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画的课堂教学论文(探索数字时代中的艺术精神)

主题画的课堂教学论文(探索数字时代中的艺术精神)(1)

10月9日下午,在刚刚正式开馆的上海图书馆东馆,第三期“慧画无限”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作为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上海国际艺术节校园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上海图书馆2022年“阅读艺术节”的一环,“慧画无限”今年将拓展至数字空间,以数字艺术为主要载体,为优秀艺术家和在校师生、普通市民搭建创作实践、艺术普及和交流互动的平台,共同开展数字艺术作品的创作,参与城市更新的进程,助力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和提升。

与时俱进的艺术教育

创立于2018年的“慧画无限”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一直坚持为在校师生提供与艺术家相互交流、共同创作的体验和平台。2018年,第一季“慧画无限”走入了全上海的20所大中小学、幼儿园;2019年的“慧画无限”则在更为广阔的城市公共空间里——杨浦滨江、宝山智慧湾、普陀M50文创园区、徐家汇商圈,留下了艺术家和同学们、老师们的共同创作。无论年龄,无论身份,每一个位“慧画无限”的参与者都身体力行践行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主题画的课堂教学论文(探索数字时代中的艺术精神)(2)

启动仪式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代表主办方向艺术家向振华颁发了特邀艺术家证书。来自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上海纽约大学的教师代表许彦杰、秦天,分享了他们参加往期“慧画无限”活动的感受,和对本季活动的期待。逸夫职业技术学校的师生参加了此前两季的“慧画无限”活动,在和艺术家的互动过程中,不拘泥于“作业”要求开展创作的方式,让同学们的创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也为老师们的教学拓宽了更多思路。如今在上海纽约大学互动艺术专业担任助理研究员的秦天,在大学学习期间曾经参加了艺术节艺术教育的另外一个品牌活动“学生观剧观展团”,丰富多彩的观摩和活动让她对艺术节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当得知能有机会让更多上纽大的同学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参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去,她欣然应允,将在本季的“慧画无限”活动中为艺术家的工作坊和作品创作提供支持。

主题画的课堂教学论文(探索数字时代中的艺术精神)(3)

继2018、2019年的两期活动在城市公共空间落地了师生和艺术家的共同创作之后,本期“慧画无限”活动邀请艺术家向振华,以“化像”为题,试图讨论在数字时代对艺术精神的探求,思考当下社会对交互性、包容性的渴求,并力争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在启动仪式之后的艺术对谈当中,艺术家向振华谈到,他希望以自身的创作经历为例,与师生、市民分享当今最前沿的艺术创作观念和工具,并希望他们以此为切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达。

数字化时代的艺术共创

在10月到11月期间,艺术家向振华将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多场工作坊,将自身的艺术概念解构,直观地分享给师生和市民,通过拆解其创作的人脸图形,并通过计算机AI算法组合重构,生成新的三维互动作品,将所有参与者的创意汇聚起来,为作品注入生命力,构造数字化身的海洋,以此探讨虚拟世界中人与人的关联。

由艺术家和学生团队共同创作完成的数字艺术作品,预计将于今年12月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式展出。通过“画画”的方式,学生和市民将完成协助艺术家开展创作和实践个人艺术理念的双重体验。在上图东馆艺术化的空间内,探索数字化的艺术生活方式,畅想元宇宙时代的多彩图景,成为虚拟世界的造物者,同时成就城市文化的大美育。

主题画的课堂教学论文(探索数字时代中的艺术精神)(4)

除此之外,主办方后续还将在各领域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下,让作品进入上海更多的公共空间,希望让这个充满创意和趣味的作品,与更多市民见面;并力争走向海外,向外传达当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主题画的课堂教学论文(探索数字时代中的艺术精神)(5)

2022年“慧画无限”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由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指导,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主办,欣稚锋艺术机构承办,上海图书馆、上海纽约大学协办。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徐强、阅读推广中心副主任夏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副总裁唐颖琪,欣稚锋艺术机构创始人汪斌,知名旅法艺术家向振华,MANA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创始人谢赞等领导、嘉宾出席,来自全市20多所大中小学的师生代表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作者:王筱丽

图片:主办方供图

编辑:卫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