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一般哪时候开门(星巴克店员告诉我6点闭店)

昨天下午在一个星巴克跟人聊天,正说到兴头上的时候,店员小姐姐过来跟我说,“不好意思先生,我们6点闭店哈。”

我和朋友都愣了一下,心说这么多年第一次听说星巴克还有6点下班这么一说。我问店员这是啥时候改的营业时间啊,店员说,他们店已经改了一两个月了,其他店状况不一样,有的还是开到10点。

我问小姐姐,您这为啥这么早关门呢?

她说,晚上客人真的不多,所以排晚班有点浪费人力成本。

我和朋友收拾好东西,只能去寻找下一个落脚点。朋友跟我开玩笑说,“现在连星巴克都国企化了”。

确实也谈不上意外吧,就在本月初的8月2日美股盘后,星巴克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在刚过去的第二季度,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为5.4亿美元,同比下滑40%;同店销售收入同比下滑44%。

星巴克一般哪时候开门(星巴克店员告诉我6点闭店)(1)

40%的下滑,确实是一个挺大的滑坡,不知你怎么看这个事。

星巴克官方的说辞,当然还是怪“疫情”。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好巧不巧的是,8月8日,瑞幸咖啡公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二季度瑞幸咖啡总净收入32.987亿元,同比增长72.4%。

本季度净新增615家门店,门店总数量达到7195家。

星巴克一般哪时候开门(星巴克店员告诉我6点闭店)(2)

这就有点尴尬了。

同样是疫情,别人咋就能越做越好了呢。

我想最重要的还是性价比。作为一个每天喝2-3杯美式的老炮,不得不说,现在星巴克一杯大杯咖啡的价格,能在一家独立小店里买一份手冲咖啡。

一直让星巴克引以为傲的“环境”加分,也在今天这个惨淡的商业环境中被淡化了。

以前去星巴克写东西,旁边都是聊创业的,现在再去时,旁边要不就是聊裁员,要不就是卖保险,而且大伙还不点东西。

所以日子总得过,反正也是不挣钱,不如就减少排班,让店铺“低耗能运营”。我想,这也是星巴克当前的对策之一吧。

想到前几天打车的时候,碰到一位司机。他说现在他每天作息特别固定,都是上午7点到12点跑车,下午两点去跑步或者游泳,一下午都用来锻炼身体。

我说大哥您这可以啊,别人都愁没活儿,您这看来是没压力。

大哥说,就是因为没钱赚,才索性换个活法。跑车跑一下午,挣不了几十块钱,完事累一身病,这钱还不够给医院赚的。所以现在首当其冲就是把身体保护好,这就相当于赚钱了。

我听完直呼内行,看来无论是哪个行业,大家都在适应“后疫情时代”,也在努力的给自己找一个“最优解”。

星巴克一般哪时候开门(星巴克店员告诉我6点闭店)(3)

每一个细小变量身后,流淌的都是时代的影子。

我想起三年前,在“covid-19”这个词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去星巴克吃早饭还是一件象征着“阶层”的事情。

几年前,我还在头条看到过这样一个话题“30岁以后你在哪里吃早餐,就是你人生上半场的答卷”。

当时这个帖子的大致意思是,30岁时如果你早晨不慌不忙的等着太太或阿姨给你做早饭便是人生赢家;如果你在星巴克要个美式 吞拿鱼三明治就是精英;

如果你在早点摊上排个儿并冲着摊煎饼的老姐姐大喊一声“老样子,受累多抹酱”(比如我),那基本完了。

这个观点让我想到当时的另一个新闻:说一个女人因为皮蛋瘦肉粥里没有瘦肉和老板吵了起来。老板说瘦肉都化了。女人越说越激动最后竟失声痛哭起来。

旁人过来劝,老板也手足无措说再给你一碗吧,这点事不值得哭。女的说,我难过的不是没有肉,是因为我都30岁了,却还在因为一碗粥里的几片肉跟人矫情,这不是我要的人生。

众人沉默了。

曾几何时,“消费主义”是写在所有人脸上的东西,“你用的东西的价格,就是你的价值“是无数人秉信的金科玉律。

直到新冠疫情将“稳定”踩成了泡影之后,人们才明白原来自己以为落到了泥土里,但泥土之下还有深渊。

于是他们将每一杯星巴克换成了瑞幸,换成了“三顿半”甚至是“雀巢”,以便换取某种真正的尊严,那种不会被生活轻易打败的倔强站姿。

我不知道是否可以说,新冠病毒让我们成为了更务实的人,但我相信,至少这几年并不轻松的岁月,让所有人明白了什么叫去伪存真,懂得了如何将人生里的水分挤出,去审视更纯碎的生活本身,去贴近一种更接近真实的“体面”。

星巴克一般哪时候开门(星巴克店员告诉我6点闭店)(4)

昨天晚上在一个餐厅吃饭,旁边来一位大哥,身边带了几个小年轻。大哥落座拿起菜单,跟小孩们说,来,今天带你们见见世面,你们平时估计也没啥机会吃好的。

小年轻们都没接话,我当时突然感觉大哥对“世面”也有一些误解。

总听人讲,所谓见过世面,就是“经历过最好,也承受过最难”。我感觉,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后半句。

这几年我认识太多家庭优渥的年轻人,他们知道每一个高档餐厅的招牌菜,熟悉每一种红酒的年份。但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会因为小的挫折心灰意冷,会因为偶尔的批评大发雷霆。

到现在我还记得遇到过的一个陌生人。有一次在一个服装店里,有个50岁左右的中年人看不清价签。他让我帮看一件衣服的价格,我告诉他后,他轻松笑笑说,“看来这不是我消费的地方”,接着有礼貌的道谢。

我觉得自己见过的那些见过世面的人,他们都秉有一种温润,一种深层的自信,一种对普罗众生的悲悯。

正如他们可能没有喝过星巴克动辄六七十元的手冲,但私下里,他们也能用10块钱的咖啡豆,做出一杯属于普通人的好咖啡。

当人性和世界的真相在他们面前徐徐展开的时刻,他们总能保持一种难得的平静与坦然。

这种坦然,是无法用任何价格去标注的。

无论是星巴克,瑞幸还是白开水,我们的生活,也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定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