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竹海温泉度假与旅游(大南山国际旅游区)

  要科学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核心提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这一重要论断不仅是推动冰雪旅游发展的点睛之笔,也是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南山竹海温泉度假与旅游(大南山国际旅游区)(1)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认真落实“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和旅游兴疆战略,围绕打造大南山国际旅游区,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世界冰雪旅游名城建设,通过文旅融合叫响“骄阳看雪”品牌,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群众观点思考问题,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南山国际旅游区打造了从“景区旅游”到“全域旅游”的文旅融合样本。作为乌鲁木齐市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区域,这里具有无可比拟的特色和优势。从单一的冰雪旅游向文化、体育、民宿、美食的多元拓展;从“一季旅游”到“四季皆旺”的明显变化;从国内冰雪旅游目的地向综合性国际冰雪产业集聚地的转变·……乌鲁木齐不断优化供给,延伸产业链,让冰雪游释放出良好的市场消费潜力。

  大南山国际旅游区打造了从“靠山吃山”到“点雪成金”的乡村振兴样本。“冰天雪地”这种特有“冷资源”带来了多种旅游项目,也给各族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乌鲁木齐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各行业、各板块联动发力,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全域旅游、全民兴旅、旅游富民进程持续加快。

南山竹海温泉度假与旅游(大南山国际旅游区)(2)

  大南山国际旅游区打造了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新型城镇化样本。新型城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最终目标是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首府结合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打造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闲来小镇,创新塑造“方家庄模式”“大庙模式”“平西梁模式”,发展农(牧)家乐、开办民宿、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实现人人有增收门路,户户有致富项目。

  【正文】

  雪后,三十多公里外的乌鲁木齐县阳光明媚。走进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湛蓝的天空下,洁白的雪道与苍翠的云杉交相辉映,来自各地的滑雪爱好者踩着雪板,徜徉于冰雪世界·……

  这里,位于大南山国际旅游区;这里,正向国内外游客亮出一张“骄阳看雪”的崭新名片。

  冰天雪地是巨大的生态资源宝库。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推动,冰雪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18)》显示,预计到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达到3.4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将达到6800亿元。

南山竹海温泉度假与旅游(大南山国际旅游区)(3)

  近年来,围绕大南山国际旅游区建设,乌鲁木齐市以推进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为抓手,大力推进全域旅游,让“骄阳看雪”品牌越叫越响。

  从“怕雪”到“盼雪”:奏响文旅四季歌

  “今年一定会再来乌鲁木齐滑雪。”香港旅游达人“广玩港食”说,南山滑雪场距离市区仅几十公里,不必担心旅途劳顿。而且南山的雪质非常好,尤其是冬季艳阳高照,温度和雪质都很适合滑雪。

  这里既有保护完好的苍茫林海,也有炊烟袅袅的旅游民宿;既有恬静纯洁的高山暖阳,也有动感十足的冰雪体育运动·……沿着南山冬日的山川河流,可以尽情感受生态与人文之美。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深入推动冰雪旅游,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打造“世界冰雪旅游名城”。2017年2019年,连续获得“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称号,“骄阳看雪·乌鲁木齐”品牌越叫越响。

  作为首府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区域,大南山国际旅游区建设更是高位推动,编制完成《乌鲁木齐市大南山国际旅游区总体规划》《乌鲁木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推进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四季游,努力做好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

南山竹海温泉度假与旅游(大南山国际旅游区)(4)

  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高山雪道、观光缆车投入使用,周边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闲来小镇陆续开业,新疆冰上运动中心成为网红打卡点,《昆仑之约》大型实景剧开演·……短短几年内,大南山国际旅游区不断提档升级,游客可游、可玩、可看、可体验的更丰富了。

  乌鲁木齐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南海说,过去游客不过是冬天滑滑雪、夏季看看景,再吃顿饭就走了。现在集观光、休闲、康养、购物等多业态旅游模式,既留住了游客,也让这里“一季游”变成“四季游”。

  旅游的乐趣被不断放大,“井喷式”增长成为首府旅游业发展的典型符号:2016年,接待游客2533.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0亿元;2017年,接待游客3302.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49.90亿元;2018年,接待游客46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94亿元;2019年,接待游客7526.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37.60亿元·……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廖文钰说,旅游品牌与文化品牌深度融合,越来越成为首府吸引游客的重要动力;旅游消费与文化消费深度融合,越来越成为首府拓宽旅游市场的重要引擎;旅游创新与文化创新深度融合,越来越成为首府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支点。

  从“景区”到“全域”:留住乡愁促振兴

  棚外银装素裹,棚内暖意如春。在水西沟镇大庙村村民杨如娟家的温室大棚里,一垄垄草莓苗油绿茂盛。

  “不少游客滑完雪,下山时会从棚里摘些草莓。”杨如娟说,再过十几天,棚里的草莓就可以采摘了。

  这几年,地处南山脚下的大庙村,借助大南山国际旅游区发展的东风,把发展设施农业和旅游业紧密结合,建起了154座温室大棚,种植蔬菜、草莓、花卉·……

  杨如娟和丈夫种植了“奶油”“巧克力”“水蜜桃”等10个品种的10座草莓大棚。

  “就连冬天,村里都有源源不断的游客。”杨如娟说,好的时候一年收入20多万元。

  围绕大南山国际旅游区创建,乌鲁木齐县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契机,构建集农业、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乡村游产业体系,让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释放“生态红利”;让美丽乡村催动“美丽经济”。

  鸡块落入砧板的闷响、锅铲碰撞油锅的脆响、高压锅发出的嘶嘶声·……临近中午,在大庙村老马生态园农家乐,老板马学兵一家正忙着招呼预约而来的游客。

  “几年前,农家乐夏天生意火爆,冬天空无一人。”马学兵说,如今游客冬季到南山游玩热情越来越高,来农家乐吃饭的人也多,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节假日不提前预定都没位置。

  农家乐由“夏天乐”变成“常年乐”,村民的收入也节节高。大庙村村委会主任杨俊义说,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7042元,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6940元,其中近七成来自旅游及相关产业。

  东湾村的设施观光农业、方家庄村的特色农家乐、庙尔沟村的民俗风情……在拥有旅游资源优势的乌鲁木齐县,各村因地制宜,把优势变为特色,走上了“一村一品”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南山竹海温泉度假与旅游(大南山国际旅游区)(5)

  从“一产”到“三产”:以人为本城镇化

  走进水西沟镇平西梁村,温暖的阳光洒满村庄,干净的柏油路两侧,树枝上点缀着些许尚未融化的积雪,黄墙红瓦的现代两居房中,几间清新文艺的旅游民宿让人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茶喝上,花种上,民宿搞上,大家都把活干上,这就是我眼中的小康生活。”在村里经营民宿的林雷说,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来游玩的人多了,大家的日子也更有奔头了。

  近年来,我市坚持既能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城市文明,又能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大南山国际旅游区就是典型样本。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出短板,短板弱项也是内需潜力所在。大南山国际旅游区一头连着中心城区、一头连着广袤乡村,是补短板的最好抓手。

  高质量的城镇化,需要坚实的产业支撑。以平西梁村为例,该村以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为突破,谋划全域旅游新蓝图,建采摘基地、大田景观、露营基地、康养基地等,并整体打造规模化乡村旅游民宿集群,逐步形成了旅游项目聚集优势。

  “目前全村从事旅游业人数占就业人数70%以上。”平西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桂琴说,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

  特色小镇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模式。从四川美味酸辣粉到新疆特色大盘鸡,从甘肃洋芋搅团、牛奶醪糟到陕西粉汤羊血·……在闲来小镇宽窄巷子美食街,不少游客被热气腾腾的美食吸引。

  距离闲来小镇不远,集冰雪运动、探险、健身、休闲度假多业态为一体的水西沟冰雪运动特色小镇内,各具特色的主题馆也吸引了不少合家欢游客。

  “家门口就有这么有意思的地方,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村民张艳玲说。

  南山夏季的花海、冬季的滑雪场、遍地开花的民宿及特色小镇·……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市以大南山国际旅游区为抓手,既关注自然生态,也关注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努力实现“小城镇,大生态”的区域互动,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文图/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李凯 郭军鸽 陈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