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f(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

2岁男孩吵醒午睡父亲,被一顿暴打。

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f(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1)

这不是电视剧情节,而是真实的新闻事件。

6月2日,四川自贡,2岁男孩不肯和外婆出门,在家里哭闹。

哭闹声吵醒了正在午睡的父亲,被他按在沙发上暴打。

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父亲多次狠狠地掌掴孩子。

也可以清晰地听到,2岁男孩撕心裂肺般的惨叫。

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f(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2)

在评论区,不少网友纷纷留言:

这种人不配当父亲;

没本事的男人只会和家人发脾气;

赶紧离婚,不然孩子会很惨;

想想孩子,以后都会在父亲的阴影下生活……

听过一句话:“有暴力发生的地方,就是犯罪现场,哪怕这个地方叫做家庭。”

诚然,行走于人世间,谁都有生气愤怒,情绪上头的时候。

但这绝不是,我们将怒气宣泄于家人,甚至对孩子诉诸暴力的理由。

一个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凡事只会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人,是很难给孩子带来幸福的。

他们所带来的,是伤害,是一辈子的伤害。

而那些家暴的父母,永远都想象不到:

自己的暴力,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多大的灾难。

01

“被家暴的孩子,需要用一生来治愈创伤”

知乎上有个问题:“童年经常被家暴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

其中有个网友@白丫蛋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她说,妈妈脾气暴躁,不开心了或者打麻将输了,都会发泄在自己身上。

曾经一度她以为,自己活着就是为了给妈妈出气的,就是为了挨打而活着。

记得有一次,家里装修房子,欠了很多外债。

她那个时候还小,不懂事,找妈妈要零花钱,结果被妈妈按在地上扇耳光。

现在她都记得,妈妈当时的表情,凶狠极了。

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f(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3)

而爸爸呢,对她也是非打即骂。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亲戚家的小孩,把她家的窗帘弄断了。

爸爸回来看到后,不分青红皂白,对着她就是一顿打。

当时的她,只能蜷缩在地上,无声地哭泣。

她不明白,明明跟她没有关系,为什么被打的总是她?

虽然这些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心底里的伤痕却依旧还在。

就像她表面上看起来大大咧咧,可只有自己知道,她自卑、消极、痛苦,没有安全感,不明白活着的意义。

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f(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4)

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

成年后的每一种性格缺陷,或许都可以从童年的不幸中寻找到答案。

心理学上,把童年经历过家暴的孩子,分为“家暴目睹儿童受害者”和“家暴直接受害者”。

但无论是哪一种,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都是不可逆的。

或影响孩子的性格,自卑、消极、暴力、没有安全感;

或影响孩子的人生,无法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婚姻,也包括求职。

要知道,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父母是孩子成材的关键。

孩子未来能走多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

而那些在父母暴力下长大的孩子,未来的人生之路,也往往会走得异常坎坷与艰难。

02

“在家暴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90%有家暴倾向”

看过一个真实案件:

酒后,将新婚妻子活活打死。

任谁都无法相信,这是张某会做出来的事情。

因为,在外人看来,他不仅老实本分,而且待人还十分温和。

这样一个看起来温和的男人,怎么会和暴力产生联系呢?

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f(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5)

记者通过深度查访,还原出了真相。

原来,他的父亲也特别爱喝酒,经常在酒后家暴他的母亲。

后来,母亲不堪忍受,在他7岁那年,带着姐姐离家出走。

自此,他父亲酗酒更加严重,每次喝醉回家稍有不顺,就对他一顿暴揍。

母亲的出走,父亲的暴力,让年幼的他,变得越发内向、自卑,甚至是对人生感到绝望。

他变成了童年时最痛恨的父亲的样子,在醉酒后,将拳头对准了自己的妻子。

国际反家暴专家做过一项数据统计,结果显示:

在家暴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90%有家暴倾向。

你知道吗?家暴其实是有代际传递倾向的。

也就是说,长期处于家暴环境中的孩子,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成为一个家暴的人。

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f(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6)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做过一个“波波玩偶实验”。

参加实验的是3-6岁的孩子,孩子们看到大人殴打一个充气玩具。

然后,他们也学着大人,去攻击这个充气玩具。

实验结果充分证明,孩子的攻击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而来的。

父母习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把拳头当做解决一切的武器。

当暴力产生新的暴力,并在一代代中无限循环,悲剧也就成了一种宿命。

这才是家暴的可怕之处。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家暴毁掉的,并不只是一代人,还有我们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

而我们要做的是,在反思中警醒:

远离有家暴倾向的人,并拒绝成为家暴的父母。

03

“终结家暴的最好方式”

作家东野圭吾在书中写道: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我们都希望,能生在一个温暖的家庭,有关爱呵护自己的父母。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这样的好运。

有的人很不幸,出生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原生家庭很糟糕。

怎么办?是成为新一轮家暴的人,还是努力突破家暴的阴影。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个身边人的故事:

小学同学浩子,有一个家暴父亲,经常动不动就打他妈妈。

有时候,气急了,连他也打。

在他的印象中,家里没有一天是安宁的。

每天充斥的都是,父亲的怒吼,母亲的惨叫,以及自己的哭喊。

后来,妈妈改嫁了,没有把他带走。

父亲家暴的对象便成了他,上学那会儿,我们经常看到他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当然,他也喜欢用拳头说话,用暴力解决问题,欺负年纪比他小的同学。

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f(2岁幼童吵醒午睡父亲被暴打)(7)

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他妈妈来看他,并再三叮嘱:

“一定不要成为像你爸爸那样的人。”

虽然,父亲的暴力给他带来无尽的伤害,但妈妈的关心和探望,成为驱散他内心阴霾的一道光。

后来的故事是,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定居,并顺利结婚生子。

现在的他,经常在朋友圈晒他的老婆和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谈及过去,他说:

到现在我还是会做噩梦,梦到被爸爸暴打,我躲在墙角只能无助地哭。

因为不想让女儿跟我小时候一样,所以我要好好对她,用爱去温暖她的童年。

之所以分享这个故事,想说的是:

终结家暴的最好方式,就是拒绝家暴。

让家暴就此打住,不再延续下去。

虽然我们无法更改自己的过去,但我们可以决定孩子童年的底色。

拒绝成为家暴的父母,不要让孩子重蹈我们的覆辙。

还给孩子一个温暖明媚的童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04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送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应该给予孩子的是满满的爱,而不是粗暴地对待。

让孩子远离家暴,让家庭充满爱,离不开每位家长的付出与坚持。

四个建议,送给每一个真心爱孩子的父母:

1. 把孩子当人看。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只属于他自己。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而不是“你是我生的,必须听我的”,“不听话就打你”。

我们养孩子,不是为了听话,为了顺从,而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2. 多换位思考。

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最不明智的方式就是:家暴。

在孩童时期,父母的粗暴对待,会成为我们一辈子的阴影。

同理,孩子也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被这样对待,就不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

3. 正视孩子的不完美。

这种不完美,指的是由于心智的不成熟,以及年龄、认知的局限,孩子无法与父母共情,或者无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父母要做的不是打骂孩子,责怪孩子“不懂事”。

而是多一些耐心,给孩子以时间来成长,来慢慢长大。

没有不犯错的孩子,父母的耐心,就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4. 摆正双方的位置。

孩子不是父母的仇人,更不是“讨债”来的。

面对孩子的叛逆,父母请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要知道,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并不是凶出来或打出来的。

明智的父母,都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话好好和孩子说。

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说:

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低劣,缺乏爱的教育会导致不幸,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带来幸福。

缺爱的孩子,可能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幸福。

而被爱滋养的孩子,内心富足且丰盈,也会更懂得爱人。

最后,愿每一个父母都懂得爱,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爱。

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