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两个地名(安徽居然有两个)
说起芜湖,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芜湖市,可你知道吗?安徽实际上有两个“芜湖”,除了“芜湖市”,还有个“芜湖县”!
芜湖县别名鸠兹、新芜,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南邻宣城市,西南接南陵县,东北与当涂县交界,西北毗邻芜湖市区。
芜湖县于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置县。境内有楚王城、南唐九十殿、北宋东门渡官窑、南宋珩琅塔等古迹。清朝时,芜湖与九江、无锡、长沙并称全国四大米市。
原来,我们常说的芜湖米市,起源竟是芜湖县,解放以前,芜湖也多以“县”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
那么,我们今日常说的“芜湖市”,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就要说一说解放后的芜湖史了。
1949年4月24日,芜湖县解放。
5月,以芜湖城区与其近郊成立芜湖市,属皖南行署,芜湖县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
1950年撤销芜当专区,芜湖县直属皖南行署。
1953年2月,改属芜湖专区。
1959年1月芜湖县和芜湖市郊区公社合并,成立芜湖市郊区人民公社联社,对外保留芜湖县名称。
1960年1月撤销联社,市郊区划出,芜湖县仍属芜湖专区。
1971年1月,原宣城县8社2镇划属芜湖县。3月,县治迁湾沚镇。
1980年1月,县改辖于芜湖市,至1989年行政隶属未变。
从解放后至今,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撤销、改属、合并、改辖,人类折腾得不亦乐乎,伫立在芜湖县中的风景名胜,则积淀着时间的魅力。
敏灵观
南唐时期,花桥镇的富户人家为求神灵保佑,希冀风调雨顺,共同捐资建造了道教庙宇——敏灵观,供奉“治水英雄”祠山大帝张渤等神像。
北宋以后,九十殿已成为南北交通之要冲,九十殿日趋香火鼎盛、人气兴旺。那一时期,纷纷赶来做生意买卖的也越聚越多,这里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条小街,村落由此渐具规模,人们借庙宇之名给起了个村名叫九十殿村。
九十殿为晚清重建,历史积淀丰厚,道教文化璀璨,芜湖县道教协会就设在这里。
这里是安徽省道教活动场所之一,又是苏南、沪、浙北、皖南、赣北等地区仅存的祠山庙宇,在建筑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
胡氏宗祠
位于宣潭村北面的胡氏宗祠修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朴的徽式建筑,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屋内有一排排高大的红漆木柱,正中的墙壁上赫然写着醒目的“孝”字。
1909年,芜湖县第一所近代农村小学——两斋小学在此诞生,1946年秋,芜湖县第一所农村中学———“芜湖县私立白连中学”在此成立。
先辈的福祉庇佑着胡湾的子孙后代,这里不光是祖宗的祭堂,更是一代代胡湾孩子上学的学堂。
据不完全统计,自1909年截至建国,由宗祠走进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学子多达百人,其中19人成为国内外大学教授,36人从事高尖端科技工作,授博士、博士后学位者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5人。
胡湾村因此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教授第一村”。
官巷村
六郎镇官巷村历来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上曾经有13人同朝为官,由此得名的十三官巷遗址尚存。
传说陶氏于明初一连三朝出了十三位官员,同在朝中为官,平时就住在衙门,各司其职,极少见面。
只是逢年过节时都要回家省亲,这时就遇上尴尬事儿了。按朝中礼数,官阶低的应先对阶高者施拜礼;若按族中规矩,晚辈该现行跪拜尊长。
可问题是,往往是辈分小的官阶高,谁先拜还真是个问题,这种礼仪上伦理上规矩都不可逾越也不可或缺。
后经议定,各修一条小巷直通大道,以便避让。小巷因是官员进出走道,便叫官巷,十三位官员就有了十三官巷。
除了这些名胜,芜湖县还有陶辛水韵、和平生态园、珩琅山等美丽的地方,当我们感慨芜湖市的迅速发展时,也不要忘记芜湖县的悠久历史和人文魅力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