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讲什么道(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

作者:杨本枢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系列文章之八十五

道德经是讲什么道(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1)

第67章的内容不是完整的意思表达,第一句话“天下皆谓我道大”和第二句“我有三宝”应该分属于两层意思。有些学者认为“天下皆谓我道大”是错简,但是,又找不到明确的章节出处,纵观整部经文,发现此段文字和第20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在文字表达和内容阐述上非常接近,可以把“天下皆谓我道大”放在第20章的文字后面解读,意思表达上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大意是,天下都认为我即道是最大的,若有若无、若隐若现,没有具体实在的形状。因为道无边无际,脑海中无法形成具体的形状,所以才称之为“不肖”。如果有具体的形状,在时空的流转中会日渐消退,直至没有。

“肖”即通“小”又通“消”,是细小、衰微的意思,此句中应指具体的形状。

“我道”是个复合词,老子曾经提出过修道的我,已经修道成功的我,如“古之善为道者”“我愚人之心也哉”第20章和第15章都提到了修道的我。此句的“我道”可以理解为“天下都告诉我:道大。”也可以理解为“天下皆认为,道大。”

把此句话同第20章的内容合并在一起进行解读,可以发现非常和谐。

20章原文加上67章第一段文字: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合并后的译文如下:

唯与阿两种应答声有多大的差别呢?“善与恶”能有多大的区别呢?大众畏惧的事情,我不可能不畏惧。

浩瀚太空,广漠大地,哪里是边际呢?

老百姓兴高采烈、心满意足的样子,好像在享受盛宴的美味,又好像在春暖花开之际登高远眺,欣赏美景。

“修道的我”独居陋室,平和安宁,让众人的视线看不到我,犹如静卧的婴儿。修道的我看上去无依无靠、无家可归,一副落魄的样子。

众人都追求到了利益,如财富、地位、名誉;唯独我一无所有、孤独一人。众人视我为“愚人”一枚,一副混沌无知的样子。

世俗之人都很精明,能够看透事情本质。修道的我没有世人的精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又憨又闷、毫无灵性的样子。

宽阔的海面上水波荡漾,浩瀚的天空中清风徐来。

众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价值追求。修道的我却没有这些目标,只有持之以恒的修道信念,看上去真是让人不屑一顾。

我和世俗之人不一样,我珍视的是从修道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

天下都认为我即道是最大的,若有若无、若隐若现,没有具体实在的形状。因为道无边无际,脑海中无法形成具体的形状,所以才称之为“不肖”。如果有具体的形状,在时空的流转中会日渐消退,直至没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