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源自亳州民间传说古老中华历史厚重浣洗沧海)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豫剧里面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剧目叫“狸猫换太子”,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最早是从亳州流传开来的。“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里,这部小说被称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但是跟其他明清小说一样,“狸猫换太子”的传说也不是一下就出现的,最早的版本应该是明朝安遇时《包公案·桑林镇》当中的“公主换太子”。原本是这样的:

包拯赈济灾民路过桑林镇,吩咐下人说:“我在东岳庙借宿三天,如果地方上有什么不平之事,可以当面喊冤。”突然有了一位老妇人前来告状,包公见她两眼昏花、衣衫褴褛,就问她:“您是哪位,有何冤情?”老妇人忽然情绪很激动,说:“说起我的名字,罪该万死啊。”包公问她原因,她说:“我的事儿,只有真正的包公才能为我了断,只怕你不是真的。”

包公问:“你能分辨谁是真包公假包公?”老妇人说:“我眼看不见,要是能摸到脖子后面有个肉块的,是真包公,他才能为我伸冤。”包公说:“那你来摸摸,看我是不是真的。”老妇人走上前,抱住包公头伸手了一下,真的肉块,就自己打了自己两个耳光,左右公差都大惊失色。包公也不生气,就问:“老妇人你有什么冤情,尽管说。”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源自亳州民间传说古老中华历史厚重浣洗沧海)(1)

那老妇人说:“这件事情只能有你我两个人知道,你让你的左右公差离开我才能告诉你。”包公就让手下人离开了。老妇人一看没有旁人在了,就放声大哭:“我家在亳州亳水县,父亲姓李名宗华,曾经做过节度使,没有儿子,只有我一个独生女,因为难养,所以十三岁就把我送进了太清宫做金冠道姑。有一日,真宗皇帝到宫里行香,看到我颇有姿色,就把我纳为偏妃,太平二年三月初三日生下小储君,当时恰好南宫刘妃生下一个女儿,六宫大使郭槐作弊,用女儿换走了我儿子,我气闷倒地,结果女儿也死了,我被打入冷宫,只有张院子知道我是被冤枉的,六月初三日遇见太子游赏内苑,就跟太子略微说了一下,结果被郭大使听到告诉了刘太后,他们用绢绞死了张院子,还杀他全家十八口人。宋真宗驾崩之后,我儿子接位,大赦天下,我才得以出狱,来桑林镇乞讨,恳请包公能够把这件事儿上奏给皇上,为我申冤,好使我母子相认。”

包公问:“娘娘生下太子时,有没有什么胎记?”老妇人说:“生下太子的时候,两手申不直,有一个宫人就掰开手看,左手有'山河’二字,右手有'社稷’二字。”包公听了,立即把老妇人扶起来坐到椅上,跪拜说:“包拯有眼无珠,请娘娘恕罪。”令左右公差拿来锦衣给娘娘换上,带回了京城。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源自亳州民间传说古老中华历史厚重浣洗沧海)(2)

这个故事从亳州起源的可信度很高,证据一:当年商成汤建都于亳,天大旱,五年五谷不收,汤王在桑林祈雨,因此“桑林镇”是一个明显的地理标志;证据二:“亳州亳水县”;证据三:宋真宗到亳州太清宫行祀,历史确有记载。据后人考证,“狸猫换太子”是伪托传说,在此我不再赘述,但是从传说生成的时间和内容上来看,该传说生成于亳州、流传于北方、发扬于豫剧,当是不虞之说。

【传说故事】夜转亳州

传说上古之时,亳州没有城池,是一块空地。后来,是梅城——梅伯国的都城——一夜之间转到了亳州,才有了今天的亳州城。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源自亳州民间传说古老中华历史厚重浣洗沧海)(3)

老辈子人相传,古代的梅城,是“梅伯”的封国,土地肥沃,建了一座很大的城池,一圈城墙,开了四座城门,城里七十二条大街,三十六条小巷,烟花妓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样样具有,十分的繁荣兴隆。

说有一年夏天,梅伯去朝廷觐见天子,离开了城市,就任命了一个县官管理城池。这个县官一上任就想搂银子。他天天也不开衙,带着从人在城里闲逛,琢磨着怎么捞钱。

这人是个大胖子,一身肥膘肉,一走动乱颤颤,走不几步就气喘吁吁。又是夏天,骄阳似火,人们怕热,赶城做买卖的不多。县官心想,生意不火爆,就不能多捞钱,白天热,生意不旺,要是改在夜里开市,天凉快,赶城的人就多了。于是,他下令,白天不开城门,夜里挑着灯笼火把开市交易。

一改成夜市,天是凉快了,可颠倒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添了许多麻烦:有钱的打个灯笼还好过,没钱的穷人只能打着火把,满大街的火把,到处都是柴灰。那时人们都用柴火做饭,家家户户都备有柴草,人人打火把,火灾就多了,几乎天天有失火的案例。弄得人人担心,户户受怕。这还不说,最要紧的是夜里做生意,白天就得睡觉。城边口的人们白天睡觉,夜里摸黑,都种不成庄稼,不到几个月,方圆左右田地荒废,野草长得有人把高。眼见得就要缺粮,这可愁坏了土地神。

眼瞅着老百姓要遭灾,职责所在,土地神就在腊月二十三上天述职时,向玉皇大帝报告了梅城县官的作为。玉帝一听,十分震怒:“这狗官,颠倒乾坤,破坏阴阳和顺,不能让他胡作非为!”唤过巡游神,吩咐道:“择一个好地方,把梅城连同百姓搬走!”

巡游神会同土地神下了仙界,站在云头一望,只见西北方向流过来一条大河。沿河向东一处,地势高坦,土质肥沃,风水极佳,适宜居住。就在黎明时分,人们刚刚熟睡之际,施展仙家法力,借了方圆五百里的耕牛,将梅城内七十二条大街、三十六条小巷,商行店铺、五行八作和满城百姓摄到了空中,用牛拉着,搬到了涡河岸边。

由于这地方地势高拔,取其高宅之意,特别造了一个“亳”字。

县官睡了一天,天黑醒来一看,城市空了,没有了街道,没有了衙门,没有了店铺,连人影也没有了,可吓坏了,怕梅伯回来杀他的头,连夜逃之夭夭了。

由于梅城“夜转亳州”,原先的城市“迷失”了,人们又叫这个集镇为“迷城”,叫顺了口,梅城和迷城几乎口音不分了。

【亳州地名传说】赵王河的传说

赵匡胤陈桥兵变,面南登基,坐了皇位。都城定在东京汴梁,老百姓称作赵王。那时节,北宋初立,北有幽云十六州被石敬瑭这个小儿割给了契丹,江南有南唐尚未归位,南北皆有大敌,整年南征北战。

要打仗,就要粮草先行。沿淮一带的稻米运来京都,主要靠水运,直通黄河的涡河,成了船运繁忙之地。涡河中游水面不宽,两船交会,航道往往不畅;遇上大水之年,决堤溃口,又影响粮食运京。赵匡胤心内焦急,问计于大臣。有大臣献计道:“万岁,涡河原是上古神龙拱出来的一条大河,不由人工,没有河堤,听说可通东海。”赵匡胤很稀奇,决定亲自考历一番。

船队出开封,刚进亳州境内,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直下得坑满河平,一片汪洋,很多村庄淹没在水中,老百姓爬上大树,才能逃命。有人看见皇帝的龙船,拼命游过去攀住船帮,求皇上救命。赵匡胤命人搭救百姓上船,又请过几位懂得水文地理的老年人,询问治水之法。有一位老者捋着胡须,指着涡河说:“万岁爷,这条龙拱河只是一条主干,只有龙身,缺少龙须龙爪,走不动,飞不了,需要开挖支流,补全龙爪、龙须,成为一条‘全龙’,一来可以分流粮船拥堵,上下水的轻重船分道而行,快捷十倍;二来可以除去水患,支流归一,增加航运能力。”赵匡胤闻言大喜,连连点头:“卿家所言有理,我立马征调民夫,开挖支流,补全龙河的须、脚。”

天子一言,自有地方官员承办,选在鹿邑西边玄武镇的白沟旧道,疏浚开挖,自南向东,连接数条沟河,穿过亳州城南几十个村镇,汇集了很多小水渠,在城父镇百尺河再入涡河,等于是给涡河加了一条副河,进京的船队无需绕过城市,从百尺河岔向西,直通玄武入涡,十分便捷。

河成之日,万民欢庆。因为是为涡河开挖的“龙须”,所以叫“龙须沟”。老百姓认为,河是赵匡胤下旨所挖,解除了水患,造福了黎民,是赵王的恩德,都叫它“赵王河”。

通航的时候,赵匡胤坐着龙船从玄武顺流而下,当晚就到了百尺河以西十里的蔡家桥。这晚月明星稀,四野皆静,赵匡胤在船上刚要入睡,猛听得河里的蛤蟆“噶哇”一片,赵匡胤一拍船帮,大喝一声:“小小蛙儿,寡人困倦欲眠,乱叫什么,都别叫了,给我滚上岸去!”皇上金口玉言,果真,河里的蛤蟆一个也不敢叫了。

所以,蔡桥一带流传一句歇后语:赵王河的蛤蟆,干鼓肚,不出声。

历史是坎坷,历史是幽暗,历史是旋转的恐怖,历史是秘藏的奢侈,历史是大雨中的泥泞,历史是悬崖上的废弃 ——余秋雨

【亳州地名传说故事】卞律和尚墓

故事要先从西关吊桥说起。

西关吊桥是亳州西关的重要地标,问道指路,都会以“吊桥”为坐标。“吊桥”其实并不是真吊桥。2009年以前,是一座小石桥,单拱,麻石铺面,北连柴家沟,南接“万人坑”,考古者考察后判断,系元代修建的石桥。石桥为何起名吊桥?其实与“城防”有关。

亳州古城被证明淹没在地下,现存的老城规模是元蒙哥八年驻亳州大将军、大将张柔,带领山前八军,筑栅阻水,隔束涡河,使河水东下后,重新修筑的城郭。经明清两代数百年经营,复又繁荣。1958年前后扒城墙那会儿,南边现在的利辛路、西边现在的涡阳路、东边现在的蒙城路以及北边的和平路,四条路围起来,就是老城池。城墙外就是所谓的“廓”了。

现涡阳路西当年的西城墙外,是护城河,南端宽阔,有个几十丈宽的大坑,称为“海子”。海子边杂树丛生,野生动物在外墙挖洞栖居,人称“黑猫洞”(原气象站家属院那块儿)。大坑边沿宽展,历代处决人犯,甚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处决人犯,都在那里,不知杀人凡几,故称“万人坑”。万人坑北头骤然变窄,收束成几丈宽的护城河。

西城门夜间是关闭的,用滑车拉动厚重木板做成的木板桥,战争期间,白天放下来,打开城门供人车通行。晚间滑车转动,把木桥收起来,吊在空中,这就是“吊桥”。既然西关石桥修自元代,想必之前的唐宋诸朝,西城门那个地方,都是“吊桥”,以至于修了石桥之后,老百姓仍然口口相传——称那里为西关吊桥。可见,文化传承的力量何其巨大而耐得风雨沧桑。

西关吊桥——元代石桥在2010年左右被拆除,修建了西关新桥。

从西关吊桥往北走,大约200米,柴家沟南段西岸十米处,坐落着1962年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卞律和尚墓。

卞律和尚在佛教界籍籍无名,名僧录上找不到记录,之所以留下墓园且作古迹,是因为和唐朝黄巢造反的故事有关。

亳州一带,民间有一首歌谣单道黄巢造反:

家住曹州并曹县,

姓黄名巢字聚天。

甲子年间开科选,

黄巢进京去求官。

三篇文章作得好,

试官点他做状元。

曲江宴上游宫院,

宫娥彩女笑连天。

唐王恶他容貌丑,

斩了试官贬状元。

斩了试官不要紧,

贬了状元启祸端。

丛林寺中造了反,

一杆大旗反长安……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源自亳州民间传说古老中华历史厚重浣洗沧海)(4)

传说黄巢的相貌丑陋,四个鼻孔朝天,巨齿獠牙出唇。中了状元,唐朝重士,例由正宫娘娘为新科状元插戴帽角金花。娘娘插花一毕,黄巢磕头谢恩,一抬头,娘娘只瞥一眼,以为见了妖怪,吓得尖叫一声,昏厥过去。唐王爱妻心切,认为试官作弊,录用有损大唐体面之人,一怒之下,斩了试官,贬了状元。

黄巢本是文武双全之人,[争议人物生灵涂炭]胸怀大志,但相貌是父母所赐,不由后天人力。见皇帝以貌取人,昏庸如此,当即立下推翻朝廷的誓愿。他联络三山五岳好汉,密谋造反。为躲避朝廷耳目,他来到亳州,住在“方外之交”的好友卞律和尚庙中。

卞律和尚是亳州丛林寺的方丈。丛林寺很大,坐落在城南十里高桥。穿过山殿门,拐过大雄宝殿,后院藏经阁东跨院里,有一座暗楼,黄巢就住在暗楼中,白天习武读书,晚上联络志士,他把天下各地的贪官、污吏、恶霸、败类、逆子、恶僧恶道搜集成册,一共八百万,决定举起义旗,杀尽天下恶人,再造朗朗乾坤。

卞律和尚也有很高的修行,知道天地循环之理,暗中襄助黄巢。这天,他发现大雄宝殿佛前的长明灯油缸里的油,突然干了,这盏长明灯可容四十八斤香油,常年不灭。卞律很奇怪,命人加满,天明又干了——如是者三晚,卞律决定夜里不睡,拿个蒲团坐在佛前守护。

半夜子时,灯光忽暗。只见一个大个子站在灯前,用手蘸了香油,往头上抹。卞律打个稽首问:“施主,你这是为何?“大个子说:“老方丈啊,不瞒你说,我是后院里的千年石佛,在寺院里修行了许多年了。近日‘后土星君’住在寺里,他要杀人八百万,这几天,夜夜在我头上磨刀,你看,我头上被磨出了一道大口子,只能偷偷用灯油涂抹疗伤,你可不要怪罪守夜的和尚。”

卞律吃惊地问:“后土星君,是黄居士吗?他磨的是什么刀,居然能伤到石佛?”

大个子说:“他磨的是‘斩恶刀’,锋利无敌。他还造了一个册子,八百万人,劫数啊——在劫难逃,不瞒方丈,你也在劫!”话音一落,石佛一阵风不见了。

天明,卞律和尚给黄巢送去寺中素斋,嘘寒问暖,连说照顾不周,多多担待,话语谦恭。黄巢不好意思起来,双手抱拳说:“老方丈,在您寺里叨扰数月,多蒙照顾,我明日就要起事,午时,我要和弟兄们祭刀起誓,需要宰杀一物,到时遇见啥宰啥,请您关照庙中和尚,提前避一避时辰吧。”

卞律答应了,让监院僧通报下去,全寺明日闭寺,各在僧房闭门念经,不准出门。

第二天,到了巳时,卞律和尚想起了石佛的话,自己也有一劫,躲在哪里呢?藏在方丈屋里,也怕不保险,一抬头,见院中有一棵大槐树,一搂多粗,根部有个大洞,正好能钻进一个人。心想,干脆躲到槐树里去吧。一低头就钻了进去。

到了午时,寺里鸣钟为号,四面八方的豪杰都向丛林寺涌来。黄巢提着一口鬼头大刀,准备以方丈卞律和尚斩牲祭刀的,念在几个月在寺里吃喝叨扰,很受照顾,昨日又软语暗求,虽然造了名册,实在有点不好意思,已经让他躲了起来。午时已到,杀什么呢?一眼看见院中的大槐树——就用槐树祭刀吧!单手挥出,手起刀落,“咔嚓”一声,槐树被从中一刀斩断,树身倒地。不想,“咕噜”一声,随树干滚出一个人头来——正是卞律和尚首级!

黄巢叹口气,你躲哪儿不好,单单躲到树里干啥呢?可见天意难违。命人厚葬了卞律和尚,立了一块碑记:卞律和尚墓。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

亳州四女孤堆:千年汉墓留下仙女传说

四女汉墓群又名四女孤堆,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西蒋楼村桥东村西侧,是由4个深埋于地下的古墓组成。每个古墓的上方均有一个大土堆覆盖着,四周栽种着几百棵高大的松柏树。这些古墓是距今约有2000多年历史的汉墓。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源自亳州民间传说古老中华历史厚重浣洗沧海)(5)

  四女孤堆其中一座墓冢前立着“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

  它 ,历经千年沧桑

  穿过曲折的田间小道来到四女汉墓群,现场存有4个高大的墓冢封土,呈不规则排列。初夏的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松柏树照射在四座孤堆上,显得安静又神秘。孤堆上爬满了毛根草,一阵微风吹来,大片的草叶也随着微风而摇曳。在它的东侧,立着一块由原亳县人民政府在1983年10月15日授予四女孤堆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

  今年43岁的陈安彦是城父镇的村民,他介绍,这几座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墓冢,到底是历史上哪位仁人或志士的墓葬至今仍无定论。“四女孤堆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每个孤堆高约5米。”他一边指向孤堆一边说。据了解,1985年春,县政府在这里栽植塔柏、龙柏、普柏等约700棵。

  它,有个神奇传说

  关于四女孤堆,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城父故城中的“海眼”直通东海,经常造成洪水泛滥,黎民百姓身受其害,王母娘娘就派五名仙女各兜一兜仙土到城父镇水。谁知风流神仙吕洞宾站在城父城墙上小解,刚到城父东北的五位仙女羞得丢土捂脸,那仙土落地成丘,因五位仙女中有一位是瘸子,落在后面,所以前面的四位仙女丢下的仙土成了四女孤堆,后面的那位仙女丢下的仙土就成了距“四女孤堆”不远的“一女孤堆”。

  “到了现在,这些故事现在还被当地的人们津津乐道地说起,我也不例外。在我小的时候,就是听着这些神奇的传奇故事长大的。”陈安彦笑着说,传说给古老的城父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后经文物工作者考证,四女孤堆和一女孤堆皆是大型砖石结构的汉墓群。

  它,需要共同爱护

  踩着土路,穿过密麻的毛根草,来到其中一座墓冢的顶部,看到上面有些被刨过的“坑”。陈安彦告诉介绍说,以前这4个孤堆基本上都是圆形的,后来,大家你破坏一点我破坏一点,久而久之,便成了现在这个模样。他指着紧挨着标牌的孤堆凹面说:“这里以前是没有凹面的,是“文革”期间,周围的一些群众肆意地从这里挖土,将它挖‘空’的。”

  由于四女孤堆处在农田中间,很难避免会对它进行“小动作”式的破坏,走到北侧的孤堆上面,陈安彦指着深陷的大坑紧皱着眉头介绍说,“这个大坑是三年前一些不法分子想盗取古墓里的文物时挖的,结果‘宝贝’没挖着反进了监牢,从那以后便没人敢再来盗墓了。”

  一些路过的村民纷纷表示,四女孤堆之所以受了这么大的伤害,完全是人为造成,周围的百姓应该更自觉地爱护身边的文物,别再让它们再受伤害。

憬夷彼淮,来献其琛

【亳州传说故事】十里荷花出陈抟

宋汤河流出亳州,原来河道很宽,河里生满了荷花和菱藕,景色优美宜人,传说,“道尊”陈抟就出生在宋汤河里,亳州自古流传着“十里荷花出陈抟”的故事。

自打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就一天天衰落了。到了唐朝,皇帝崇佛,道教更是一落千丈。

这可急坏了道家祖先李老君,为了振兴道教,李老君就想收个关门徒弟,把自己的本事传给他,由他光大光大道教。

李老君骑着牛下了天宫,遍察五洲,也没找着一个有道骨的人,很丧气,就骑着牛向家乡亳州走去。站在城门往南一看,李老君一眼被吸引住了,只见碧绿绿数百亩一方清湖,围着个小小的村庄,垂柳飘拂,清幽超俗;湖里长满了绿森森的莲叶,随风舞动一把把绿伞;绿叶里开满了红白两色的莲花,香气飘出数十里,袭人肺腑。李老君禁不住赞道:“好去处!好去处!真是个修道的好去处!”

话音一落,村庄的花柳丛中走出一个少女,只见她:鼻似悬胆,眼赛银星,黑发分拂,唇红齿白。不单是美貌,细看她的神韵,李老君吃了一惊:她虽年轻,举动无世俗之态,顾盼有出世之概。李老君喜欢得眉开眼笑,这姑娘若是修道,定可得道成仙!李老君正要前去点化她,猛地心念一动:她是一个美貌的女娃子,传道不易。略一思索,有了主意。见这小姑娘直奔湖边,忙从背上的药葫芦取出一粒仙丹,随手向湖里弹去。

小姑娘来到水边,取出拿来的衣裳,正要浣衣,忽见湖心里滴溜溜漂来一朵盆大的荷花。她随手捞起,猛然闻到一股甜甜的香气,禁不住凑近鼻子闻一闻,见花蕊红艳艳的,香喷喷的,由不得放在唇边舔一舔。谁知刚一挨嘴,咕噜一声,花蕊跑到了嘴里,顿时觉得一丸热腾腾的东西顺喉而下。她笑上一笑,随即洗起衣裳来。李老君一见更是高兴:“这女娃见怪不惊,定力极佳!”乐了一回,自回天空不题。

这闺女洗完衣裳回到家,觉得肚子里热乎乎的,也没在意。谁知过了几个月,腹部渐渐鼓了起来。开始,爹娘以为她有病,请先生一号脉,先生说是“喜脉”。爹娘又气又羞,没人的时候追问她是谁造的孽,她哭着说:“女儿是清白之身。”爹娘哪里肯信!她爹想来想去,觉得丢不起这个人,就对她说:“你要是有良心,心疼爹,就别等孩子出生,自己跳湖死了吧!”

闺女有口难辩,只好跪拜了哭得死去活来的娘,一个人向湖边走去。

来到湖边,闺女一头向湖里扎去。谁知还没等她身子沉下去,水底里咕嘟嘟长出几张很大的荷叶把她托出了水面。她不想再活了,一扒荷叶就要再往下跳,猛听得肚子里有个小孩声音说:“娘啊,你可不能寻短见呀!”

闺女吃了一惊,问:“你是谁?”

“儿子随娘的姓,我是你的儿陈抟呀!”一个小孩奶声奶气地说。停一停,孩子又说:“娘,你不能死,你死了我咋活呀?”

“那我咋办呢?家里把我赶出来了呀!”

“娘,你别愁,我养活你!”话一落音,闺女猛觉得身体一晃,身子底下那些荷叶像只小船,向荷花深处驶去。

闺女就住在湖中心的荷叶船上,周围的一张张荷叶给她密密层层地撑着伞,像座绿房子。每天清早,成群的鱼儿衔来嫩嫩的莲籽儿献给她;上午,蜜蜂儿把蜜浆送到荷叶上;晚上鱼儿又送来嫩藕给她充饥。

转眼到了深秋,其它湖里的荷叶都残了,这个湖里的荷花还开着,庄上的人很稀奇。

十月十五,陈抟对闺女说:“娘,我要出生了!”

闺女说:“儿呀,我总不能把你养在水里呀!”

陈抟说:“不要紧,姥爷马上就会接你回去。”闺女半信半疑,只好听天由命。一会儿,湖里的鱼儿成群结队地衔来荷花瓣儿,把荷叶船垫了几尺厚,软软的,比新花被子还软和。

这天清早,庄上的人猛然闻到湖里飘来扑鼻的香气,都很奇怪,集聚到湖边看究竟。只见荷叶格外油绿,湖水格外清澈。猛地,湖里荷花一下子开满了,不是红的就是白的,数百亩水面成了一片花海,香气诱人。

大家正惊疑不定时,湖心里传来一阵响亮的鸟鸣,几百上千只洁白的鹭鸶欢快地叫着,簇拥着一只荷叶小船慢慢驶来。快到湖边,大家才看清,小船上铺着一层厚厚的花瓣,花瓣上坐着个美貌女子,怀里抱着一个白胖小子!大家一看他娘俩像神仙一样在荷叶上过活,知道他们得了仙人的帮助,都说闺女受了冤枉,责备闺女的爹不该把闺女赶出家门。大家一块儿把陈抟娘俩高高兴兴接回了庄子。

因为陈抟生在宋汤河荷花丛里,亳州人都说“十里荷花出陈抟”。直到近代,每逢十月十五陈抟生日,人们还在陈抟庙逢庙会哩。

以上选《亳州传说》太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