大型摄影展赛平台

摄影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平台

摄影人交流互动平台

以专业摄影培训为核心,整合国内外摄影名家、出版、传媒、旅游、会展等优质资源,依托线上线下立体沟通手段,为会员、行业、企业及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全方位摄影服务。

中国通信摄影协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大美摄影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