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的说话之道(少小离家老大回)

史料记载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贺知章86岁回乡退隐,真是活到老工作到老的典范当年因病去世,卒年86岁,这在那个年代是何等长寿此处得加N个感叹号和1个问号?为什么长寿?是基因的强大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贺知章的说话之道?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贺知章的说话之道(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的说话之道

史料记载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贺知章86岁回乡退隐,真是活到老工作到老的典范!!!当年因病去世,卒年86岁,这在那个年代是何等长寿!!!此处得加N个感叹号和1个问号?为什么长寿?是基因的强大吗?

恰翻阅《陶庵梦忆》,有篇散文日月湖记载了贺知章只言片语。其中记载《回乡》一诗的内容与大家常背诵的稍有差异:“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孙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是“幼小和少小”不同,二是“儿孙和儿童”不同。不知是印刷问题还是张岱之误亦或记录的是明末时代版本。日月湖一文亦记载了贺知章以明珠向卖药王老求成仙之术而王老取珠易饼的故事,王老认为其“悭吝未除”,故张岱认为其是富贵利禄中人,列入《隐逸传》不伦,就是不合适的意思。以其86岁因病求还乡里,张岱这样认为倒也不过,不过故事源于《原化记》,作为传奇小说流传,或不可信也。

根据《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中记载:“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仍舍本乡宅为观”,生命的最后一心向道,可窥他平时亦求道问仙。

通过两个案例再看看他的性格:

案例一:唐肃宗追赠其礼部尚书时的评价:“气质平易恬淡,襟怀宽和高雅,神清志逸”且 “常常静默自处涵养闲逸之情”。可见其性格宁静内敛、豁达。个人感觉这是最难做到的,都知道心脏只有拳头那么大,东西装进去后怎么拿出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其他什么修道养生之途,仅此一条,够我等修炼了。

案例二:旷达不羁,好酒,晚年尤纵, 曾“解金龟换酒为乐”。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可见其颇喜杯中物:“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并点出“昔好杯中物”。两人年龄相差40岁之多,性格相近、惺惺相惜,想当初一句“此天上谪仙人也”让两人成为忘年交。而杜甫的“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不过通过诗句可以看出醉态贺知章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酒品应该还是挺好,爱酒并不纵酒。另外拿品阶金龟换酒本身就非常人所为,为友、为酒视珍品为无物,身外之物皆可弃。另通过《题袁氏别业》一诗可见其性格始终轻松、悠然: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观其所在的政治环境,环境并不好,能全身而退且被追赠,不得不说其一生的成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可惜资料有限,未能全阅借鉴。

贺知章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选择隐逸入道,或许他的一生就是大隐隐于朝,无为而不为。这或许是其长寿的秘诀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