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武松武功排第几(武松武艺放在三国演义)

水浒中武松武功排第几(武松武艺放在三国演义)(1)

马上林冲,马下武松,这可不是顺口溜,而是清晰地给出了两人的实力定位,一个在马战中称雄,一个在步斗中称霸。

但是结合水浒实战成绩来看,林冲作为马军翘楚的地位,多少还是有些水分,且不说平局偏多,就连祝龙这种二三流的小角色,都可以在林冲面前装模作样,轻松走出十几个回合全身而退,而祝龙在李逵面前,就是两板斧的事情。

影视剧总是抬高林冲的武艺,贬低武松武艺,目的也就是为了增加戏剧的张力,一个武功绝顶的人却懦弱如斯,这种反差形成的戏剧效果就显现出来了,也使林冲的形象更加丰富饱满,跃然纸上。试想一下,如果林冲武艺平平的话,这种懦弱怕事的行径也就可以理解了,这样也没有了对比反差形成的戏剧表现力了。

水浒中武松武功排第几(武松武艺放在三国演义)(2)

相比之下,武松作为水浒步斗的霸王龙,似乎更有说服之力,手下难见三合之敌,最强的一个飞天蜈蚣,也就十回合杀掉。

影视剧弱化武松的武力,原因其实也简单,编剧都是凡夫俗子,肉眼凡胎,无法理解武松的武学境界,总是企图拉近神人与凡人的距离,让武松的武功看起来更接地气一些,不要那么神乎其技,匪夷所思,而这种想法恰好与施公的思路是相反的,有点南辕北辙了,施公造神武松的目的,就跟罗贯中造神关羽诸葛亮的目的一模一样,不把武松塑造成二郎神第二,与孙悟空平起平坐的地位,施耐庵绝不善罢甘休!

也正因为作者心意如此,才会出现武松这么多一回合毙敌的描写,按照作者的意图来看,武松就是水浒战力的天花板,施耐庵浓墨重彩地抒写武松的形象,已经告诉了我们很多答案,如果是二流水平的货色,施公会不会花心思写他呢?

水浒中武松武功排第几(武松武艺放在三国演义)(3)

武力与形象、气质是一脉相承的,三国里的典韦单手擎旗,往那里一站,我们就知道这是位绝世猛将,许褚容貌若神,掣二牛尾行百余步,在那里一站,我们就知道这也是位绝世高手。

同理的,就武松威风凛然的形象,往那里一站,不用解释,也知道这是位英雄,如果是个瘪三,断然不会长成武松这个样子。

当然,武松作为水浒步战第一人的设定,也是局限在水浒原著里的,离开了水浒,武松未必就是第一,那么将武松的武艺放在《三国演义》的里属于什么水平?

首先,徒手毙虎放在三国里,也属于稀罕之事。《三国志》有几处人虎大战的记录:一、典韦的逐虎过涧;第二,曹彰的力格猛兽;第三,孙礼斩虎。

水浒中武松武功排第几(武松武艺放在三国演义)(4)

所不同的是,逐虎过涧的典韦,拿着双铁戟,孙礼斩虎,用的是非常锋利的宝剑,曹彰的力格猛兽,也一定随身携带武器,不可能徒手打猎吧?

相比之下,徒手毙虎的含金量更高,那是真正的与猛虎贴身近战,稍有闪失则尸骨无存了。

也就是说,武松仅凭这样一个战例,就可以跻身一流武将的行列,甚至能与许褚、马超、典韦等将扳一扳手腕的。

那么武松能打赢典韦、许褚吗?从各自的战绩来看,武松未曾一败,而许褚有败绩(败得不明显而已,比如酒醉被张飞偷袭那一次,败是败了,但与武力高低无关。)典韦无败绩,但在对战许褚时,没有多大的优势可言,这个也是事实。

水浒中武松武功排第几(武松武艺放在三国演义)(5)

但是三国武将与水浒的不同,就整体的军事素养和沙场经验来看,三国武将明显高出水浒好汉,何止一个档次。

而这一点,才是许褚、典韦的优势所在,毕竟两人都是能征惯战的猛将,战场经验极其风度,与草莽出身的梁山好汉不可同日而语,就像林冲被比作“小张飞”,而实际两人武艺差距是有的,而“小关羽”关胜也一定不会是祖上关云长的对手。

而武松在三国的对应形象,与典韦神似,都是威武不屈的魁梧壮汉,都以打虎威名遐迩,都以心狠手辣的霹雳手段,令人闻风丧胆。

而武松与典韦的差距,就像林冲与张飞的差距一样,这个是时代不同造成的武力定位偏差,是一定要考虑在内的。就像关羽战秦琼一样,首先就要考虑时代的差异性,因为什么时代造就什么英雄。

那么您怎么看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