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陵墓600多年无人敢盗(为何它的威慑力能延续600年)
在漫长的华夏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备受瞩目非凡之人称帝称王俯览天下,他们之中不少人能够运筹帷幄实现一番宏图伟业,更有甚者以九五之尊提刀上马保一方安宁,除此之外亦有几位出身非凡的“皇二代”沉迷女色、书画乃至木匠活,引后人无限唏嘘。
诸多皇帝中,朱元璋是人格魅力及其鲜明的一位,因其出身穷苦最终贵为天子的传奇经历,让明清两朝直至现在国人都忍不住在茶余饭后讨论他老人家的事迹,足见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
给地主家放过牛、当过和尚讨过饭的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深痛恶绝,也深知自己的尊贵来之不易,对于敢在自己地盘上贪污受贿的大小官员以及威胁到自己地位的政坛大佬,看老朱如何收拾他们。
贪污银两六十两以上者,杀无赦!
对于贪官污吏,朱元璋认为砍头都有些便宜这群蛀虫,于是充分发挥了创新精神,隆重推出了“剥皮实草”这一刑罚套餐,即把人皮完整的剥下来填充稻草,摆在县衙门口的土地祠用以威慑贪官。
史载第一个触霉头的是朱元璋手下一员开国大将——镇守广州的永嘉侯朱亮祖。
朱亮祖包庇犯法的当地土豪劣绅,阻挠番禺县令执法。阻挠未果后,竟然动用军队从衙门抢走了犯人,随后向朱元璋告黑状。查明真相的朱元璋明白错杀了尽忠职守的县令,着大理寺持手谕捉拿朱亮祖极其长子朱暹进京。大殿之上,朱元璋没给两人说话的机会,拿起鞭子直接抽了上去,随后宫廷侍卫跟着动手把朱亮祖和他儿子当庭鞭死!
事后念及朱亮祖是有功之臣留个全尸,朱暹及犯法的恶霸被剥皮悬挂在闹市示众。
太血腥了!太暴力了!
老朱:你们懂个篮子,哥这是威慑力。
面对在科举殿试上还满口仁义道德,一腔报国热血的有志青年,上任就秒变贪官污吏的历史怪象,朱元璋秉持着“宁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方针,从没松过口,通通让他们去死。洪武年间甚至出现一奇特的景观:跪在衙门听候发落的犯人抬头一看发现高堂之上的官老爷跟自己一样带着镣铐在办公!?
判刑的官员太多,没人办案了!从牢房里拉出来把活干完再动手。
这等坚守初心的狠劲还表现在其他诸多方面,如意识到皇权和相权相争,为了保证自己绝对的权威,朱元璋一气废除了丞相制度,发挥劳动模范带头作用把所有公务一人全包了。面对北方始终威胁自己国家安全的蒙古骑兵,朱元璋也从未想过手软,攒够了一次活动经费就立马组织远征,以消灭敌方有生力量为目的,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这是在坐正自己的统治地位之后,才能达到的军事思想境界。
朱元璋以其敢想敢做的人格魄力和绝不姑息养奸的执政铁腕,为大明建立了足够的威慑力,而他本人也得到后世英雄人物们足够的尊重。
明代
彼时举着“奉天靖难”的旗帜和侄子大打出手的燕王朱棣率领大军攻打山东济南。一位让济南铭记至今的河南书生铁铉凭借自己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带着收编而来的散兵抵抗朱棣的大军长达三月之久。面对防守严密的济南城,燕王朱棣祭出了压箱底的攻城利器——火炮。
城中军民一无援军,二无补给,即将迎来城破人亡的危机。而此时饱读诗书的铁公凭借自己的智慧在济南城上空建立了一面无形的防火墙:城墙上一夜之间竖起十几个端端正正的“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
朱棣连忙捂住自己家的炮口气急败坏的指着铁铉破口大骂。
城中瑟瑟发抖本以为要吃炮弹的士兵:啥???
铁公:你们懂个篮子,这是威慑力。
纵览有明一代,坐落在南京的钟山因太祖陵寝——明孝陵的存在,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神圣不可侵犯之禁地。几乎是犯了大逆篡位的朱棣在把侄子朱允炆赶下皇位,意欲入主南京之时,就被大学士杨荣当头一问“殿下是先入城还是先谒陵?”朱棣顿悟,还是先去向自己老爹解释说明情况。
清代
顺治元年六月,清世祖派大学士冯铨拜谒明孝陵。顺治十七年,命礼部每年春秋两季差官员祭明孝陵和历代皇陵,以此笼络汉族臣民的归顺之心。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有五次到明孝陵拜谒朱元璋,并且每次在享殿焚香祭酒时康熙均行“三跪九叩”大礼,历史记载当时围观的数万江南民众,无不因其举动感激涕零。乾隆皇帝效仿其祖父也曾六次巡游江南且六次拜谒明太祖陵寝,这无疑算是清朝皇帝为了拉拢汉族民众,宣传满汉一家的怀柔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皇帝第三次祭明孝陵之前有官员谏言皇上再行“三跪九叩”之大礼似有不妥;但康熙执意不听,说道“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并挥笔御题“治隆唐宋”四字歌颂洪武大帝之文治武功对天下的影响超越了唐太宗和宋太祖。康熙的四字御题由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时任“江南织造”的曹寅刻立一块石碑在明孝陵碑殿保存至今。可想而知在场的江南臣民,感慨江山易主之余,还念明太祖得一后辈雄主此番尊崇,心中仇恨定然烟消云散。
曾经入关时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震慑汉族人民的满清皇帝,在经过一番励精图治有了自己的业绩之后,还是要谦虚的给前朝太祖足够的尊重才能留住天下人的心。
康熙大帝:没办法,人家有威慑力。
近现代
孙中山先生更是异常敬重朱元璋了。
朱元璋因其扫平元室、驱除外族,让华夏重回正统而建立了不朽功业。但天命弄人,明崇祯皇帝自尽煤山后,满清入关,九州又被异族统治。孙中山大半生的革命目的也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一重要使命,事实上孙文也只圆满完成了这一使命,后面既没有创立理想之民国,也未实现“平均地权”。
清帝宣布退位、向参议院辞职以后,孙中山率“国务卿士,文武将吏”前往明孝陵拜谒朱元璋,告慰自己完成多年的夙愿。他感慨钟山壮阔,底蕴深厚,曾说“死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安葬躯壳尔”,因而辞世后也葬在钟山山麓,与洪武大帝遥遥相伴。
日本侵略者攻占南京之后曾在这座城市犯下过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但对于明孝陵他们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孝陵宝顶的南墙之上,端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正楷汉字,刻痕犹新,有人考证是民国时陵区管理员所刻,具体用意无从得知。笔者推测这七个字大概是南京城破,时人提醒日本人这封土之下所葬之人的身份。日本人深谙中华文化,他们知道同为外族入侵,之前的满洲人是如何做的。
现如今我们去南京乘地铁去往明孝陵景区游览必要经过两站即下马坊和孝陵卫,这两处古地名也颇有来历。
下马坊是明孝陵入口处的一座石牌坊,坊额正反两面均刻有“诸司官员至此下马”六个楷书字,作用不言而喻,可想见明朝时无论官职多大,又或是皇亲国戚,甚至皇帝本人,行到此处都要下马下轿,以保持禁区内的庄严肃穆和对开国太祖的尊敬。而行此礼节的众多人中更是包括后来的康熙和乾隆两位清朝皇帝。
孝陵卫是一支护陵军队的名称,这只军队在明朝时期属于独立编制,不同其他营兵混同调拨,专职护陵。从洪武直至崇祯年间,孝陵卫俸禄、供养皆有保障,军官及士兵代代世袭。清军入关后,仍设置部门护卫和修缮明孝陵;民国时明孝陵划入孙中山陵园保护区,一并受专人保护。建国以后,明孝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法律法规保障明孝陵的安全。其实,孝陵卫虽然成为了历史,但它的任务却一直有人接手。
正如沉睡在宝顶下的朱元璋,他的威慑力虽然在渐渐淡化,但这个铁腕治国的杰出帝王留给我们民族的不屈不挠、俾睨天下的精神,那种奋力把乾坤往正面扭转的坚持,会在我们之间口口相传。
作者:李凌峰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