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一家三口(全家三代都在一线)

(记者许晓青 何欣荣 仇逸)51岁的武汉人江军从医近30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九,也就是1月23日那天起,他就接到武汉济和医院的通知,到一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半月有余,没回过家。原本他的专业强项是消化内科,如今他却要穿着严密的防护服,带着两个年轻医生每天负责十张病床病人的每个细节。

元宵节一家三口(全家三代都在一线)(1)

济和医院医生江军(左一)等在查房

“今天到底是星期几,过年已经过了几天了,几乎忘了元宵节!”在8日夜班开始前,江军与记者电话连线。他说,这个元宵夜注定是和同事和病人在一起度过。

“其实我们全家三代有四个人搞医的(从事医务工作),这次都在武汉,在几家医院的一线,疫情多重要,彼此基本不联系,只偶尔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一大家子人都在为疫情忙碌。”

元宵节一家三口(全家三代都在一线)(2)

元宵佳节,武汉济和医院食堂烹煮特色甜汤圆。

江军回忆,疫情发生初期,大家对病毒的认识还不全面,到了春节医护人员更加紧缺起来。消化科的医生要学呼吸和感染方面的知识,必须临时接受标准化培训,后来各方专家持援武汉,疫情相关的诊断和救护体系建立起来,有了统一的标准。在蔡甸区的济和医院,民营医院医生和公立医院医生通力合作,这种合作很深入,都是前所未见的。

元宵节一家三口(全家三代都在一线)(3)

元宵佳节,武汉济和医院食堂烹煮特色甜汤圆。

“比如就在我所在的7楼住院楼层,不仅有我们济和医院自己的医生,还有来自武汉的蔡甸区人民医院医生、蔡甸区中医院医生以及从辽宁省前来支援武汉一线的医生。“有了这样的通力合作和专业化培训,治疗的效果也就会提升了。”江医生戴着护目镜和口罩,通过电话告诉记者。

以前,江医生从武昌家里上班要驱车30多公里到蔡甸,而今根据安排集中住在医院附近,如果上白班早8点到晚5点,则早上7点起床,如果是夜班则是晚5点进病区,第二天上午8点交班,几个医生轮流倒班。江医生说:“别说打电话、网络视频问候家人这些事,防疫一线我们根本不带手机,就为了轻装上阵,一次穿上防护服,你干什么都要忍着,否则因为穿脱产生二次污染,不堪设想,一切都要把治愈病人放在首位。”

就在江医生“入列”战“疫”的1月23日,复星医疗集团下属武汉济和医院挂牌“武汉市蔡甸区感染性疾病病区”,作为武汉市蔡甸区发热患者集中救治定点医院,“战斗”就此打响。2月5日,根据上级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指示,武汉济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将承接更多诊治工作。为了赢得这场战“疫”,济和的上级机构复星医疗集团,迅速成立抗疫前线党支部和总指挥部进行统一指挥和部署,各地各成员医院响应支援,为抗击疫情增添了新力量。

2月6日晚,复星医疗集团第一时间调集和整合旗下徐州、佛山、深圳、岳阳、宿迁、温州等地相关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包括感染、内科、重症护理、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科室组成团队,再配备物资保障后勤团队精兵强将,支援武汉市蔡甸区抗疫一线。

半个多月的辛劳,让江军等一线医护人员感到欣慰。“最难忘的是一批批病人出院时,尤其前几天部分病人要根据安排转去方舱医院继续接受治疗时,有的病员甚至有点不舍,我们忙着为他们的住院记录登记完册,逐一移交,心里还真有点空落落。”

“真要说元宵节的心愿,那就是希望这场疫情早点过去,到那时我的大家庭也能再团圆了,但一定不是今天。”江医生说。

在今晚夜班开始前,他抽空去食堂吃了医院煮的黑芝麻桂花馅儿汤圆。按照武汉当地的习俗,往年今晚是看灯会、闹元宵的好时间,如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武汉还有成千上万的“江医生们”陪伴病人共度佳节,期盼早日迎来胜“疫”的一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