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

1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Durmitor National Park)位于黑山共和国的西北部,面积390平方千米,是一座由冰河(分地上和地下河)形成的天然公园。主要由2,522米的博博托夫·库克峰(Bobotov Kuk/杜米托尔山脉)、塔拉河谷(Tara)、苏西卡河谷(Susca)、德拉加河(Draga)以及科马尼卡峡谷平原(Komarnica)地势较高的区域构成。其中:塔拉河谷全长80千米,最深处达1,300米,是仅次于科罗拉多(Grand Canyon)为世界第二的大峡谷、欧洲最深的峡谷、黑山最长的峡谷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遍布着溪流和湖泊,除了浓密的针叶林外,还有种类繁多的原生特色植物,共同交织出美丽绝伦的自然景观,198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1)

杜米托儿国家公园一瞥

2

杜德维卡塔拉桥(Durdevica tara Bridge,也称塔拉河谷大桥),处在连绵的群山之间,呈西南至东北向,横跨于深渊般的塔拉河峡谷,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拱桥,设计师为米贾特·特洛伊诺维奇(Mijat Trojanovic),建筑师为安东诺维奇(Andonovic)。大桥全长365米,有5个桥拱,主拱跨度达114米,桥面距塔拉河水面的高度差为172米。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2)

杜德维卡塔拉桥(红球)在黑山共和国位置图

杜德维卡塔拉桥建于1937—1940年间的南斯拉夫王国时期,建筑材料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施工克服了地势地貌复杂、汛期水流湍急、无法采取大规模机械化施工等诸多困难。建成后的大桥是当时欧洲最长、最高的钢筋混凝土公路拱桥。大桥建成后,为南斯拉夫王国取得了巨大荣誉,令世界桥梁界为之侧目。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3)

3

在二战期间(World War II,1939—1945)的1942年,这座刚刚建成两年的大桥就被南斯拉夫游击队给炸毁了。由此而诞生了一部国人耳熟能详的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其剧情就是围绕着这座桥而展开的。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4)

在二战接近尾声时,希特勒计划回撤在希腊的德军,黑山境内的杜德维卡塔拉桥是他们回撤的必经之路。为保撤军万无一失,德军提前进驻了一个团的守桥兵力。在桥上,所有护栏处安装了电网和警报系统;在桥下,距桥墩很远的周边都被布满了数不清的地雷,以防桥梁被游击队破坏。

与此同时,“老虎”率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机智勇敢,克服重重困难,在没有足够炸药的前提下,找到了桥梁设计工程师拉扎莱·亚乌克维奇(Lazar Jaukovic)。经过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战斗,最终由桥梁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大桥。

这是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故事概要。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5)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6)

4

在二战中的1941年,纳粹轴心国(Axis powers)意大利王国军队占领了南斯拉夫王国的黑山地区后,就将这座桥梁视为己方补给的重要设施予以重兵把守。1942年(根据炸桥两个月后的8月2日工程师被枪杀的时间向前推算,具体炸桥时间应在5月中或下旬),英勇顽强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工程师亚乌克维奇(影片中桥梁设计工程师的人物原型,实际上他仅是一位参与桥梁建造的工程师)的帮助下炸断一个桥拱,成功阻止了意军向纵深推进。同年的8月2日,这位工程师被气急败坏的意军枪杀在桥头,后被人们安葬在大桥的东端附近。

这是发生在1942年的真实故事。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7)

被炸断一个桥拱后的杜德维卡塔拉残桥(网络图片)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8)

工程师拉扎莱·亚乌克维奇被枪杀现场(网络图片)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9)

1946年,前南在修复大桥时,为亚乌克维奇立了一块纪念碑

5

在杜德维卡塔拉桥的西端北侧矗立着一尊半身军人雕像,这被很多国人误认为是电影《桥》中“老虎”的原型。其实从雕像下方碑文中主人的生卒时间(1915—1941)即可看出,与《桥》中的“老虎”是没有任何交集的。雕像主人是南斯拉夫王国军队工程兵中尉博日达尔·祖季奇(Barezugic,1915—1941),之所以在桥头立碑,只是因为他出生在大桥附近的一个小村庄。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10)

1941年4月6日,以纳粹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共出动80多个师(其中德国32个师、意大利40个师,其余为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武装部队)的兵力,在2,000架飞机和2,00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大举入侵南斯拉夫王国。4月10日,南军最高统帅希莫维奇将军承认南斯拉夫军队已被打散,不能组织有效的反击,但要求所有南军将士以自己的方式与敌人战斗到底。4月12日,德军先头部队攻入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王国国王彼得二世(Peter II,1923—1970)等一班人马在破城之前开始流亡到希腊、埃及和英国等国家(1970年因医疗事故而死于美国,他成为欧洲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安葬于美国的欧洲国王,直至2013年才迁葬回到故乡)。而博日达尔·祖季奇中尉的故事就发生在4月13日。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11)

彼得二世·卡拉乔尔杰像(网络图片)

南斯拉夫王国陆军第44边防师第10团接到命令,撤退到了诺维萨德(Novi-Sad,塞尔维亚西北部城市)附近。一支装备精良的匈牙利快速部队随后追上了王国军队并向其开火。南军指挥官博伊达·里斯蒂(Boidar Risti)上校准备与匈军谈判(投降),但匈军要求南军无条件投降。此时,博日达尔·祖季奇走到匈军指挥官面前并喊道:“你想要做什么?懦夫!想要在没有战斗的情况下俘虏我们?!”随后,他向自己的指挥官博伊达·里斯蒂上校说道:“我不投降,南斯拉夫军官不投降,他只能死!”此时他迅即从怀中掏出了手枪转身将匈军指挥官一枪毙命。而此时匈军坦克中的机关枪猛烈开火,博日达尔·祖季奇中尉等一批南军将士们倒在了血泊中……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12)

博日达尔·祖季奇像(网络图片)

博日达尔·祖季奇的英勇行为,受到了第25号作战(巴尔干战役)指挥官纳粹陆军元帅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Maximilian von Weichs,1881—1954)的赞赏。在当天的讲话中他提到:这位指挥官的自我牺牲是军人最大的爱国行为,这是塞尔维亚战士所固有的精神……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13)

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右)

由于博日达尔·祖季奇是南斯拉夫王国军人,很长时间不被允许立纪念碑。直至1966年,他的母亲玛丽亚在其家乡的杜德维卡塔拉桥前竖起了这尊雕像。下方的碑文中写到:

这座纪念碑是博日达尔·祖季奇的母亲玛丽亚为其所建

博日达尔·祖季奇,南斯拉夫王国军队中尉

生于1915年,1941年牺牲

你是整个民族的英雄,这座桥、这条河会一直记住你

这就是桥头军人雕像原型的真实故事。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14)

博日达尔·祖季奇雕像

6

1946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45—1963)为杜德维卡塔拉桥完成了桥拱复接。如今,年近80高龄的老桥依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杜德维卡塔拉桥体现着抵御外敌的民族象征,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63—1995)于1969年完成了电影《桥》的拍摄。与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样,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使影片在中国风靡一时。英雄的大桥,让更多的国人知道了塔拉河谷;主题曲悠扬的旋律余音袅袅,俨然唱响了中国……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15)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16)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17)

故事内容结束了,适时该在桥面上散散步,欣赏一下这里美好的景观吧:向上看看,蓝天之上条条“白线”交叉纵横;向下看看,碧绿的“玉带”穿流在层林叠翠的河谷之中;环视四周,五彩斑斓的青山上点缀着几座红顶小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大桥,构成了一幅和谐壮美的大型画卷……

杜德维卡塔拉桥现已成为黑山共和国的国家象征和旅游胜地。

“真是一座好桥!”

“真是一座好桥!!”

(亲爱的读者,您还记得这句话的来源吗?)

大七孔桥历史(八〇前的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18)

(文 摄影:王永云)

推荐阅读:

古城科托尔——陆地与海洋最美的邂逅

八〇前国人耳熟能详的杜德维卡塔拉桥,它的真实故事却鲜为人知

这个小国家的首都,市容和规模还不及国内三或四线城市,其名称也足有95%以上的国人不知道是哪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