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涛护理母亲日记(杨素涛护理母亲日记)

杨素涛护理母亲日记(杨素涛护理母亲日记)(1)

(图片摄影/大海)

2018年11月26日

早上妈妈起来对我说:今天是你弟弟的生日,我们吃长寿面好不好?

好!我赶紧上街买酱和菜,回来做了香喷喷的炸酱面,妈妈那天吃的很多。

妈妈对我说,这些年亏欠最多的就是弟弟,你们以后尽可能的多照顾他。

弟弟出生于三年困难时期。刚生出来时瘦的非常可怜。妈妈生下弟弟的第2天,发着高烧上了手术台给病人做手术。三岁半的我提着碗去给妈妈送饭,妈妈吃的最好的饭是胡萝卜大米熬的稀饭。送完饭的我觉得有点累了,想把碗放到路边的石头上坐着休息一会儿,不小心把碗摔破了,我坐在路边哭不敢回家,多亏去医院上班的阿姨把我送回了家。

弟弟是我们姊妹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我们家唯一的男孩。从小我们姐妹三人对他要求非常严格,记得弟弟四五岁过年时,花了两毛钱买了一盒鞭炮。我朝他大声训斥:你太浪费了,这两毛钱啪的一声就没有了,要是买馒头,咱们家能吃一天,你就是我们家的败家子。我一连教育了他一个星期,弟弟表示以后再也不买鞭炮了。 从那以后弟弟过年没买过鞭炮。几年后我心里感到愧对弟弟了,亲自给他买了一盒鞭炮,他说什么都不要。

弟弟从一年级到高中都担任班长,学习成绩在学校里名列前茅。1977年高考,弟弟正在淄博六中上高二,苗风田校长找到弟弟,让他参加高考试一试。弟弟考的成绩不错,被国家211院校北京钢铁学院录取。苗校长觉得有点遗憾,劝弟弟放弃。明年毕业时再参加高考,说不定考个北大清华。

母亲托在北京工作的二表哥打听了一下,北京钢铁学院是50年代学苏联时,从清华大学冶金系分出来的独立学院,师资力量都很棒。表哥劝母亲让弟弟来北京上学吧。于是17岁的弟弟独自一人离开家去北京求学。那时上大学是免费的,家里每个月给弟弟寄30元的生活费。弟弟每次来信都说他在北京很好,家里不要挂念。

有一次我去邮局给弟弟寄生活费,碰到了苗风田校长的爱人刘焕姿老师。刘老师说前一段苗校长去北京出差,顺便去看弟弟。他仔细的问了弟弟学习和生活情况。才得知当时16公斤的粮食定量对长身体的弟弟来说不够吃,弟弟说忍一忍把胃饿小了就适应了。刘老师是一位很热心的人,她听到弟弟不够吃,就把自己家里省下的粮票寄给弟弟。

有一次弟弟患鼻息肉,在北医三院做手术。医生让家长签字,弟弟怕家里人挂心,自己签上字,做了手术。妈妈听说已经是好几天以后的事了。妈妈和姐姐赶到北京,看到脸色蜡黄的弟弟拿着一个干馒头边吃边走在上课的路上。

我去北京看过一次弟弟,听同学们说弟弟在他们班里是最节俭的一个,吃的都是最便宜的菜。硬是从每个月30元的生活费中节省出来钱买书本,买录音机学英语。

大学毕业时弟弟考上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曾获得冶金工业部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弟弟的论文经常在国内国外的刊物上发表。一次弟弟应邀赴法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发表他的论文,他的科研成果被瑞典和美国两家研究机构看中,邀请弟弟去那儿搞研究,没想到弟弟开完会刚回到北京,瑞典这家研究机构就去弟弟单位和他们谈好了研究课题的事情。弟弟在瑞典提前完成了课题研究,去瑞典皇家工学院读博士后留校工作,现在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

弟弟从求学到工作,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弟弟结婚时,爸爸妈妈让我去北京捎去了2000元钱。这是家中唯一一次给弟弟的投资。

弟弟曾经是我们家的骄傲,他高二考上大学的那一年,几乎轰动了周村。当时的学生老师都知道,淄博六中有一个高二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弟弟离家几十年,都是一个人在外打拼,我们没有实现妈妈的嘱托,弟弟离得太远,几十年来没能照顾到弟弟,我心存遗憾。

杨素涛护理母亲日记(杨素涛护理母亲日记)(2)

作者简介:杨素涛,苏州丝绸工学院大专学历,曾任下乡知青、淄博丝织二厂党委秘书、车间党支部书记、厂工会主席等职,2007年退休,淄博市诗词学会会员。

壹点号 柳泉金融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