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兰花的诗句最常见的是什么(走进百花诗中的兰花诗)
导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宝库中一颗璀璨耀眼的钻石,成语是汉语语言的高度浓缩,也是汉语语言的精华。这种在语言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浓缩和精华,有着独特的魅力,不可替代和不可比拟的优势。成语也有类分,很多的成语中都有“兰”字,带兰字的成语很多,这就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如:义结金兰、契若金兰、兰薰桂馥、玉树芝兰、芝兰之室、兰质蕙心、谢庭兰玉、披榛采兰、兰桂齐芳、兰摧玉折等不一而足,如果细细品味这些带有兰字的成语,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成语大多包含着赞扬或者美好的寓意,都是褒义词性,甚至把人的一些美好优良的品德和兰花联系起来,由此也有了“君子当如兰”的说法。
由此可见,兰花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就逐渐地被赋予了某种品和德,而这些品和德又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所具备的品质。所以自古以来兰花就成为文人墨客赞咏的对象,梁宣帝萧詧(chá)就曾经做过一首有名的兰花诗,萧詧十分喜好文章的内容和义理,他还是一位佛系青年,对佛经中的典籍《华严经》、《般若经》、《法华经》等都做过见解疏义,《周书》有其传。
《诸名家百花诗》书影
非常有趣的是,选入《诸名家百花诗》的第三首就是一首兰花诗,这首诗正是出于南朝梁宣帝萧詧之手,《诸名家百花诗》中的兰花诗是繁体字,摘录于下:
籣花
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開花不兢莭,舍秀委薇霜。
将书中这首诗的繁体字转换成简体字之后,原诗就是:
兰花
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开花不竞节,舍秀委薇霜。
译文:
这几句的大意是:连同茎叶采摘而来的兰花聊可佩带,将兰花放置于室中,香味自然飘来。兰花开的时候又不像其他花卉那样拔高茎节,兰花含蕴着它秀美的姿色在微霜里衰微凋谢。
赏析:
早在3000多年前,古人就有将兰花佩戴在身上的习俗。屈原在《离骚·九歌·少司命》中就有“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的诗句,屈原身佩兰花,爱惜兰花,种植兰花,而且以兰花的兰心蕙质自比。兰花以其形美、色美、花幽香而成为“君子”和“香草美人”的代称,兰花与君子形象画上了等号,“君子当如兰”就是说彼此高洁的品性;兰花以其茎叶的纤柔细长和花开的美丽幽香又和古人心目中的美女画上了等号,“香草美人”说的就是兰花和美人之间的相似性。这样的赞美使兰花这种植物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与符号。
“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连同茎叶采摘而来的兰花聊可佩带,兰花放置于室中自然飘香。这两句诗不由得让人想起最近几十年风靡的“下山兰”来,人们对于下山兰的热情和痴迷程度与日俱增,甚至品相好的、精品的或者极品的下山兰价值不菲,将人们对兰花的喜欢与追求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生长在野外的原生兰花、喜欢生长在潮湿荫蔽的自然环境下。我想梁宣帝萧詧是一位兰花的追求者,一位对下山兰情有独钟的人,可以根据诗句展开美好的想象,梁宣帝萧詧大清早就来到了长着兰花草的山上,他开始在诸多的兰花草中挑选起来,在经过一番仔细的搜寻和甄选之后,他发现了一株珍异的兰花,这株兰花无论是茎叶还是花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就是一株绝品的兰花。他小心翼翼地将兰花从土壤里连根挖出来,萧詧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欣喜和激动,他赶紧将这株兰花草带回去,格外细心地将这株兰花草栽培在花盆里,顿时整个房间里弥漫着一股芬芳馥郁的味道,这味道是从何而来呢?原来就是这株兰花发出的幽香。
慢慢地靠近兰花,轻轻地细嗅兰花,这种香味是令人神清气爽的,这种香味是沁人心脾的,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四肢百骸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一个早上的劳累在这兰花香中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兰花的花瓣娇小,一瓣瓣绽开,轻盈而又灵动,每一片花瓣都在翩翩起舞,萧詧爱极了这株如此曼妙而又极富神韵的兰花,他轻轻地摘下一朵,佩戴在自己身上,让兰花隽永的香味留在自己身上,他是有多么的爱这株兰花呀。
“开花不竞节”兰花开花的时候,花茎在叶片间若隐若现,跟狭长的叶片浑然一体,花朵也悄无声息地自由绽放。并不像其他的花一样,抽出长长的花茎,也不像其他的花朵一样在枝头高高炫耀。每读到这句的时候,感觉不到作者过度的溢美之词,只能体会到作者真真切切的感受,这才是兰花含蓄内敛的品与德。诗句也在无形中赞美了兰花,君子也是具有这种品德的。也能在“开花不竞节”中读出“君子当如兰”的意味。
“舍秀委薇霜”兰花经过生长,花开,又在秋天的微霜中衰微凋谢,这句诗自然而然地娓娓道来,读来也不会有一丝花落的惋惜,也不会因为兰花枯萎而有一点愁绪。爱花之人大多惜花,但是爱花的心态又是很自然,兰花典雅高洁的品性与养花人的心态融为一体。不以兰花开放时的优美姿态过度惊喜,也不以花落凋零而哀叹。不喜不忧、看淡荣辱、宠辱不惊,这恰恰就是君子应该具备的美德,君子应该有的风度。这一句是对兰花自然属性的真实写照,又何尝不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呢?诗句更是恰如其分地将兰花的自然属性与君子的品德结合了起来,是“君子当如兰”的内心写照。
这一首诗更多留给后世的是“君子当如兰”的写照和“芝兰之室”的重新认识。“芝兰之室”本出自于《孔子家语·六本》中的一个成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芝兰之室”就是说良好的环境对人品修养的提高有所脾益,良好的环境也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加优秀。从萧詧的兰花诗中也能读出这样的意境,可以设想,在一个养殖着兰花、弥漫着兰花香的房间里,多多少少可以滤除一个人心中的浮躁,让他暂时忘却心中的牵绊,而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这样一个有着兰花,不时的飘来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兰花香的环境里,可以适当的减轻心中的焦虑不安,心态也会变得平静起来。这样的一个环境是可以集中起一个人的精力,聚合起一个人的正能量的。
结语:兰花的故事与我们千百年来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彰显着我们的智慧,传承着我们的品德,有孔子的“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的芝兰之室;有《易·系辞上》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有王羲之在兰亭千古流芳的《兰亭序》;有山巨源与阮籍、嵇康的“契若金兰”之面;还有萧詧的兰花诗。兰花与它被赋予的品德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方方面面的生活,点点滴滴地融进我们的血液和灵魂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