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回避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你又双叒吃撑了)

刻意回避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你又双叒吃撑了)(1)


相信点进来的朋友都经常吃撑到,而且体型……

算了,不打击你了。毕竟,这真的不是你的错。

中国人们吃饱真的没几年。

其实全人类都刚刚吃饱没几年。

甚至有人到了现在还在挨饿。

所以我们对食物有着天然的执着欲望,这真的不怪你。


大写的(壹)

贪吃是刻入基因的本能

人类在过去的几十万年里几乎从来没有吃饱过。为了生存,我们每个人都携带着玩儿命吃的基因。

只要你身体没什么问题,你一定会热爱各种高热量的食物。事实上不只是人,几乎所有的食肉动物、杂食动物,都超爱糖分和脂肪。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人类天生带着吃到撑,胖到死的基因。因为那些“瘦子”早都在几十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饿死光了。


大写的(贰)

高兴也吃,不高兴也吃

除去爱吃的本能,很多时候我们还会“情绪化进食”。

当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很多小伙伴会吃点蛋糕、糖果、巧克力之类的东西。我们美其名曰:甜蜜的味道可以制造快乐,抵御痛苦。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高热量食物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没错,又是多巴胺。虽然它是主导兴奋,而并非真正的快乐。但是多巴胺飙升的感觉真的是爽呆了。

开心的时候当然也要吃了,这么开心怎么能不吃点什么?

更多更多糖和脂肪,更多快乐。


大写的(叁)

吃得太快,来不及感觉到饱

饿是什么感觉呢?胃里面空空的。

很饿是什么感觉呢?胃里面不只空,还有点难受。

饿得要死是什么感觉呢?头晕眼花,心跳加速,要死的感觉。

当你饿的时候,你当然没什么心思细嚼慢咽。

狼吞虎咽才是“饿货”面对没事的正确打开方式。

但是,亲爱的。如果想让大脑知道你吃饱了,可不是把胃填满就可以了。毕竟喝凉水也能把胃填满。

大脑要的是血糖升高。这样它才知道——OK了,有获了,不会饿死了。

但是但是,血糖升高是需要时间的。

消化、分解、吸收、运输……

等你感觉到饱的时候,你已经吃撑了。


大写的(肆

不吃撑的锦囊送给你

首先,你要明白,你真的不需要吃那么多。告诉自己,现在已经有足够多的食物可以随时取用,不需要囤积那么多脂肪。

其次,当情绪来了,想要吃的时候,提醒一下自己。告诉自己,想清楚哦!这是情绪化进食,不是身体需要的。

第三,饿不死你的,你慢点吃,慢点,给大脑点时间。

最后,先喝点水。也许你只是渴了。口渴和饥饿的感觉很像,别搞错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