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奔驰家长送孩子上学(开跑车送孩子上学竟被移出群)

公司里的同事给我推了一条新闻,家长开跑车送孩子上学,竟被老师移出群大家纷纷问我怎么看待这件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开奔驰家长送孩子上学?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开奔驰家长送孩子上学(开跑车送孩子上学竟被移出群)

开奔驰家长送孩子上学

公司里的同事给我推了一条新闻,家长开跑车送孩子上学,竟被老师移出群。大家纷纷问我怎么看待这件事?

在自己经济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最好的生长条件无可厚非。仅因为家长开跑车接送孩子,就把家长移出群,站在我的角度来看有点小题大做了。

虽然老师解释说,是其他家长怕孩子有攀比心理。但说实话,作为两个孩子的老母亲,这些担忧我也感同身受,但当我稍微理智一点来看这件事情时,我发现与其担心孩子会产生攀比心理,还不如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就拿我家孩子来说,今年年初,我家超级爱车的两个男孩心血来潮,突然跟我聊起有关买车的话题。

那天哥哥Joshua 突然问我:“妈妈,我们以后买一个保时捷911 GT3吧。”

弟弟Eric 也嚷着说:“我不买保时捷 GT3,我要兰博基尼Roadster,两辆!”

别怀疑,这真的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口头词,我家的书70%都是关于车类的。我心底默默地又和他们学到了两款车的型号。

我觉得很有趣,便继续和他讨论了:“你们知道保时捷GT3和兰博基尼Roadster要多少钱吗?”

两个孩子摇摇头。哥哥倒是有点想法了,“我想,要很多很多很多钱吧”。

“嗯嗯,是的,很多很多很多钱,我想把我们的房子卖了,可能都买不起你们想要的这三部车。

我思考了一下,接着说:“但即便买得起,我们也不会卖掉我们的房子吧,因为那样的话我们就没有地方住了。”

Joshua 毕竟也是快五岁的孩子,脑筋转得很快,就立刻说,“当然不卖房子,我觉得我可以像你和爸爸一样工作,然后就可以买我们两想要的车了”。

Eric 脑袋像捣蒜一样点点头。

我于是借机又跟他们讨论起了大人是怎么样工作的。比如,工作也分高收入和低收入,越专业、越无可替代的工作,像律师、医生,收入也更高。后来他们两个还想开个水果铺赚钱买车……总之,那天,我们聊了很久,都在讨论怎么买车的问题。

这几年来,我跟孩子们在金钱方面的沟通是越来越顺畅了。

很多时候,他们从一开始懵懂,到积极讨论议题,甚至很多时候,金钱反而是孩子“好奇心”来源的一个重要领域。

今天,我很想借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在孩子5岁前,在金钱管理层面的两个阶段特征,以及相应的财商教育

第一阶段:3岁之前,教会孩子认识钱

认识钱,是财商教育的第一步。

从1岁开始,孩子们就逐渐了解生活中金钱的使用场所,和钱的基本用途了。

我们可以通过过家家的角色扮演,或者低龄的大富翁桌游,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是“钱”,以及“钱有什么作用”

过家家之模拟水果店铺​

哥哥Joshua1岁8个月的时候,我和孩子玩的游戏是模拟店铺游戏。让孩子扮演店铺老板,自己扮演顾客,用常见的日用品当商品来售卖。比如:

我和Joshua分别在椅子两边,在椅子上摆放好许多蔬菜水果贴纸。我把 A4大小的白纸对折剪裁成8份,在每一份上写好“1”,作为1元。

游戏规则也很简单,我会问孩子:“小羊先生,我是小兔子,我想买胡萝卜,你可以给我吗?”

等 Joshua 选择好了胡萝卜给我之后,我就会把写好1元纸条递给他,并且告诉他,“谢谢小羊先生,这是1块钱,我买下了这个胡萝卜。”

在刚开始玩的时候,孩子不一定能够立刻进入到角色里,所以前期需要我们更多的代入沟通

Joshua 开口说单词比较晚,大概1岁10个月后才可以说第4、5个单词,开始玩这个游戏时,他的表现更像是“默剧”。(我经常笑说这是沉默大老板和叽叽喳喳小顾客之间的水果铺。)

玩多了,我就用下面这些话,来强化孩子的商品买卖意识

﹣ “小羊先生,你每个苹果多少钱?我现在手里只有3块钱(摊开手头的三张纸币),我给你多少钱,才能买到1个苹果呢?”

(Joshua 会指着其中一张纸)

﹣ “哦!你想要1块钱对吗,所以给你1块钱,你就会给我1个苹果吗?”

(Joshua 一般会点点头)

﹣ “好的,小羊先生,太谢谢你。那1块钱买1个苹果,我想要买2个,我给你2块钱,你给我2个苹果好吗?”

(刚开始,Joshua 会杵在那里,思考我这句话,后来慢慢熟悉了我的“套路”,就知道如何应对了,把2个苹果拿给我,再从我这里拿走2张纸条。)

把简单的数字启蒙和财商启蒙结合起来,别小看我每次补充的信号,其实每增加一个信息量,都是在给孩子一个新的认知点。

购物清单类桌游

弟弟出生后,大概1岁半,哥哥已经快3岁了。

我便综合了弟弟和哥哥不同的阶段认知,对水果铺过家家游戏进行了改良。这个时候,我选择了购物清单类的桌游

我当时给两个孩子选择的桌游的ORCHARD TOYS的Shopping List(购物清单),它的特点在于,低幼的孩子可以先从配对游戏玩起,稍大龄的孩子,也可以直接进入更丰富的情景模拟中

因为弟弟年纪小,所以我们玩这个游戏基本上是2V1,我和弟弟组队。

我们先从基本的买卖配对玩起,玩熟了,我就加上了“付账”的小环节。

我用家里另一套玩具的星星当做“钱”,每次给哥哥和弟弟分别5个星星,一个星星代表1个“钱”,每个“钱”都只能买1样东西。这样他每次都只能买5样东西。

弟弟还是玩基础的买卖引导。比如:

弟弟玩到后面能够明白,1个星星对应1个可以换置的物品,2个星星对应2个。

哥哥呢,规则会复杂些,比如我们会深入讨论起必需品的采购

选择东西的时候,规定有2个必需品,比如像面包、牛奶、鸡蛋。如果有自己想买的其他东西,需要用多余的“钱”来买。

第二阶段:3到5岁,引导孩子使用钱

1、逛超市家庭理财计划

孩子3岁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参与到家庭理财计划里了。

我最常和孩子做的“理财”事情,就是和孩子一起逛超市跟孩子一起准备添置或处理家里的物品,一起来计划和比价

出发前,我们要统计家里的购物清单,内容就是把过家家的购物清单游戏现实化,并列好我们的目录表。

到了超市之后,孩子们需要帮忙看价格标签,和我一起比比价格,并且确定最终要采购的商品。

等到结账的时候哥哥就负责去计算总价。(虽然只能用点手指头的方式点着来数数……)

之前我们也会带零钱过去,让孩子感受找零的过程。现在手机支付太发达了,所以孩子们就直接拿着我的手机,让收银员扫码支付。

每到这一刻,两个孩子会兴奋地凑过去,看着上面的数字说,“妈妈,我们今天花了589.4元,还得到了一个2.6元的支付宝红包”。

让孩子感受数字,包括商品价格,还有优惠活动的价格,都是超市采购体验中的重要一部分。

逛几次超市下来,你会发现,孩子逐渐地,看到商品标签,就会有意识地去找商品上的价格信息。

孩子其实已经进入理财管理的前意识阶段,这也意味着孩子进入了更深层次的金钱管理阶段。

2、教孩子区分需要和想要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真正跟钱有关的问题,估计就是令大部分家长头疼的“妈妈我要买”问题。

如果父母在这时候,只用了简单的方式,“不行,没钱”,或者“可以,也不贵”来回应,恰恰是错过了对孩子第二阶段财商引导的启蒙。

这时候,我们除了让孩子了解金钱是家庭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还要让孩子懂得区别什么是“必需品”,什么是“期待物”,也就是什么事需要的,什么是想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讨论生活事务,让孩子慢慢理解这个概念。

比如在前面提到的购物清单的桌游中,我和两个孩子在涉及到“必需品”和“期待物”购买时,我会这样说:

针对必需品的沟通:

﹣ “你看,我们得先买大米、面巾纸和今晚吃饭要的鱼和青菜。这是我们需要的东西,因为如果没有大米的话我们会饿肚子,没有面巾纸的话你要擦嘴巴就没有办法了,没有鱼和青菜的话,那我们今晚也没有东西吃了。这些都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很需要它。”

针对孩子提高区别判断力:

﹣ “弟弟,你选择了这款小麦片啊,你是需要这款小麦片,还是想要这款小麦片呢?”

针对孩子提高自我管理力:

﹣ “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先买必需品,哥哥和弟弟,你们可以选择好你们想买的东西,和我们一起买单哦。记住,每个人只能选一个,所以你们要认真做好选择喽。”

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孩子在必需品和期待物上的判断是模糊的。

比如弟弟在选择玩具车和大米时,毅然地把玩具车作为必需品,这时,其实不需要强行否决孩子的想法,可以顺势地提出:

“哦,妈妈明白了,玩具车对弟弟来说,是必需品。大米对妈妈来说,也是必需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无数次的对话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我们如何和孩子进行延展的讨论。有时候,我会围绕一个大的原则,把答案作为一个问题去看:

“孩子为什么会这么问呢?”

当我们决定用放松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问题,其实根据这个设问,我们至少有10秒钟,可以认真想一想可能的答案。这样,我们其实也在给孩子提供无数种进行对比分析、修正和调整、重新建构和梳理的思维训练

对于我家哥哥 Joshua 来说,其实正如我在文中开头描述的那段场景,他已经顺利从基本的金钱认知阶段,过渡到金钱的管理和筹划、判断阶段了。

第三阶段,其实是孩子社会能力层面自我管理的加强的必经之路

零花钱、压岁钱的运用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可以让孩子了解钱意味着什么,能够做出一定的分析和选择。

这个阶段起码需要花上3年以上,才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用钱的规则,更引导孩子学习什么叫花得其所。

这个阶段能否顺利过渡,需要前面两个阶段的充分铺垫。

如果孩子的整体思维更系统了,到第三个阶段,可以多跟孩子开展金钱管理的复杂讨论。这是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比如我家经常三个人(我、哥哥和弟弟)开展过的十万个为什么的系列

- 妈妈,为什么人要工作呢?人为什么分为有钱的人和没钱的人?

- 妈妈,我想买一个风火轮轨道,为什么不能立刻下单去买呢?

- 为什么我们家没有像 Sofia 一样有两栋房子?

- 你说这东西很贵,那什么是贵呢,什么是不贵?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都不容易回答。这些问题背后,都反映了父母对金钱的观念和看法

我们从小的传统教育是“金钱是罪恶之源”,不谈钱,不管多大年龄段的孩子,都不适合谈论金钱。

但不谈钱,就不会用钱,说到底,我们讨论财商教育,本质上还是需要把规划、责任和价值植入到孩子的心里,让金钱成为教育的工具

我们这一代的人,也许经历了十几年才形成自己的金钱观,但是我们下一代的人,注定会在日新月异的社会进程里比我们更快、也更早的感知金钱的功能、作用和角色。

在孩子漫漫的人生路中,或许还会出现同学穿着比自己贵很多的衣服、鞋子、手表、甚至最新款的手机等等,这些我们既无法时时刻刻帮助孩子干涉,更无法抑制孩子内心的欲望。所以啊,你看,社会就是一个大炼炉,我们自己不教孩子的,生活最终会代替我们去教。大大方方、认认真真谈钱,从最基础、最系统的财商启蒙开始,这才是我们可以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教育课。


【END】

作者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全球婚姻疗法和情绪训练权威机构约翰戈尔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 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或点赞~

如果想学习更多轻松育儿小知识,欢迎观看抖音【优陪亲子早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