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决了吃饭问题(谁养坏了胃口)

谁解决了吃饭问题(谁养坏了胃口)(1)

用心唱情歌的蔡健雅让人陶醉。(滚石唱片提供)

U游频率

张承尧

UFM100.3 DJ

本地多数听众非情歌不喜的胃口究竟是被谁养坏的呢?

作为媒体,至少在能力范围内不能偏食。

新加坡的观众真的那么“冷静”吗?在蔡健雅(Tanya)的演唱会,我心里悬着这道问题。

Tanya的听众当然不同于韩国团体的粉丝小妹妹,为台上偶像的每个小动作声嘶力竭尖叫。那晚在“列穆尼亚”,表演音乐多媒体完美结合,Tanya卖力演唱,第二段复古环节表演节奏轻快的歌曲,还几次尝试炒热气氛,要观众站起身。

但台下观众依然冷静。

直到Tanya演唱大家耳熟能详的情歌,观众才突然活了起来,举手挥舞,大声合唱。

Tanya在台上说了不止一次谢谢,很感动这些情歌曾如此深深地走进我们生命。我们的热情,台上的歌手绝对感觉得到,甚至能影响他们的卖力程度。

很精彩的一场演唱会。但过后止不住想:大家只对那几首情歌有感真的只因那些情歌容易引起共鸣?其他歌曲都是曲高和寡?别地歌迷对她所有歌曲的热情为何无法复制到本地?只因外地人口多,欣赏的人也多?

本地多数听众非情歌不喜的胃口,究竟是被谁养坏的呢?

李宗盛曾以一句话告诫音乐人:你拿猪吃的食物去喂听众,只能养出猪一样的听众。情歌当然不是猪饲料,但本地多数听众的偏食态度,是否值得整个音乐产业从上游的创意到下游的传媒思考呢?

我们是否有选择

UFM100.3线上直播最近进驻Rings.TV,超过60名DJ与各界人士呈现内容纷呈的节目。单从数字看,唱情歌的节目的确特别讨喜。

其中一名分享茶艺的主播私下问我,他注意到自己的节目收看人数不高,担心是否表现不好?我说,收看人数涉及的方面很广:时段、观众的年龄分布、兴趣……而且数字只是风向球,不能完全用来衡量节目素质高低。

我其实理解他的气馁。每星期做直播聊书,参与观众屈指可数,当然这多少也因为我不是作家也非领域专才,呈现技巧与方式还不够吸引人,但在耕耘路上,谁不希望有更多人陪伴支持?我套了文鸿的一句话给他:你们的内容很重要,他们买不买账是一回事,能不能培养更多关心“小众文化”的人也是未知,但我们至少做到了提供观众不同选择机会的使命。

作为媒体,至少在能力范围内不能偏食。

全职加入媒体快两年,逐渐明白资本主义的商业巨浪下,有时不得不低头求生,为了风骨牺牲生计未必明智,如何把不同内容(包括受众冷感、不爱的)包装得精致吸引人,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挑战。

我很喜欢朋友们茶艺、雕刻的直播,也喜欢分享书的自己。商业的浪潮也许终会打上来,这些喜欢还能不能存在,我不知道,但至少我们都享受过。

就如演唱会那晚,我很陶醉用心唱情歌的蔡健雅;也爱慕刷着吉他,演唱自己钟爱但台下观众未必有感的歌曲,忘情演出的Tanya。

那个姿态,我会一直记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