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算三部曲是哪三部最好(14年后看暗算依然是谍战)
《暗算》这部2005年开播的谍战剧,是柳云龙的导演处女作,也一举奠定了他“谍战教父”的地位。即使是14年后的今天再来看,也无疑是给了“谍战”题材电视剧一个“教父”式的开端。
山东台首播之后,《暗算》又在广西、广东、上海、湖北、湖南、四川、山东、黑龙江、北京等地一路夺冠,之后还在凤凰卫视欧美台播出,算是早早出海的电视剧了。
除了“侦听破译”这一题材新鲜,故事缜密紧凑,主角柳云龙、王宝强、陈数和一众金牌配角的演技加持,电视剧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其质感:情怀、气质兼具,人物立得起,节奏把得住。
柳云龙自己也坦陈:《暗算》是有贵族气质的。
所谓贵族气质,就是有坚定、从容、自洽的逻辑和世界观。
拍《暗算》的初衷,是要说一些关于信仰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国家、使命、主义、理想。
美好,又抽象。
找到了精神内核,还要让人相信,这一切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不需要演员大声撕喊出来。
首先在选人上,破除了之前红色题材的程式化和脸谱化:我方都高大全,敌方都矮矬猥。(细节处比如我方特工的代号:大白兔、毒蛇、公牛,完全舍弃了峨眉峰、深海这些高大巍峨的意象。)
扮演敌方的闫京生,一点看不出刽子手的凶残暴虐,乍一看甚至憨厚老实。
台词也格外的通透和哲理化,尤其钱之江与代主任之间的对话,被传为经典。
这也与全剧的悲剧化相得益彰,庄严的悲剧天然有升华的空间。
不管是黄依依最后稍许荒诞无奈的死,还是阿炳天才又愚盲的戛然而止,以及钱之江对于死亡的精心安排。这些结尾之前,都被一个丰富缠绕的情境裹挟,一路往前,而主导这些情境的,则是一个丰满的理想和使命:家国。
《听风》单元中,安在天在上海的时候路过自己家,同车的鲁金生知道他们正在经过安在天家门口时,只对司机说了一句:“开慢一点。”一句话,理解、敬重、情谊都在里面,无需更多言语,因为本来同袍。
之后车子走过街角,从安在天的眼神和神情些微变化中,鲁金生知道了,刚刚街角那一对母子就是安在天的妻儿,他依然什么也没有说。
这在现在一些电视剧里,肯定得有三方特写,夸张的克制表情、询问等等。但在这里,短短一分钟,车子一路开过去的视角,克制得很。但深沉的理解、整个环境当中的普遍价值认同感,都已经很好的表现出来了。
柳云龙曾在访谈中说到过,电视剧有一个公共道德的问题,应该是本着弃恶扬善,歌颂美好的东西,摒弃恶毒的东西。
在《暗算》中,他找到了为国家奉献一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并且贯彻始终,没有中途去歌颂爱情、也没有忙着装帅耍酷。——用我们中学老师的话说,就是紧扣主题。
比如阿炳立功授奖,负责照顾他的胖子,也激动得默默流泪,你能不由衷得感觉到所有人拧成一股绳的集体自豪感:
这让《暗算》和之后很多披着谍战外衣的偶像剧拉开好几个身位。
也直接决定了《暗算》的另外两个亮点:
人物立得起
比如第一单元《听风》中,铁院长和丁机要员夫妻俩对话:
回来啦?
废话,没回来我在这里和你说话。
短短两句,铁院长的脾气秉性,还有夫妻俩的日常相处情境,都已见端倪。
当然,这也和演员的表演到位分不开,可以对照下拖着鼻涕扭扭的阿炳(王宝强)和同样改编自麦家小说的《解密》中金荣珍(陈学冬饰)。
节奏把得住
阿炳想娶媳妇,铁院长让丁机要员去问问小秦愿不愿意嫁个阿炳。镜头切换,小秦激切直呼:“我不愿意。”
叙事爽脆利落。根本不必要加上“谈话”这样的废戏。
这也是为什么34集,能讲完三个骨肉丰满的单元。
这也是优秀谍战剧的标配,《潜伏》、《黎明之前》都是如此。而诸如《麻雀》之类流量偶像谍战剧,节奏慢得毫无谍战紧张感,怎么撑得起观众预期呢?
就是之前开播大热的《破冰行动》,30集的剧,不强行加到40多集,也不至于烂尾。
杨澜在采访柳云龙的时候总结说:
在一个物质非常丰富、但精神却相对匮乏的时代,人们突然从你拍的剧和你塑造的人物上,找到了一种非常纯粹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色彩。
这让柳云龙非常认同:
(《暗算》的立意和思想性)恰恰是符合了大家内心封存已久的那种对理想对信仰的那种渴求。
所以,你看,14年来,我们还是只有一部《暗算》。
可以说,《暗算》为谍战题材打开了一扇门,但也挖了个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文字原创,谢绝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