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职人员犯罪可以开庭吗(公职人员犯罪一定会被开除吗)

公职人员犯罪后,其最关心的就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会不会被开除公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以下简称《政务处分法》)第14条的规定,对犯罪的公职人员,应给予何种政务处分,已经明确作出了具体规定,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国家公职人员犯罪可以开庭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国家公职人员犯罪可以开庭吗(公职人员犯罪一定会被开除吗)

国家公职人员犯罪可以开庭吗

公职人员犯罪后,其最关心的就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会不会被开除公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以下简称《政务处分法》)第14条的规定,对犯罪的公职人员,应给予何种政务处分,已经明确作出了具体规定。

一、公职人员犯罪应当开除的情形

1.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予以开除。

换句话说,故意犯罪的公职人员只要被判处了主刑,当然也包括缓刑,都会被直接开除公职。

法律小知识:

(1)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醉酒驾驶机动车所触犯的危险驾驶罪就是典型的故意犯罪。

(2)刑法中的主刑一共在五种,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3)缓刑主要是指拘役缓刑、有期徒刑缓刑两种。

2.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予以开除。

换句话说,即使公职人员是过失犯罪,只要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刑期超过三年,因需要在监狱服刑而无法正常履行职责,所以应当给予开除公职。(有人会问,那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会被开除吗?这个问题在下面会继续讲解)

法律小知识: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罪就是典型的过失犯罪。

3.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予以开除。

换句话说,公职人员无论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只要被法院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就会被直接开除公职。

法律小知识:

(1)剥夺政治权利:刑法中的剥夺政治权利,是以剥夺政治权利这种资格为内容的,具有明显的政治性。从刑法规定看,剥夺政治权利既可以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2)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一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是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是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四是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二、公职人员犯罪可以不予开除的情形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

换句话说,公职人员即使过失犯罪,法院也只是判处了管制、拘役、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包括缓刑),原则上也应开除公职。

当然,有原则就有例外,也就是案外特殊情况。笔者在中纪委网站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该文章对什么是“案外特殊情况”进行了具体描述。可考虑保留公职情形:一是政治素养较好,业绩突出或者曾作出重大贡献,保留公职有利于地区、行业事业发展;二是专业技术水平高,在本地区、本行业或者本领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型人才,成果丰硕,保留公职有利于继续作出贡献、服务群众的;三是具有家庭困难、身体不好、临近退休等特殊情况,开除公职可能严重影响生活的;四是涉及国防、外交、民族、宗教等极个别特殊案件,需要保留公职;五是保留公职可以充分体现执纪执法综合效果的其他情形。

(因为该内容来源于中纪委网站,所以在实务中有一定权威性)

三、公职人员犯罪予以撤职的情形

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换句话说,公职人员因犯罪只是被判处罚金,或者被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的,就可以不予开除。但造成不良影响的,就会被开除。

法律小知识:

(1)罚金:是指法院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罚金属于财产刑的一种。在中国刑法中是一种附加刑。

(2)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不具备起诉条件或不宜提起公诉,作出的不将案件移送法院进行审判而终止诉讼的决定。不起诉三种,即分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证据不足不起诉。

(3)免于刑事处罚:是人民法院认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因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判决免予刑罚的一种处罚,是有罪而免罚,仍然构成刑事犯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