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前有引伏之说吗(俗话说公伏凶母伏爽)

导读:俗话说“公伏凶,母伏爽”具体的差别有哪些呢?今天是什么伏天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入伏前有引伏之说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入伏前有引伏之说吗(俗话说公伏凶母伏爽)

入伏前有引伏之说吗

导读:俗话说“公伏凶,母伏爽”具体的差别有哪些呢?今天是什么伏天呢

昨天开始已经进入到中伏了,也就是说炎热的夏季已经进入到了顶峰时期,今年夏季的酷热相信很多地区的居民都已经感受到了,近期多地发布了相关高温的信息预告,一些往年高温持续的地区今年依然继续如此。

近期听见周围的人调侃,是不是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可以体会到50度高温,按照祖辈传下来的礼俗“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四更数中伏,秋后一更数末伏”也就是说今年暑伏的时间是40天,不过即便是伏天过后,还依然会有秋老虎,好在那个时候昼夜温差就比较大了。

今天我们要说的“公伏凶,母伏爽”,相信有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句俗语,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上面说到过,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不过平常的时候三伏天只有30天,两者有什么差别吗?为什么还会分公母呢?

今年入伏的的日期是7月16日,而往往就是第一天入伏的时间就是用来决定着今年是“公伏”还是“母伏”的。

“金气伏藏之日,金畏火,故三伏皆庚日”古人认为秋季属金,恰好火克金,按照这个说法到了夏季就要把它藏起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伏天。

在我国的农村一般都是按照阴历阳历来计算日期,而今年入伏的时间是阳历的7月16日,阴历的日期是六月十八日,按照老一辈的算法两者都是偶数,所以今年就是母伏。

小编也顺便翻看了一下万年历,从今年开始直至2026年为止竟然都是母伏,所以说这几年的夏季生活会好过一些了?

其实并不是如此的,夏季的炎热基本已经不会有所改变了,俗话说“公伏凶,母伏爽”,按照两者的差别来说,连续几年的母伏夏季的温度可能就没有相信中的那么热了,不过好在这几年相对来说雨季比较多一些,能够缓解一下夏季的炎热。

针对母伏同样有一句俗语“雨打母伏头,炕头长蘑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入伏的头一天如果正好赶上下雨的话,那么随后的伏天时常会有下雨的天气,这样的话天气就会更凉爽一些。

公伏同样有一句俗语“雨淋公伏头,晒破狗舌头”这句话就好理解一下了,公伏的头一天如果下雨的话,伏天这个时间里大多不会有太多雨水,再加上持续的高温,热的狗都受不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老一辈人们的智慧所在了,而且那个时候并没有天气预报,古代人们都是用这些流传下来的谚语来判断天气,虽然现代有了天气预报,在农村很多老一辈的村民还依然按照这些来判断天气。

对于农村地区居民来说,也不是所有的地区都可以根据这些老一辈的智慧来判断的,地域性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比如说南方地区就是如此,天气炎热已经是事实,再加上持续的阴雨天气,都是对他们生存的挑战。

对于伏天还有很多谚语总结下来,比如说“雨打入伏头,晒死耕种牛”“伏里刮南阳,河心做道场”等等,这就是不同地区对伏天的不同经验总结。

在这里提醒大家,炎热的夏季要饮食清淡避免上火,好在现在科技已经足够发达,没什么事情可以躲在家里吹空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