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紧急寻人乘坐这趟车立即报告(上海人拨这个号)

你们知道吗?上海有一种特殊的“救护车”,虽然外观和普通的120救护车无异,但功能却大不相同,主要用于一些非急救病人的转运。

大家都知道家里的病人,紧急送医可以打“120”。但类似腰椎、胸椎等手术后康复出院的病人,在出院回家这条路上的难题,该如何解决呢?

2018年4月,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开通962120康复出院专线!就专门用于分流上海区域内非急救转运患者。

上海紧急寻人乘坐这趟车立即报告(上海人拨这个号)(1)

两年来,“962120”运转情况如何?

对非急救服务市民们都提出了哪些需求?

“962120”能否满足这些期待和需求?

近日,记者实地跟车体验调研

“不管开车打车,都不如这个方便”

记者探访的首站是中山医院。12月9日是64岁的熊老先生出院的日子。他刚动完小肠疝气手术,勉强能在平地行走,但无法上下楼梯。出于安全考虑,早上8点多,他的儿子熊双全拨打了962120,申请接送回家服务。

这不是熊双全第一次接触非急救服务。他告诉记者,一年前自己的妻子产后出院,也曾预约过962120接送服务。“不管开车还是打车,肯定都不如这个方便。”三小时后,一辆非急救转运车出现在中山医院外科大楼的门口。

上海紧急寻人乘坐这趟车立即报告(上海人拨这个号)(2)

962120转运车

这辆转运车的车身标注着应急出院预约电话“962120”的字样和二维码,但外观与普通120救护车无异,只是车里的内部结构更为简单

医疗设备方面,只保留担架车、氧气瓶和用于骨折固定的保护气垫;

中门门口是行李摆放处,方便出院病人放置随身物品;

三个座位可以容纳一名担架员和两名病人家属。

记者了解到,这是非急救转运车的“标配”,一般都是从120救护车改造而来的。驾驶员姚腾辰入行六年了,以前在急救车上担任急救员。962120开通以后,他被调来驾驶非急救转运车。

上海紧急寻人乘坐这趟车立即报告(上海人拨这个号)(3)

告知单

熊双全落座后,签署了一份告知单,上面说明“本车无法提供任何医疗急救措施”,需要病员或近亲属“愿意承担可能存在的转运风险”。转运车毕竟只有接送出院的功能,提前将之告诉病人家属,可以避免后续很多医疗纠纷。

25分钟后,车辆到达闵行区漕宝路上的一个老小区。三名非急救人员一路将老先生抬上六楼,这一单的费用一共是167元。

这一天,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姚腾辰一共跑了6趟车。他告诉记者,非急救人员平均每天会接到七八个单,不能确定具体跑多少趟,要看距离远近。

90元起步“性价比”颇高

下午5点之后,非急救转运服务就结束了吗?记者走进位于宜山路上的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

急救中心副主任解炯告诉记者,为满足部分市民的夜间转运需求,今年年初专门配置了一辆非急救转运车,在晚上6点到次日9点提供非急救转运服务,现已增加到3辆转运车,明年将增加到5辆车。

上海紧急寻人乘坐这趟车立即报告(上海人拨这个号)(4)

962120专席

在急救中心总指挥调度中心,记者看到,962120与120的调度都在同一间大厅。工作人员说,接线员不少都做过医疗业务,他们能根据市民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给予一定指导。

记者了解到,急救中心每天能接到1200-1300单业务,其中,非急救业务有200单左右。962120一天能接到1000多个来电,不少人是打了三、四次电话反复确认的。

“我们已经改进了预约服务,预约比例占到7成。”解炯表示,目前,962120热线系24小时可预约电话,原则上需提前一天预约。“若市民出院当天拨打电话,急救中心在完成预约任务的前提下,会尽量安排完成非急救服务。”

病人如何了解派车时间?工作人员说,系统会在发车后通过短信方式告知病人。但在记者跟车探访中,熊双全表示,没有收到相关短信。“安卓手机可能会把我们的短信当作垃圾信息进行拦截。”驾驶员姚腾辰遇到过很多类似情况,根据中心的规定,非急救人员到达病房后一般只能等待5到10分钟,超时就会撤单,以免耽误后续任务。

“我们也在做进一步的预约优化工作。”解炯说,未来预约时间将有望精确到小时内。另外,急救中心也在改进服务范围和资源配置。非急救业务已从中心城区逐步拓展到全市范围,服务车辆也从28辆将增加到40余辆。

跟车探访中,记者得知患者得到非急救专业服务的“性价比”颇高:90元起步,超过3公里的,每增加1公里加收7元;等车费每半小时80元。一位使用过962120服务的市民告诉记者,有三位人员提供专业而便捷的服务,驾驶员和担架员都有BLS(基础生命支持)证书,“这一路算下来是很划算的”。

赢得好评同时投诉意见也不少

但就是这项“很划算”的服务,在赢得好评同时,也收获着不少投诉意见。梳理这一年的”12345”热线,在非急救服务这块领域,市民意见主要集中在预约不畅、能否延长接送服务时间等问题。

为此,962120也在不断探索,努力提升服务。值得高兴的是,本市已经开始尝试主动改革。急救中心已开始从社会上招聘非急救人员,未来还会进一步探索车辆社会化运营。

责任编辑 邓清元

实习编辑 杨林雨

来源 新闻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