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会实践盖章要做多久(寒暑假参加实践)

春节前夕,随着各大高校纷纷放假,在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小志愿者的身影多了起来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暑假社会实践盖章要做多久?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暑假社会实践盖章要做多久(寒暑假参加实践)

暑假社会实践盖章要做多久

春节前夕,随着各大高校纷纷放假,在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小志愿者的身影多了起来。

“您真有福气,第一次就扫到了敬业福!”春节前夕,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花园路街道举行了一场科技助老春节专场活动,教社区老人“集五福”、发红包。在这场活动中,有16名孩子穿上了志愿者的蓝马甲,他们都是来自周边学校的中小学生。

许多活动形式大于内容

10岁的小志愿者薛米儿是前进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负责志愿者签到和发放奖品。她的母亲薛莉为了陪女儿,也成了一名“大志愿者”。她介绍,女儿已经是第三次当小志愿者了。在她看来,小朋友们的表现都还不错,整场活动就像一场家庭聚会,气氛轻松而温馨。

这群小志愿者当中,最小的刚上小学一年级,最大的也不过是初中三年级。中小学生担任志愿者,似乎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实际上,中小学生能够获得的社会实践机会并不多。和大学生比起来,中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在参加活动时并不占优势。只有在临近春节时,各大高校都放了寒假,这些小志愿者们才有了上场的机会。

据了解,这种社会实践机会可谓“可遇不可求”。由于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也算学分,去国外念书也需要有社会实践经历,一到假期,家长便四处为孩子寻找社会实践的机会。但即便如此,仍然有整班整班的孩子找不到合适的社会实践机会。

李紫莹是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全职社工。她介绍,在活动报名的微信群里,家长们都非常积极。一旦有家长为孩子争取到了当志愿者的机会,其他的家长也会在群里表示祝贺。

在李紫莹看来,中小学生找不到合适的社会实践机会,很大原因是在于活动本身。她表示,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参与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社区工作人员因为工作繁忙,这样的活动往往缺少设计和策划。“很多情况下是组织孩子们在社区里捡捡垃圾,然后在社会实践证明上盖个章了事。”她认为,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活动并没有体现出社会实践的教育价值。

同样,部分家长在这一问题上也需要正确的引导。李紫莹说,在校外补习班火爆的背景下,一些家长功利心很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为了盖章。这样的观念,也让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失去了它原本的教育意义。

教育引导至关重要

所以,中小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之前的培训至关重要。“至少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公益,什么是志愿者。”

今年1月,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曾在学院路街道二里庄社区组织过一次公益冬令营。活动面向8到14岁的中小学生,从学习志愿服务理念开始,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李紫莹介绍,这次公益冬令营是免费参加,要求报名者至少参加三天。她说,冬令营上讲的内容都比较浅显,主要是一个概念引导的过程。比如,他们会请资深志愿者向孩子们阐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及志愿者在服务中的一些礼仪等等。

这种引导很有必要。李紫莹说,很多孩子理解的公益只是捐书,他们认为捐了书就是在做公益,却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她告诉孩子们,捐书并不是这些书不想要了才捐出去,而是自己觉得这些书很好,要分享给别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她希望通过这样的表述,能够引导孩子们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

在“夕阳再晨”组织的一系列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岗前培训都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李紫莹表示,哪怕没有时间事前“上课”,她也会在活动前一个小时做一个分工表,明确每个孩子的职责。“如果没有这个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就变成了添乱。”

好的规则保证效果

“只要告诉孩子们规则,让他们按照规则去执行,他们就会像螺丝钉一样,能够出色地完成工作。”培训的效果如何,在实践中可以得到最直观的验证。

前不久,在二里庄社区举行的新春文化节活动中,90%的志愿者都是中小学生。不过,活动的效果却有些出人意料。在小志愿者的努力下,活动井然有序,这种“老少同乐”的形式也得到了老人的认可。

李紫莹说,在许多社区活动中,老人有些被“惯坏”了。“老人都知道参加社区活动有小礼品,所以有的老人来了只领礼品,不参加活动。”而且,因为老人年纪大了,社区工作人员碍于面子不好约束,结果就导致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于是,在岗前培训中,李紫莹专门就小志愿者的职责和活动规则作了说明。小志愿者负责给老人的门票上盖印花,最后领取礼品也是根据印花数量来定。她定了一条规则:老人必须参加活动,才能在门票上盖上印花。在活动中,小志愿者们都特别有原则,一丝不苟,老人们也不好意思找孩子“走后门”,保证了活动的参与度。

成功的秘诀似乎很简单。但就孩子而言,参加社会实践最重要的是自身态度的端正。“必须要告诉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要有责任心,不是来玩的,不能吃零食。”李紫莹说,许多孩子在参加社会实践后,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通过这种变化,许多家长对社会实践也改变了看法。在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能够看到家长的身影。在这些家长看来,这是难得的亲子互动的机会,其意义远远超过“盖章”。

社会实践不能脱离社会

林琳就是这样一位家长。她的女儿熊可是一名初三学生,在“夕阳再晨”举行的科技助老课堂春节专场活动中,母女俩作为志愿者为老人们写福字。林琳表示,女儿4岁就开始学书法,正好可以利用专长为大家服务。她认为,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女儿的“服务意识”,还能让她更深刻地感悟社会。

“妈妈说做什么都脱离不了生活,无论做社会实践还是做志愿者,都是接触社会的一种方式。”熊可说,当志愿者让她有一种成就感。

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并不仅限于当志愿者。李紫莹介绍,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收获了大批的年轻“粉丝”。他们“孵化”了一些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社团,如东城区的“绿色未来”、花园路街道的“花之蕾部落”、东升地区的“橙小子部落”等。通过各种活动,让中小学生参与到垃圾分类、社区营造中来,从而让社会实践变得更加充实。在这些社团中,一些家长还成了“带头人”。

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中小学生真正学到东西,还减轻了社区的负担,也是帮助家长在做社区教育。对社会服务组织而言,也促进了其专业能力的提升。

“我们在夕阳再晨已有的基础上,着眼于解决青少年社会实践需求的痛点,正是因为需求越来越多,我们的步伐才会越走越快。”李紫莹介绍,未来,他们也在考虑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品牌化、规范化、常态化,从而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本报记者 王琪鹏文并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