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队员公示栏(彝家山寨橄榄绿)

来源:曲靖日报-掌上曲靖

有一种精神叫逆流而上、搏击风浪,有一种品质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青春年少时,他走上了戍边从戎、保家卫国之路,12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的人生厚实而绚丽,转业回到地方后,他在单位成为业务骨干,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主动请缨,穿上迷彩、背上行囊、走出机关,到远离县城的黄泥河镇最为偏远贫困的普克营村驻村扶贫。在扶贫新长征路上,他勇猛无畏、豪迈前行;他在泥泞深山、乡间田野,歌声回荡、舞蹈生长的地方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让村民与全国一道如期实现脱贫等初心使命、价值取向,为国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个人就是退役军人、富源县黄泥河镇普克营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计永波。

脱贫攻坚队员公示栏(彝家山寨橄榄绿)(1)

刚到普克营村,他举步维艰、满腹愁肠,面对“养牛为耕地,养马为驮谷;养猪为过年,养鸡为花钱。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状,他一时思绪困顿、茫然无措。每个夜晚,他冥思苦想,脱贫之路到底在何方?那时唯有老鼠与他作伴,在他面前肆无忌惮的上蹿下跳,还有虱蚊对他群起围攻。夜深了,他躺在霉味刺鼻的床上,仰望片片碎瓦形成的天窗,他忽然眼前一亮、心境澄明。于是他有了一个坚如磐石的信念:“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脱贫攻坚队员公示栏(彝家山寨橄榄绿)(2)

在深入了解村民民意中,普克营村的现状让他烂熟于胸,贫困现状更是让他揪心难忘。“风来石头滚,水来泥沙压。”海拔1680米的普克营彝族村位于黄泥河镇城西南部,距集镇20公里,国土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亩,辖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468户1889人,属于典型的彝汉杂居村。“乱石旮旯地,人都难进去。石缝种玉米,只够过一季。”“春种几大坡,秋收几小箩。要想吃大米,除非坐月婆。”“眼望五乐河,有水难喝着,姑娘往外走,媳妇讨不着。”这是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流传在普克营彝族村各村民小组的民谣,也是当年彝家山寨环境恶劣、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由于山势陡峭,普克营彝族村以前电价贵、路难走、水奇缺,耕地破碎,村民们主要以种植玉米、洋芋、芭蕉芋为生,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原始状态。可以说过去的普克营是典型的喀斯特深石山区,山高、坡陡、石头多,每一任村委会干部都要经常帮群众到政府要救济粮。脱贫攻坚开始以前,上大洞等村人均有粮不足35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1850元,三分之一的人口“吃粮靠救济、穿衣靠民政”。全村仍有许多人家早出晚归在石旮旯地里种包谷和洋芋,只能够吃两三个月。这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让这些村的人多年来挺不起腰杆做人。山上的姑娘大了就远嫁他乡,山上的汉子娶媳妇竟比登天还难,人口呈现负增长,上大洞村成了富源县第一个的“光棍村”“卖血村”“酒鬼村”。

脱贫攻坚队员公示栏(彝家山寨橄榄绿)(3)

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党中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为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信心百倍向着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进军。

脱贫攻坚队员公示栏(彝家山寨橄榄绿)(4)

计永波牢牢铭记党中央的安排部署,明确职责使命,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脱贫攻坚精神,与其他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一起,团结一心,英勇奋斗,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努力,凝心聚力、抱团攻坚,围绕“让普克营村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一目标聚合众力、精准发力、有效出力,让贫困群众尽享脱贫成果。从驻村开始,为了让村民接纳他、认可他,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向一处发,他主动帮穷亲、结穷友,用真情换真心。

脱贫攻坚队员公示栏(彝家山寨橄榄绿)(5)

年近五旬的苏文光是普克营村委会新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计永波到普克营村扶贫前的半年,这个彝家汉子还在为孩子上学,父母年事已高,而不能外出务工而发愁。自从计永波当上村里的驻村工作队长后,就成了苏文光家里的常客,白天跟他一起劳作,晚上就住在了苏文光家,稍有空闲,就一起探讨今后发展的路子。说起计永波给他们家带来的好处,对于攀上了城里的“富亲戚”,苏文光满是感激:“前几年,人家吃米,我吃包谷,人家吃三顿,我吃两顿。从计书记来了以后,没有因为我家穷而看不起我们,他帮我家想办法、找出路,带着我种了10多亩烤烟,收入增加了七八万元。”

脱贫攻坚队员公示栏(彝家山寨橄榄绿)(6)

谢福学是计永波所驻中寨村的一位残疾低保户,由于患病,走不了路也说不了话,在家里总是情绪低落。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他常常鼓励老人要相信自己、相信医学的力量,并经常早晚到老人家里帮他按摩、陪他锻炼。对于计永波的真诚关心,谢福学妻子杨绍珍说:“计书记来我家就帮他按摩活动经脉,牵着他走路锻炼,还说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得很,鼓励我老倌放下思想包袱,鼓起勇气战胜眼前困难。我老倌现在已经用不着整天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已经可以拄着拐杖在平处走动了。”

慢慢地,计永波的工作得到了村两委班子的支持,得到当地来百姓的认可。如今,在普克营村委会的大村小寨,村民们时常会看到一个身着迷彩,手持锄头,同群众一同劳作的青年干部,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迷彩书记”,普克营村委会副主任周加勇说出了村民的心声:“感谢党组织给我们派来一个好书记,带领我们彝族山寨脱贫致富。计书记虽然是城里的机关干部,但比我们这些天天跟泥土打交道的村干部还能吃苦。”

脱贫攻坚队员公示栏(彝家山寨橄榄绿)(7)

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村干部的欢迎,计永波感到工作更有动力了,但回想起当初刚到村子里面开展工作的时候,他还是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村情不清、群众思想陈旧等各种矛盾突出,再加之贫困面大,这些困难让很多人打了退堂鼓,但是作为一名第一书记,一名转业军人,他却坚定信心,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家访暖心行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做。“我经常讲,党员是一盏灯,点亮自己,照亮和温暖他人,群众在山上,我们就到山上去,他在羊肠小道,我们就到羊肠小道上去,他在寒风中,我们就到寒风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老百姓看到我们党员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党员形象就立起来了。”采访中,计永波朴实的话总在耳边回响。

脱贫攻坚队员公示栏(彝家山寨橄榄绿)(8)

鲜红的党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飘扬,暖心的服务在普克营村家家户户延伸,迷人的橄榄绿身影在彝家山寨奔波。从烽火岁月中走来的计永波,永葆军人本色,驻村从不叫苦喊累,他在组织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班子查缺补漏,在确保普克营村如期脱贫的同时,还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补助、协调爱心企业赞助、动员亲戚资助,帮助长期借住在哥哥家的下大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户老马一家建起了新房,该户已于2020年7月份建新房并搬迁入住,老马一家从此安全住房有保障、生活越过越舒心。

脱贫攻坚队员公示栏(彝家山寨橄榄绿)(9)

扶贫先扶“智”和“志”,这是计永波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深切感悟,他与镇党委领导到某企业争取帮助,爱心企业二话不说,当即表态向普克营村贫困学生捐款4万元,远在北京的爱心人士在电视上看到计永波的事迹后,通过多方打听联系上计永波后,也积极助力该村教育。在他们的帮助下,险些失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苏有光的女儿得到了多方资助,终圆求学梦,于2019年9月考取了曲靖一中,成了村里唯一一个考取曲靖一中的女学生。此后,他还集合多方力量,前前后后共资助400多位寒门学子,捐款捐物42万余元,让一个个山里的孩子走到了知识的殿堂,燃起了希望的火苗,点亮了人生前进的方向。

脱贫攻坚队员公示栏(彝家山寨橄榄绿)(10)

为人改变独路河村交通闭塞、与世隔绝的状况,他更是东奔西走、辗转难眠。每当看到村民们只能靠人背马驼,老人小孩交流只能靠喊的场景,他不禁眼泪潸潸。他暗自下决心:“独路河不通路,我就不返乡。”后来在他的日夜奔波下,他得到了县政府与扶贫办的资助,并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协力修路致富,这条路很快就得到了竣工。他背着手,来到了路的正中央,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内心喜洋洋。他看到的不是这一条路,还有人们心里搭起的幸福桥梁,那一条条通向远方的康庄大道。当人们向他走来,道一句:“计书记,您辛苦了,您真是人民的好书记。”他却更加斗志昂扬、激情万丈,只回一句:“他们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夙愿。”

为了能够与“顽固不化”的上大洞村酒鬼、光棍张某等人对上话,他入乡随俗,学彝话、做彝人、办彝事。他趁着小酒微醉,与他们共同举杯,然后豪言相吐,换得真心。他硬生生地把几个小光棍劝去浙江、深圳、广州、福建等地打工,让他们从此自立自强;又帮几个老光棍牵线搭桥做“红娘”,让他们由形单影只到夫妻双双把家还。去年秋季一个夜明星稀的晚上,他又来到了上大洞村当时闲话家常的小院坝,一个曾经的老光棍笑嘻嘻地说:“计书记,我们都脱单了,他怎么还是一个人?”大家顿时一阵哄堂大笑,计永波也红透了脸。一个平时无所不能、无所不会、能言善道的堂堂七尺男儿,一时竟也无所适从。他想想说到:“群众不脱贫,我就不脱单。”刹时,大家掌声如雷、深情相拥。但计永波还是有他心仪的姑娘,只是来不及倾诉儿女情长,说一句甜言蜜语。

脱贫攻坚队员公示栏(彝家山寨橄榄绿)(11)

2020年11月12日,在全国即将完美收官的最后时刻,刚结完婚三天的计永波,与妻子商议后,放弃了度蜜月的机会,只身回到了他坚守的脱贫攻坚主战场,走进了一户又一户建档立卡户家中,查缺补漏,与他们促膝谈心,寻找致富良策,共同走向乡村振兴新征程。在富源县脱贫攻坚工作中思路新、业绩优、口碑好、评价高的计永波,虽然取得了曲靖市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云南省脱贫攻坚“记大功”专项表彰奖励、云南省脱贫攻坚“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诸多耀眼的成绩,但他依然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措施导向、结果导向,对标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细化工作思路和目标,围绕“群众不致富,我就不撤离”这一目标着眼着力、谋求突破,连结婚度蜜月这种人生大事、两情相悦的喜事,他宁愿欠妻子的账,也要赶回普克营村与群众同甘共苦、并肩战斗。在我的一再请求下,计永波腼腆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前段时间我结婚了,结婚的第三天我就返回了工作岗位。我感觉得到,有部分老百姓不理解,亲戚朋友也不理解,我可爱的新娘子也不是很理解,说:结婚才第三天,怎么又赶回到那个村里面?我心里面是这样想的,我跟我媳妇的这个蜜月以后我们可以补,但是脱贫攻坚的账不能欠;为这个地方老百姓的发展、脱贫致富的账不能欠,我欠不起。”

军人风采无处不在,军人作风传承久远,他积极开创“拥军扶贫”新模式,创建双拥单位及家庭,助力脱贫攻坚,计永波在普克营村委会评选表彰了“爱国拥军模范党支部”“爱国拥军模范小组”“爱国拥军模范家庭”,全村爱党爱国爱军的种子正在萌芽。一件件温暖民心的好事实事,让计永波的人生底色更加亮丽、奋斗足迹更加坚实,也让群众把他当“亲戚”。计永波的认可度、满意度是干出来的,他带领村干部发动贫困户种植软籽石榴36亩,每户预计增收1至2万元。配合村委会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温氏养殖项目19户,贷款95万元,预计每年每户增收5000元。落实行业部门危改及水网改造项目,农村危房改造62户,水网改造投入资金54.9万元。在上级资金支持下,投入6.6万元完成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在计永波和村两委的带领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18年年底普克营村135户贫困户710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窥一斑而见全貌,普克营村的巨变不正是富源县的缩影吗?纵观全县的脱贫攻坚成就,产业扶贫处处是,烤烟魔芋绿油油,石榴黄桃到处走,牛马鸡猪叫得畅,就业就在家门口。孩子读书不用愁,老人看病不担忧,宽敞大路随便走,路灯底下闲悠悠。只要村中来走一走,看一看,就知道那山乡巨变,定会让人耳目一新、难以置信、感慨万千。但改变的不只是外表容颜,还有一颗颗激昂向上、服务于民、造福于民的中国心,一个个生命不止、奋斗不息、丹心为民的坚强灵魂。

脱贫攻坚队员公示栏(彝家山寨橄榄绿)(12)

他挨家挨户问实情、听真言,入农门、结穷亲。从此他成了村里那道最亮丽的风景,他每天扛着锄头和村民一起挖坑掏粪,帮着村道梳理污迹;背着竹篮,帮着大娘扳包谷、掘黄土;做着煤粑,帮着村民理烤烟、喂牛马……那些日子他哪还有一个机关干部的模样,样子土到掉渣。但那又是他最迷人的模样,一位军人、一位党员、一位驻村书记最该有模样。日复一日,他的一言一行早已烙刻在每一个村民的心间,他成为了村民心中最温暖的领导、最信任的亲人、最值得依赖的党代表,成了祖国最有范儿的新时代军人之一,他以实绩获得了无数荣誉,中央电视台对他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专访,云南的多家主流媒体多次对他进行了深入报道。

脱贫攻坚队员公示栏(彝家山寨橄榄绿)(13)

美丽的橄榄绿在村民的记忆永远鲜活如初。还记得他来时那村外的橄榄树萎靡枯黄,现在他转赴战场,可那棵橄榄树蓬勃日上、绿意盎然,在春风的吹拂下越发茁壮。他走了,带着一串串温暖的祝福,一句句不忍的道别,一丝丝小小的惆怅。当他回头的那一刻,他看到了一个个不舍的眼神,一间间漂亮的高房,一条条平坦的大道,他为之感叹不舍、为之别情依依。只有那被人们栓住家里的狗、圈在窝里的鸡,向他投来愤恨的目光,好像是他剥夺了它们随便乱咬、随地拉撒的美好时光。他走了,心还在,还有无数个像他一样的英雄前仆后继而来,并带着满满幸福而走。

结束采访时,计永波底气十足,斗志昂扬地说:“我们在部队里经常讲一句话,一天是军人,一生是军人,所以从这个部队战火硝烟的主战场,转战到了这个地方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虽然说是退役了,但军人的本色不能丢。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我们永远都是一名军人,我们要一直把军人的好作风发扬下去,去带动和感染身边的人。现在我又从普克营村这个昔日的脱贫攻坚主战场转到了中安街道莲花社区乡村振兴这个主战场,我会一如既往的保持军人的本色,和同事一道,和村民一起,坚定不移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力争让莲花社区村村寨寨有新变化、新发展、新跨越。”

脱贫攻坚队员公示栏(彝家山寨橄榄绿)(14)

风风雨雨1800余个日夜的艰辛付出,殷殷切切五年多的一往情深。计永波的身影已经深深根植于彝家山寨父老乡亲的脑海深处。大山赋予他质朴、刚烈的性格,同样给了他移山跨箐的勇气。脱贫攻坚工作,让计永波的人生闪耀着创业的光芒,淋漓尽致地展现着他丰满的人生价值,也正是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和千余名老百姓一起,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了彝家山寨明天的希望,谱写出了一曲曲壮丽的时代新篇章。

总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可以看透藏在骨髓里的病痛,总有一只伟大的臂膀可以扶起即将倾倒的山川,总有一颗勇敢的心脏可以无休无止的起伏跳动,就如计永波一样。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党身上迸发的动人力量,犹如那彝家山寨的橄榄树疯狂生长、势不可挡。在2020年全国脱贫攻画上圆满句号时,富源县也在党的号召下,在无数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下,顺利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了全员奔赴小康的目标,为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划上了精彩的一笔。

而这只是暂时的荣光,我们还要立足当下、着眼前方,再创辉煌。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在我们无数同胞的努力下,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甚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和千年夙愿,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将指日可待、未来可期。那时再让我们唱一曲动听的赞歌、跳一支优美的舞蹈、写一首激昂的诗歌,向盛世中华道好礼赞,为华夏儿女自豪骄傲。又一阵春风袭来,我忍不住闭上眼睛遐想,那耀眼、迷人的橄榄树实在令人心驰神往、久久难忘。它不仅在彝家山寨村头浅声低唱、摇曳生姿,还和其他扶贫干部一起长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将它那份碧绿与美妙、不屈与坚强、和平与希望延伸拓展,长遍神州大地、四海八荒和每一寸华夏沃土。

洪秀英

本文来自【曲靖日报-掌上曲靖】,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