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唐代建筑(探寻山西老建筑)
五台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总面积592.88平方千米。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佛教四大名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是山西五台山 、 浙江普陀山、 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 观世音菩萨、 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
佛教四大菩萨
佛教中四大菩萨,指的是 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菩萨是古代印度语的译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发大心愿的人。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而高于罗汉。菩萨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佛一起教化众生,传播佛法,普渡众生。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山西五台山的文殊道场,浙江普陀山的观音道场,四川峨嵋山的普贤道场和安徽九华山的地藏道场地,故称为 “佛教四大名山”,而且从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
佛教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五台山,最早称五峰山。五台山五座主峰,东台、北台、西台、中台为一列山脉,南立为峰。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它并非一座山,而是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最高的海拔3061米。其中的五座高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
五峰分别为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二千七百九十五米,顶端若鳌脊,环周三里,建有望海寺。南台名锦绣峰,海拔二千四百八十五米,顶端若覆盂,环周一里,建有普济寺。西台名挂月峰,海拔二千七百七十三米,顶平广,周二里,建有法雷寺。北台名叶斗峰,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为“华北第一峰”,其顶平广,周四里,建有灵应寺。中台名翠岩峰,海拔二千八百九十四米,顶平广,周五里,建有演教寺。该峰与北台、西台接臂而座,南眺晋阳平川,北俯雁门雄关。巅峦伟峙,翠霭浮空,故名翠岩峰。
五台山优美的自然景色,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在古代曾称为“清凉山”,东汉年间,由印度东来的两位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在这里建造了中国第二座寺庙灵鷲寺(第一座为白马寺),即今天的显通寺。后经历代不断扩建成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位列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并与印度鹿野苑、尼泊尔蓝毗尼花园、拘尸那迦、菩提伽耶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五台山最大的一座寺庙:显通寺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山上的寺院有青庙和黄庙之分:青庙是汉传佛教寺院,黄庙是藏传佛教的喇嘛庙。塔院寺是黄庙,刚健挺拔、洁白如玉的大白塔建于元代,是五台山佛教的象征。显通寺为青庙,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也是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个文殊的法号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
唐代,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这个期间,全山寺院多达三百所,有僧侣三千余人。此时的五台山,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唐代,佛教备受推崇,文殊菩萨尤其为佛教徒所尊崇。当时国家规定,全国所有寺院的斋堂,都必须供奉文殊菩萨圣像。由于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萨,五台山名僧辈出,澄观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澄观,(738-839),俗姓夏侯,字大休,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澄观“生历九朝,为七帝师”,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卒,寿一百零二。唐文宗隆重葬之。被尊为“华严宗第四代祖师”。
澄观“生历九朝,为七帝师”
五台山现有建筑比较完整的寺院9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南禅寺、佛光寺、显通寺、广济寺、岩山寺(繁峙县)、洪福寺(定襄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塔院寺、菩萨顶、圆照寺、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南山寺、龙泉寺、金阁寺、尊胜寺、延庆寺、公主寺(繁峙县)、三圣寺(繁峙县)、惠济寺(原平市)、石佛堂(河北省阜平县);其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宗教活动场所的角度,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寺院的有11处: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金阁寺、广宗寺、广仁寺、黛螺顶、观音洞。南禅寺,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
五台山佛教组织以寺院为单位,按佛教传承之不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青庙亦称和尚庙,僧侣大都为汉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称青衣僧。
黄庙亦称喇嘛庙,属于藏传佛教。五台山藏传佛教均属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信教喇嘛均穿黄衣,戴黄帽,称黄衣僧。五台山有黄庙8处,即菩萨顶、罗睺寺、广仁寺、万佛阁、镇海寺、广化寺、观音洞、上善财洞。
塔院寺
塔院寺位居台怀镇中心,以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而得名。这座大白塔高达75.3米,周围为83米,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历代屡经修造,明代又重建。据记载,大白塔内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都要朝拜这一圣迹。
塔院寺坐北朝南,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影壁、 牌坊 、石阶、周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廷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发塔等建筑,气魄雄伟,有殿堂楼房一百三十馀间,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
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俗称大白塔 ,是五台山的标志。此塔通高七十五点三米,环周八十三点三米。塔基为正方形,塔身状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盖铜板八块成圆形,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八卦地位安置。塔顶中装铜顶一枚,高约五米,覆盘二十一米多,饰有垂檐三十六块,长两米多;每块垂檐底端挂风钟三个,连同塔腰风钟在内,全塔共有二百五十二个。风欢铃动,叮铛作响。大白塔的下层是殿宇,俗称塔殿,内有文殊、观世音、普贤、地藏四菩萨和释迎佛像,还有色调鲜艳的济公和尚瓷像和雕工细腻、小巧玲珑的刘海戏金蟾木雕。
大白塔也是朝圣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偶像。香客多绕行白塔还愿,一边走一边念经或叩头,一边抚转法轮。蒙藏族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圣迹”的第一圣迹,就是大白塔。在大白搭东侧,还有一座高两丈余砖构文殊发塔,外抹白灰,通体白净,状如宝葫芦。相传文殊菩萨显圣遗留的金发,就藏其中。
文殊发塔(小)
显通寺
位于塔院寺后,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修,寺宇面积八万余平方米,各种建筑四百余间。中轴线上殿堂七重,自前至后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藏经殿。在五台山诸寺庙中,显通寺历来地位最高。
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德国建筑师,1906~1909年(光绪三十二年
无量殿高达21米,是明代用青砖拱券而成的一座穹窿式建筑,四周没有檐廊,殿内没有梁柱,又称无梁殿,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相传唐代清凉国师澄观在此殿内著述《新华严经疏》几达四年之久。内供毗卢佛大铜像,取佛法无量之意,故称“无量殿”。该殿正面七个拱洞上面,都嵌着一块磨砖雕刻的匾额:“法菩提场”、“普光明殿”、“忉利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天宫”、“逝多林园”,这七块匾额代表《华严经》上释迦牟尼讲过法的七处道场。据说,释迦牟尼曾在这七处道场,共讲经九次,因此,该殿的建筑就暗含了“七处九会”的意思。
大殿正中塑的是卢舍那佛,五台三身佛中的一种,与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并列。佛教各宗派对这位佛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而在五台山,一般认为卢舍那佛是毗卢遮那佛的报身,故称报身佛。报身属于智慧的象征,是佛施展才能时的面目。佛的智慧是无量的:故该大殿通常就叫无量殿。这是明朝万历年问所铸的一尊铜佛像。
无量殿剖面示意图
铜殿
在显通寺的后高殿前,一座用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建筑物,人称“显通铜殿”。是在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之师妙峰和尚集全国13省市布施,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宝华山,一置五台山,如今仅存五台山这一座了。铜殿三间见方,高达五米,外面雕铸着花卉人物,飞禽走兽。
菩萨顶
位于显通寺后的灵鹫峰上,传说为文殊菩萨居住之处,又名文殊寺,也称真容院。寺前一百零八级石阶,向上迎面是一座木牌坊,上书“灵峰胜景”四个大字。佛家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烦恼,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寺前的每一级台阶就象征着一个“法门”,踏上一级台阶,就意味着解脱一种烦恼,石阶尽处就是超凡脱俗的佛土。
菩萨顶主要殿宇,都用黄、绿、蓝三彩琉璃瓦覆盖。康熙御制碑,立于前院之中。乾隆御碑,矗立在东院,为方形巨石雕成,碑身高达六米,四面各宽一米,碑文分别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镌刻,是五台山最高大的石碑。
南禅寺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特殊意义。唐武宗会昌灭佛,只有南禅寺逃脱了这次劫难,幸运地独存于五台山,因而也就成了现存最古老的木质建筑。
南禅寺建在一山腰上,山径清幽,少有人来,是名符其实的山村小庙。这座古刹小巧玲珑,其中的大雄宝殿,据梁上的墨迹记载,修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保存着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殿内佛坛上,有佛、菩萨、弟子、童子、天王等唐代彩塑十七尊,容貌丰润,面目传情,神态逼真,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不可多得的瑰宝。
佛光寺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唐武宗会昌灭佛,寺庙被毁。唐大中十一年,主殿东大殿得以重建。佛光寺位置在一个向西的山坡上,轴线采取东西向,寺院适应着地形处理成三个平台,第一层平台较宽阔,北部有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建造的文殊殿,南侧为明代重建的伽蓝殿;第三层平台以高峻的挡土墙砌成,上建有正殿。
敦煌壁画中的佛光寺
1937年6月26日,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意外发现佛光寺东大殿后,异常兴奋,称其为“中国第一国宝”。而在此之前,日本学者曾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日本奈良去。
林徽因在测量佛光寺的经幢
唐代建筑、彩塑、壁画、题记已是佛光寺‘四绝’。大殿,又名东大殿,为佛寺正殿,亦是目前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构建筑,坐东朝西,最东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抬梁式殿堂型的最好例证
抬 梁 式
抬梁式木构架的做法是沿着房屋的进身方向在石料台基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在平行的两组木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方连络柱的上端并在各层大量和屋脊下的平梁之上设置若干横向的檩,檩上排列椽子以承载屋瓦重量,这样两组木架构之间形成的空间就称为“间”。可以说,中国木结构建筑千变万化的造型它的根基部分都是以这样的一间抬梁式木构架为基础的。
东大殿内佛坛上有唐代彩绘泥塑佛像三十五尊,体态丰满,栩栩如生。壁画大多是唐代的原作,也有宋代和明代的,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文殊殿为五台山尚存的唯一金代建筑。
唐大中十一年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南山寺
南山寺是山西五台山的一座大寺,始建于元代,整个寺院共有7层,分为三大部分,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名为善德堂,上三层称作佑国寺。南山寺北距台怀镇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
该寺创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枕山而建,凿坡为级,凡一百零八个台阶,披云掩绿,形若天梯。它们的建筑各有特色,而又都以雕刻为世人所称道。南山寺建在山腰上,台阶上面是高大的汉白玉牌楼,后面七层金碧辉煌的殿宇,由下而上层层高起,古树掩映,泉水萦绕。寺门前是细致精巧的砖雕构成的影壁,寺内从围墙到栏杆处处汉白玉浮雕,有花鸟虫兽,有历史人物,有佛经故事,千姿百态,生动传神。
龙泉寺
坐落在九龙岗环抱中,三座院落横向排列,而自成与众不同的格局。台阶两旁石栏杆上,都雕刻着猴、鸟、花、桃等。山门前有汉白玉石狮一对,勾栏拱桥一座,两侧矗立着旗杆,雕工都属上乘。最令人瞩目的,是汉白玉的石牌坊,被誉为龙泉寺一绝。从基石到瓦顶,都精雕细刻而成。上面雕琢着端庄的佛像,石柱上盘着刻工精美的蛟龙,还有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等。照壁中间镶嵌着巨石雕刻,据说是南海观音殿图,构图严谨,匠心独运。
文物遗存
五台山有浩如烟海的佛像,数量多达30000余尊,不仅有佛、菩萨、罗汉、胁侍、供养人、护法神,而且还有儒教、道教、地方宗教、帝王将相、僧侣居士等。这里的佛像分为八种类型:泥塑,金属,石刻,木雕,烧瓷,脱纱,刺绣,画像。
佛事活动
跳布扎
跳布扎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前后,起源于西藏,是五台山黄教举行的重大佛事活动。通过此活动以驱除邪恶,迎来吉祥安泰。
骡马大会
每年农历六月举办,期间举行大型佛事活动、民间文化活动、骡马牲畜交易大会。朝会活动内容丰富,其主要一项是四方僧侣云集台怀镇做道场、诵经,使五台山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五台山佛教文化节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终年香火缭绕、梵音不断,宗教气氛浓厚。每年8月,这里举行旅游节庆——“五台山佛教文化节”,期间举行大型佛事活动、民间文艺活动。
过年
2002年五台山举办首届佛俗民情年。活动集中展示佛教圣地禅门僧尼过年习俗和特有的地方“两节”风情。
其他特色活动
佛国圣地采摘游、朝台登山健身游、佛教文艺欣赏游、镇海松涛红叶游、秋冬美景摄影游、金色世界生态游、银色五台踏雪游、寺庙法会祈福游、佛法禅宗探访游。
五台山美食
台蘑:台蘑实际上是五台山地区野生蘑菇的总称,其中以银盘蘑菇最为珍贵。或新鲜或晒干的台蘑做成菜肴特别美味。
野生蕨菜:除了台蘑,野生蕨菜也是五台山的特色。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野蕨菜营养丰富,口感脆实。新鲜的蕨菜颜色翠绿,用来炒菜、凉拌再合适不过,
素斋:在大家心目中,寺院应该是清修之地,出家之人清心寡欲,素斋清淡,与美食扯不上多少关系,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很大一部分美味都出自寺院的素食。就说五台山的素斋,在寺院里和周边都可以吃到专门的素斋,味道清淡,静心净气,与这里的佛教文化相得益彰。
文化价值
五台山有众多的佛塔宝刹。建筑使用材料,建筑形制,沿革之久,数量之多,用材之广,形制之全,性质之繁,都是全国同类地区罕见。五台山的佛像,数字就达到了17445尊。在使用材料与制作方面,大致可以分为八种类型:泥塑(含悬塑与模拓),金属铸造(有铁、铜、鎏金、金),石刻(含玉雕,可分为全雕、浮雕、摩崖石刻),木雕,烧瓷,拓纱,刺绣,画像(含壁画、轴画、经卷插图树叶画)。最早的佛像为南北朝时期遗物,键陀罗艺术手法明显。最多的佛像为泥塑,最罕见的是明代著名画家丁云鹏在菩提树叶上彩绘的十八罗汉图,共12幅,单数绘单,双数绘双,工笔重彩,共成一册。五台山佛像,原料不同,工艺有别,时代手法各异,五台山是一座罕见的佛像艺术宝库。五台山寺内寺外保存下来的钟、鼓、钵、板、碑、碣、幢、匾、牌、联、诗、文等等,数量浩繁。其中不少属于国家珍贵的文物。
中国的佛教邮票
五台古刹特种邮票
1997年7月26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1997—11《五台古刹》特种邮票一套6枚,这是我国首套五台山题材邮票。
第1枚“台怀镇寺庙群”, 台怀镇位于五台山五座台顶环围的腹地中心,有显通寺、塔院寺、罗睺寺、殊像寺、万佛阁等14处寺院,为五台山核心景区。 邮票中心为五台山地标建筑、高56.4米的中国最高藏式佛塔塔院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五台山大白塔)。
第2枚“南禅寺大殿”,南禅寺位于五台县城西南阳白乡李家庄,现存大佛殿为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重建,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堪称国宝。
第3枚“佛光寺东大殿”,邮票及明信片。佛光寺位于五台县城东北佛光山麓,东大殿建于唐大中十年(856年), 是我国著名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和艺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第4枚“显通寺铜殿”,邮票及明信片。铜殿在显通寺大雄宝殿后,高8.3米,铸于明万历年间,分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全为铜铸, 是中国著名铜铸建筑。
第5枚“菩萨顶”, 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华丽堂皇的喇嘛寺, 位于五台山中心区灵鹫峰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
第6枚“镇海寺”,镇海寺位于台怀镇南5公里处的半山腰,始建于明代,依山而建,两侧奇峰拥抱。
五台山风光壮美,景色独特。境内梵宇林立,文物遍布。置身其中,松亭亭,泉淙淙,云山雾海沉浮中,楼阁姿容秀。古刹晨昏天香飘,佛寺早晚金钟鸣。三步一趣典,五步一掌故,到处有景致,到处又隐伏着神奇的秘密。世人称赞:“五台归来不看庙。”五台山的人文、宗教乃至一草一木,都蕴涵着其独特而出色的内涵和价值,不仅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而且在事实上也早已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载体,深为世人所瞩目、所仰慕、所崇尚,这无疑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福祉,我们自当倍加珍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