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治感冒一张图(康平本康治本伤寒论)
康平本、康治本《伤寒论》概述:,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伤寒论治感冒一张图?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伤寒论治感冒一张图
康平本、康治本《伤寒论》
概述:
《康平本伤寒论》和《康治本伤寒论》均为发现于日本的古老文本,二者从内容看早于宋本,本文综合不同观点,对其进行梳理,并保留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1、《康治本伤寒论》的发现与流传
《康治本伤寒论》是日本近卫天皇康治二年(公元1143年)癸亥九月沙门了纯所抄,故称为“康治本”。康治本为残本,全书一卷,仅存六十五条,五十方。卷末有“唐贞元乙酉岁写之”字样,所以又称“贞元本”。因曾流传于延历寺和永源寺,还称“延历寺本”和“永源寺本”,亦另有名称“锦小路本”。
康治本发现于19世纪中叶,1849年(日本嘉永二年)由户上重较氏发现、影抄,校以宋本《伤寒论》,并附加眉注及卷首之凡例、方次目。1858年(安政五年),由日本京东书林据此影本加注后刊行。1965年,日本民族医学院研究所将此本影印(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1982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1858年日本京东书林影刊本影印发行18500册。
2、《康平本伤寒论》的发现与流传
《康平本伤寒论》于日本后冷泉天皇康平三年二月十七日由侍医丹波雅忠据家传之本抄写,故称此本为“康平本”。康平三年相当于公元1060年,比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由林忆、孙奇校订宋本《伤寒论》的时间早5—6年。
日本贞和二年(公元1346年),医家和气朝臣嗣成重加抄录,所以此本在日本也称“和气本”。康平本另被称为“高野本”、“南朝本”、“栖川本”、“室町本”,具有较高的文献学研究价值。
20世纪初期,日本医家大冢敬节根据川越利根川尚方氏所遗藏之书中的康平本,对照和气氏传抄本以及其他传抄本包括宋本、成本加以校勘,于日本昭和丁丑(1937)印行。后来,大冢敬节先生将他校勘过的《康平本伤寒论》赠送给我国著名医家叶橘泉先生。叶橘泉先生在政局混乱、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于1947年秋印发。1986年,国内依据叶橘泉先生1947年本重新印发。
3、康平本与康治本如何流入日本
根据目前可见的文字资料,两古本在日本的流传只能追溯至宋代,至于何时由中国传入,及在日本的传承只能靠史料进行推测。
《康平本》与《康治本》两本和宋本比较,书中均改“坚”字为“鞭”(古音jing),乃隋朝避讳文帝杨坚整理过的痕迹,而孙思邈《千金翼方》卷本未经整理,仍为“坚”。据此,大部分学者判断,两古本传入日本当在隋朝之后。
同时,马继兴先生根据《康平本伤寒论》:“从书中不避宋讳(如书中之玄武汤名与《千金翼方》相同,而宋本则因避宋始祖赵玄朗讳改为真武汤之类)来看,其原始传本当在北宋之前面而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由此推断,《康平本》与《康治本》传入日本的时间当在隋朝之后北宋之前。
在日本,《康平本伤寒论》又称“高野本”,《康治本伤寒论》又称“延历寺本”。“高野”指日本真言宗高野山金刚寺,此寺由日本真言宗创始人空海法师创建。“延历寺”则指代日本天台宗比睿山延历寺,而天台宗的开宗法师则是最澄法师。巧合的是,二人均经由日本遣唐使制度学法于唐朝,且是同一批次——第17次遣唐使。
根据《日本后记》记载,第17次遣唐使于公元804年由日本出发,共有四艘船,空海法师在1号船,最澄法师在2号船,其间船队遭遇风浪,3、4号船不知所踪。他们到达唐朝后,空海法师因学习的是密宗,直接去往当时的世界文化中心西安,而最澄则去往天台山。
最澄在天台山仅学习了不到一年就于日本桓武天皇延历23年6月返回了日本,这一年正好就是“唐贞元乙酉岁”,即唐德宗贞元21年,公元805年。据此,中日学者推断,《康治本伤寒论》残卷由最澄法师搜集抄写于天台山附近。
同理,《康平本伤寒论》则由空海法师搜集于长安,版本亦较为完善。
4、《康平本伤寒论》另一源流说
隋唐时期是中日交流最频繁的时期,日本在近300年的时间里共派出3次遣隋使、19次遣唐使,抄印搜集书籍多达1568种,占当时书籍目录的一半。因此,尽管《康治本伤寒论》残卷由最澄法师带回日本几乎可以定论,而《康平本》却存在另一种说法,与发现《康平本》的日本丹波家族有密切关系。
根据《日本书记》等史书,丹波家族并非日本本土家族,而是东晋时期由中国迁入的“渡来人”,迁入者为阿智王。阿智王是何人?乃东汉最后一任皇帝汉献帝刘协玄孙刘阿知。
根据《大日本史》记载:阿知使主,汉灵帝之曾孙也。及汉禅魏,因神牛教,出往带方,得保带瑞,其象类宫城,乃建国邑,保其民庶。后告父兄曰:“吾闻东国有圣主,盍往归焉。若久居于此,则恐取覆灭。”率子都加使主,女弟迁兴徳,及七姓十七县人口,归化。实应神帝二十年也。诏赐高市郡檜前村而居焉。(此处汉灵帝曾孙说法与国内不同,有待考证,汉献帝刘协为汉灵帝之子,于公元190年继位,继位前曾封渤海王,刘阿知东迁于289年,时间差近100年,按20年一代人计算,将近4代成人,刘阿知为汉献帝玄孙可能性最大,东迁时年龄当在壮年)
公元220年,三国时期曹丕代汉自立建立魏国,汉献帝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刘氏皇族从许昌迁往山阳(今河南焦作一带)。
公元289年,第四任山阳公刘秋时期,西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族内刘阿知洞察危机,于农历5月1日召集旧臣僚属决议东迁,遂率家族、臣僚、亲族等共2040人东渡。几经艰难,历时四个月,到达倭奴国,被倭奴国国王应神天皇赐为东汉使主,定居于大和国高市郡檜前村。
刘阿知到达倭奴国后,被封为阿知使主,其子刘贺都被赐姓为“汉直”,是日本大族“直”姓的祖先。其余族人后裔亦改为他姓,有大藏氏、坂上氏、高桥氏、丹波氏、多纪氏、秋月氏、三原氏、原田氏、江上氏、小岛氏等数十姓。均为后来倭奴国贵族,其中坂上氏以军事为主,日本“武圣”坂上田村麻吕即出自这一家族;大藏氏以财政为主,平定“天庆之乱”的大藏春实即出自这一家族;而丹波氏、多纪氏其祖上可能是东汉皇室的太医官,故以医药为主,日本第一部百科全书式医书《医心方》即为丹波康赖所著,发现《康平本》手抄卷的丹波雅忠是他的后人。而多纪氏在公元800年前后曾主政当时的日本国,所以最后几次遣唐使(第17、18、19)多留意医书。
由此,丹波家族出现的《康平本伤寒论》除了空海法师搜集抄录之外,也有可能直接来自西晋王叔和的版本。
西晋时期,王叔和(公元201-280)任太医令,三次整理《伤寒杂病论》,分列不同版本。而刘氏家族作为曾经的皇室,当时的山阳公,获得其中一个版本的抄本则极有可能。即使东渡时没有携带,至少也有所闻。而隋唐时期的遣唐使制度在多大程度上由刘氏家族推动也值得研究。
一、康平本的基本特点: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貌:
1. 有原序(伤寒卒病论--集论曰),有伤寒例。无平脉法,无辨脉法,无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
2. 有现属《金匮要略》内容的痉湿暍篇,篇题无卷数,无“脉证并治”字样。
3. 有五种书写格式:(1)顶格书写,(2)退一格书写,(3)退两格书写,(4)插入 式注文,格式一律为“注。。。经/论/例。。。”,(5)旁注。
4. 所有宋本中“太阳病”均写成“大阳病”;“四逆汤”为“回逆汤”;”真武汤”均为”玄武汤”
5. 所有宋本“少腹”在顶格文均为“小腹”(但除外小陷胸汤条),在退一格文为“少腹”。
6. 如果有厥文,均以?表示。
二、正文顶格文
1. 顶格条文共169条,其中方证条文136条。
2. 顶格文既有插注文,也有旁注文。
正文中的顶格文先于退1格文及退2格文、插注文、旁注文,内容涵盖80%以上的方证条文,是《伤寒论》的主体、主线。
三、退一格文
1. 退一格文既有插注也有旁注。
2. 所有的组方及用法也都退一格文书写。组方用法有插注,也有旁注。(除外白散、柴胡 加龙骨牡蛎汤以退2格文书写)。
3. 退一格条文共96条,其中方证条37文条,有11方仅见于退一格文。
退1格文成文后于顶格文,先于插注文、旁注文、退2格文,其内容多为阐述发挥顶格文主旨而写。
四、插注文
插注文也有旁注,但插注文不见于退2格文,也不见于旁注文,因此插注文必先于旁注文及退2格文。
插注文与仲景及仲景弟子并不熟悉, 68条插注文“加减方疑非仲景方……”说明其非仲景传人,若是仲景传人,则定可断出加减方是否仲景意。从内容来看,插注文也有多处违仲景意,但也有一些可取之处。
五、退2格文与旁注文
1. 退2格文没有插注也无旁注(唯一一处旁注“值天阴雨未止”除外)。
2. 仅有3处方证条文是退两格文书写,见64桂枝甘草方条、6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方条、247麻子仁丸方条。(247证无价值,但方确有价值,读247条时再细解。64与65与仲景意不违,但也不是主线之一。)
3. 问曰……师曰等问答形式仅现于退2格文。
退2格文后于插注文出现,疑与旁注文为同一人所写。从内容看与仲景体系不符,对后世有颇多误导。
4. 旁注文、退两格文为谁所作?
旁注文与退2格文占据宋本伤寒论很大篇幅,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我认为退2格文及旁注文作者为同一人,曾经一度以为是王叔和所作,因王叔和编撰《伤寒论》,有较大机会大面积的注释。后来看到伪序中也有插注文,格式体例完全与正文相同(注……经),说明正文中的插注文与伪序中的插注文是同时出现的。插注文出现年代要晚于伪 序,而伪序晚于王叔和,退2格文与旁注又晚于插注文,故旁注文与退2格文都不会是王叔和所作。
六、康平本的成书年代
1、从避讳看
太阳病变为大阳病,四逆汤变为回逆汤,玄武汤仍为玄武汤。宋真宗1011年以后讳“玄”字。因此康平本不可能是宋代1011年之后编修的。
四逆汤与回逆汤,应该四逆汤是对的。太阳病与大阳病,应当太阳病是对的。但遍查两晋 ,没有讳“太”及“四”字,很可能是日本人康平年间编者的家讳,日本民间现在也有讳“四”字的习俗。
2、与宋本发行年代对比
宋开宝年间,约970年高继冲编录伤寒论进献,宋版大字本《伤寒论》颁行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 晚于康平1058年,因此可以肯定康平本内容不是源自宋版大字本而来,但与其母本(即高继冲所献本)可能相同。
七.、王叔和有功无过,过在林亿
王叔和编修伤寒论,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文章的原貌,顶格、退一格、退两格、插注文、旁注文,足见其学术态度之严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伤寒例是叔和所写,退2格文及旁注文推断不是王叔和所写。
宋代林亿等为了雕版印刷的方便,将格式痕迹全部抹除了,注文混入原文,退格文与顶格文不分,导致宋本给后世造成了巨大的困惑与干扰。
(钱超尘《伤寒论文献通考》认为,“由于雕版印刷术的普及,《伤寒论》已经被拆分流传,混入许多注文”。版本格式变化大概为书籍流传由手抄本向印刷本过渡的一个重要改变。概手抄本均由本人或有学识之士而为,自然态度严谨,格式工整,以求准确。而印刷本则追求效率与流传,从业者亦良莠不齐,自然只重内容,不重格式。估计林亿接触的版本多数亦如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