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犇演过多少电影(为活命当上童星的牛犇)
牛犇在电影《牧马人》(1982)中的影像
在银幕上,牛犇扮演的大抵都是配角。但不管戏多戏少,表演一向认真,有时那怕是只有一、二个镜头的戏,他也千方百计想法使那点戏“闪光”,给观众留下印象。
牛犇从1945年11岁作为一名童星上银幕,至今70多年来,已经参加拍摄了《圣城记》(1946)、《海誓》(1949)、《龙须沟》(1952)、《海魂》(1958)、《沙漠追匪记》(1959)、《红色娘子军》(1961)、《燎原》(1962)、《天云山传奇》(1980)、《牧马人》(1982)和《泉水叮咚》(1982)、《棋王》(1988)、《假大侠》(1989)等近100多部影片。
牛犇在电影《红色娘子军》(1961)中的影像
牛犇在电影《沙漠追匪记》(1959)中的影像
几十年来,牛犇扮演的无数个角色,几乎全是配角,如村童、车夫、农民、艺人、战士、牧民、乞丐、工人等等,有的甚至只有一两个镜头。然而,不管戏多戏少,他都竭尽全力,一丝不苟。
在他看来,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这种严肃的创作态度融贯着他的每一个角色、每一部戏。
更为可贵的是,他的表演幽默风趣,松弛自然,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都能站住脚。
牛犇在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中的影像
牛犇今年整整88岁了,从童星到郭扁子,走过了一条并非平坦的道路,在影坛内外还留下了一些十分感人的故事。
【牛犇待养子胜似亲儿】
牛犇有两个亲生儿子,一个养子。这养子叫谢恩。小谢幼年之时父母不和离婚,从小就跟着当城建工程师的父亲相依为命,上学后和牛犇的大儿子是同学,两人经常来往,非常要好。
左二起为牛犇、刘烨和牛犇的二儿子王侃
牛犇对小谢的聪慧、诚实也留下了好印象。在小谢十四、五岁的时候,父亲病故了,成为一个孤儿。牛犇得知这一不幸消息后,很为焦急。他感到这孩子尚未成年,还需要有人照顾,就去安慰谢恩说:“我将尽力帮助你。”
其实,牛犇和谢家并无亲戚关系,连谢恩的父母都没有见到过,自己家里的经济也不宽裕。
左起:牛犇、程之、铁牛
但他说到做到,那些年来,凡是给自己儿子买衣服或添置其他什么东西,总有谢恩的一份,并亲自帮小谢妥善地安排了工作和生活。
牛犇还把家里的钥匙交给小谢,让他随时可以来,要他节假日必须回家来一起过。在思想上也象对待自已的孩子一样严格要求。
牛犇在电影《球迷》(1962)中的影像
谢恩虽然是个孤儿,却一直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亲热地叫牛犇为“爸爸”,后来谢恩连交朋友都要经过牛犇的“批准”。
那么,牛犇为什么会特别同情谢恩呢?他曾经说过一句话:“谢恩这孩子有我的影子。”
牛犇年少时在香港留影
【谢添一巴掌把他打进电影圈】
原来牛犇并不姓牛,他的真名实姓叫张学景,1935年7月9日出生于天津一个小职员家庭,6岁时就父母双亡,跟着哥哥从天津老家流落到北京。
他曾经过着饥寒交迫的流浪生活,受尽了百般的磨难。日本投降后他哥哥被“中电”三厂雇佣去开汽车,他们得以住进该厂宿舍大院。
牛犇和谢添(左)
当时他虽已十岁出头,由于营养的不足,健康的不良,长又矮又小。小巧玲珑,又手勤脚快,乐于助人,哪家有跑腿的事,他都抢着去做,很得人们的喜爱。人们也乐于帮助他。
就在1945年,住在同院的天津同乡谢添(1914-2003),得知沈浮(1905-1994)导演的《圣城记》还缺一名扮演村童小牛子的小演员,就推荐了他。
他第一次参加拍摄的是掩护游击队的二段戏:“小牛子跑来报讯,游击队员丢下抽了半截的香烟匆忙逃跑,日军追来见烟生疑,小牛子急中生智把半截烟捡起来放在自已嘴上,倒背着双手走去……”
戏不多,但要求做到表现出“外表笃定,内心害怕”的样子,表演难度是比较高的。导演沈浮发了开拍令,牛犇怯场演不出,大家都很急,谢添在旁上去就给了一巴掌。
牛犇和李丽华在电影《海誓》(1949)中扮演一对姐弟
这一巴掌果然奏效,打走了这位初入摄影棚者的紧张病。富有经验的导演,抓住机会,抢时间拍下了这场戏,事后还称赞他很会演戏。
【在前辈提携下表演获得进步】
《圣城记》的演出成功,“小牛子”这个名字就在“中电”三厂传开了。
但实话说,牛犇不是冲着做明星来的。他做演员,为的是吃饭,为了活命。
接着,《甦凤记》(1947)、《天桥》(1947)和《满庭芳》(1948)等影片都相继请他担任角色,“小牛子”成为人们瞩目的童星,并被喻为“前途似锦”的“天才童星”。
后又经白杨(1920-1996)推荐,赴香港参加张骏祥(1910-1996)导演的《火葬》(1948)的拍摄,在影片中和白杨配戏,扮演小丈夫一角。
牛犇在电影《龙须沟》(1952)中的影像
临行前,他去找谢添给他起个艺名。谢添从字典上找到一个“犇”字,就高兴地说:“你是演小牛子走上影坛的,再给你三条牛,就犇吧!”从此,牛犇两字就出现在银幕上。
在香港,牛犇得到白杨、张骏祥、吴祖光(1917-2003)、吕恩(1921-2012)和陶金(1916-1986)等许多前辈的关爱。
牛犇在电影《龙须沟》(1952)中的影像
牛犇至今忘不了居住在吴祖光家的日日夜夜,他工作那么忙还经常亲自为自己铺床、准备生活用品;也忘不了在张骏祥家包饺子,如家人般亲亲热热过年的景象;有一次,他半夜里从床上滚下来,是陶金把他抱上床,而他还没有醒来,第二天成为大家的笑谈……。
牛犇和于是之在电影《龙须沟》(1952)中的影像
他们还安排他白天到香岛中学去读书学文化,晚上拍摄电影。
在港四年,他参加拍摄了《火葬》和根据长篇小说《虾球传》改编的《春风秋雨》,以及《血海仇》(1951)、《诗礼传家》(1952)和《狂风之夜》(1952)等多部影片。
在众多前辈的熏陶和直接帮助指导下,他的表演技艺得到了逐步提高,开始摸到了表演艺术的门路。
牛犇在电影《龙须沟》(1952)中的影像
他的文化知识,也是在香港学习打下的基础。
1951年底牛犇跟着大光明影业公司从香港回到上海加入了长江影业公司,牛犇又应邀去北京参加电影《龙须沟》(1952)的拍摄,于是之( 1927-2013)是主演。
拍完《龙须沟》又回到上海,成了上影演员剧团的演员。
牛犇在电影《龙须沟》(1952)中的影像
牛犇从一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流浪儿进入影坛、走上银幕,成为童星,成为广大观众欢迎的演员。那些前辈们不仅教会了他演戏,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做人。
后来牛犇将心比心,以自己的心温暖着谢恩以及更多人的心。这也就是他说的“谢恩这孩子有我的影子”的含意。
牛犇和妻子王惠玲
【和女友在猪圈旁吃蛋糕】
长期以来他在水银灯下,可谓全神贯注。后来,即使离开了电影厂,不管是做工还是务农,他都一如既往拿出拚命干的精神。
20世纪50年代末,他曾经主动要求下放去当农民,在上海郊区生产合作社和一名助手搭挡,饲养130头猪。他养的猪,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好,还学会了给母猪接生。
牛犇在电影《沙漠追匪记》(1959)中的影像
半年时间他所得的工分,比本社最强的劳力还多一倍。当时他还没有结婚,女朋友王惠玲拎着大蛋糕去探望,他正在清扫猪圈,两人就在猪圈旁吃起蛋糕来。
文革中他受贬被送到一家生产合成胺的上海染化八厂“战高温”,当了7年的工人。7年中,他跟着三班倒顶班劳动,没有出过一次事故。
牛犇和孙道临在电影《南岛风云》(1955)中的影像
更为可贵的是,他虽然有腰伤,健康欠佳,还是力争出勤。
有一天,刚要出门去上中班,突然一阵头昏就摔倒了,邻居里弄干部把他扶起来,并替他打电话到厂里请病假。当他清醒过来后,还是挣扎着换乘三部车,赶了一个半小时的路去上班。
牛犇和冯喆在电影《沙漠追匪记》(1959)中的影像
他迷迷糊糊进了厂门,还没走到医务室,就扒在一辆脚踏车上休克了。他就是有这样一股韧劲和拚劲。因此:每到一处都博得人们的欢迎和爱戴。
在当时他可以算得上是名演员了,但却一点架子也没有,而且简直是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他敬重生活中的强者,也了解弱者。这也是他表演上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牛犇和丛珊在电影《牧马人》(1982)中的影像
在《牧马人》拍摄中,牛犇不仅自己努力演好郭扁子,而且做了许多“分外事”。
和他搭档扮演郭扁子妻子的牛凤英是话剧演员,对电影拍摄次序上的颠来倒去,表演情绪上的不连贯,很不适应,他就耐心地帮她设计动作,诱导她进戏,有的片段,和她一起排演数十次之多。
牛犇和朱时茂在电影《牧马人》(1982)中的影像
对于初上银幕的丛珊和青年演员朱时茂,牛犇按照导演谢晋的意图,循循善诱,帮他们找准人物关系,推敲细节,排练小品,使他们的演技得到提高。
气质上的接近,精神世界的相通,以及演技上的娴熟,是牛犇能够塑造好的郭扁子的关键所在。
牛犇在电影《牧马人》(1982)中的影像
【牛犇与郭扁子的相通之处】
《牧马人》上映后,牛犇收到了许多信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观众把对角色的崇敬心情转移到演员身上来了。”
是的,最早崇敬这个角色的还是牛犇自已:当他第一次读到剧本时就感动了,就爱上了这个角色。在那场内乱灾难中,他的经历、他的心灵。也恰如郭扁子似的善良、坦荡。
牛犇在电影《牧马人》(1982)中的影像
说起来,郭扁子还是牛犇饰演的所有角色中第一个带有喜剧色彩的人物。然而,成功却并非偶然。牛犇对郭扁子太熟悉了。
“十年动乱”中,他受到过“郭扁子”的保护,遭冲击时,他被一位置景工人藏在劳保用品橱里才躲过了更惨重的打击。
牛犇在电影《红色娘子军》(1961)中的影像
而他自己也当过“郭扁子”,以同样的方式掩护了白杨和王丹凤(1924-2018);在一次批斗徐桑楚(1916-2011)、齐闻韶(1915-2001)和谢晋(1923-2008)等人的大会上,就在“造反派”挥舞皮鞭时,他勇敢地刷出了一张大字报:“要文斗,不要武斗!”
正是这个大字报,让他得罪了“造反派”。当晚,他就被“揪”出来,打伤了腰骨。
牛犇和孙景路在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中的影像
于是他从“革命群众”的行列中除名了,后来又被发派去给遭受隔离的“牛鬼蛇神”送饭。他了解他们,同情他们,千方百计照顾他们。
每餐都在食堂开门前就去把饭菜打来,尽可能使他们吃到热饭、热菜。但是,隔离房有十五、六间,每送一个都要开锁、端进、上锁,送到后面饭菜都凉了。
牛犇在电影《沙漠追匪记》(1959)中的影像
他就想办法在隔离房前面生个火炉,把打来的饭菜先摆在火炉上,再逐个发送。寒冬腊月,保证了这些被斥之谓“反动权威”的人们,都能吃到热的。
这一切,仅仅是牛犇人生途程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在那种情况下,他能够做的、已经做到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就在这些“微不足道”的行为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心是和“郭扁子”相通的。
牛犇在电影《球迷》(1962)中的影像
当他的妻子王惠玲读到《牧马人》剧本时就说:“他和郭扁子太相像了”。
牛犇却说:“生活中像郭扁子这么善良纯朴、聪明智慧的人太多了。”
如果我们把镜头的距离再拉开,从更大的角度来观察,就可以发现牛犇塑造郭扁子形象的成功,绝非仅仅是“角色对路”,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而是和他长期的、丰富的生活积累有关。
牛犇在电影《牧马人》(1982)中的影像
【电影界的“二传手”】
1983年,牛犇因在《牧马人》里出色地饰演了郭扁子而获得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的荣誉。
后来朱时茂也常常会提到当年拍摄《牧马人》时得到牛犇的帮助和指点。凡是和牛犇合作拍戏的年轻演员都有这样的深切体会。
祝希娟、宋佳、邬君梅、余慧都曾提到牛犇的帮助。谢晋导演曾多次称赞牛犇是电影界的“二传手”。
牛犇和导演谢晋
导演谢晋1983年在授奖活动的学术报告中提到演员的修养时说道:“我曾经拍过好几部有骑马场面的戏,可是每次骑到快处都要找替身;只有牛犇在《红色娘子军》里的快骑是他本人骑的,还是一个紧急送信的场面,马不停蹄他就飞身下来了。”
牛犇和冯喆在电影《沙漠追匪记》(1959)中的影像
牛犇骑马是在1958年拍《沙漠追匪记》时学会的。他用心记住了要领,一上马时,教骑的哈萨克族骑兵就以为他会骑,一个唿哨,马飞一般地跑了起来。
几圈下来,牛犇两腿的皮都因用力夹马肚而擦破了,渗出血来。人们方知他原来不会骑马,但此时,他却又学会了。
牛犇和崔嵬在电影《海魂》(1958)中的影像
拍摄《飞刀华》(1963)时,牛犇演神鞭手华少雄。每天半夜在家门前的人行道上甩长鞭,不到一个月就练成了一手“神鞭”。
至于他的绘画、针线、钳工活儿,乃至烹调手艺,在电影演员中都是少见的。
牛犇自小便是职业演员,他从没有专门花时间去学习这些生活知识和本领,只是在平日敏锐的观察和模仿中,逐渐学得的。
牛犇在电影《海魂》(1958)中的影像
【曾为评级定薪闹情绪】
著名配音演员孙渝烽曾撰写了一篇长文《电影界的“小老前辈”牛犇》,其中就讲到一件趣事:
1957年,他和赵丹(1915-1980)、刘琼(1913-2002)、崔嵬(1912-1979)等人在外地拍摄电影《海魂》,正好赶上都在搞评级定薪。
而牛犇是童星出道,所以工资算比较高的,当他知道自己的文艺级别时,认为组织上把自己定级太低,所以在拍摄时候时常有些情绪。
左起:牛犇、崔嵬和赵丹在电影《海魂》(1958)中的影像
其实当时也感到不公的刘琼却并没有过多的表露,论资历和影响力,在上影厂除了金焰(1910-1983)、赵丹外,就属他了,连白杨都要比他晚几年出道。
但刘琼的文艺级别要比金焰、赵丹及白杨低好几级。
在《海魂》的拍摄现场,赵丹总对牛犇说:“小牛子别闹情绪,拍戏要紧。”
牛犇在电影《海魂》(1958)中的影像
有一天夜里,黄宗英(1925-2020)给赵丹寄生活费来了,赵丹对牛犇等几个年轻演员说:“走,今天我请客去喝啤酒。”
那天夜里赵丹语重心长地对牛犇说:“观众喜欢一个演员不是因为你的级别,而是你的戏演得好。别闹情绪了,好好演戏才是最主要的,有些事一定要看得淡一些,小老弟记住我的话。”这席话牛犇终生难忘。
牛犇和王心刚在电影《红色娘子军》(1961)中的影像
【83岁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牛犇曾一度想,尽力做一个好人,当一位好演员就够了。
2002年,刘琼去世。到追悼会上,牛犇才知道,老朋友早已在1983年实现夙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牛犇接受采访时的影像
2007年,孙道临(1921-2007)去世,乔奇(1921-2007)去世;2008年,谢晋去世。牛犇送别老友。他们都是电影史上熠熠生光的名字,也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这时的牛犇才意识到了入党的问题。直到2016年拍摄《邹碧华》(2017)时,剧组杀青之际,他终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牛犇的入党介绍人是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和秦怡(1922-2022)。
病中的秦怡,在华东医院写了字条,托上影演员剧团支部书记带来她的意见:“牛犇是个好同志,是个好同志。我愿意是他的入党介绍人,我相信他也会做得很好。”
2018年6月6日,在“我的电影党课”启动仪式上,83岁的牛犇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心中埋藏了70多年的心愿。
- 才子型的“千面人”谢添,《马路天使》戏份被删,蝉联“百花奖”
- 康泰用生命在演戏,到部队体验生活读烈士的诗句,妻子形象成谜
- 达式常66万票当百花影帝,边骑车边和影迷聊天,与妻子恩爱56年
- 因入篮球队而进影坛,周总理一个电话,请他退出“二十二大”名单
- 《一江春水向东流》让陶金名利双收,险些背叛婚姻,最终白头偕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