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气味是什么(水的味道)

新华社太原5月25日电(记者詹彦)水是什么味道?在赵和池村49名村民的记忆里,水一度是咸的、苦涩的、土腥味的……

下山之后,他们才明白,水,原来是“甜”的。

“壶关树掌赵和池,吃水用水累断筋,苦水还得远处寻,担水路上不得歇。”山西省壶关县树掌镇赵和池村位于太行山深处,山高坡陡,石厚土薄,干旱缺水。多年来,赵和池村人一直靠天吃水,从孩子到老人,找水挑水是他们的共同记忆。

水的气味是什么(水的味道)(1)

赵和池村一位村民的三个水桶,左边的是从村里水坑挑来的水,中间的是在屋檐下接的雨水,右边的是经过过滤沉淀后的水(2018年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58岁的村民赵树方告诉记者,旱井里的水是“死水”,能看到水中有微小的漂浮物,喝起来又苦又涩;村里大坑中的水时常会漂着几颗羊粪蛋;山沟里的小水洼有腐烂的青草味;雨水丰沛的季节,屋檐下接的水,用白矾过滤后,也有淡淡的土腥味……

今年59岁的王虎成是赵和池村最早喝到“甜”水的人,他23岁那一年,山里大旱,村里的大坑也干涸了,全村人都去山沟里找水。山区的水源不好找,近的四五里,远的八九里,走在挑水的羊肠小道上,王虎成看着头发花白、已经开始驼背的父亲,心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水的气味是什么(水的味道)(2)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壶关县树掌镇赵和池村的水坑(2018年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思前想后,王虎成去了山下的一家厂子打工。在厂里,他第一次喝到了清澈的水。

王虎成下山了,家里的妹妹还小,种地、挑水只能靠父亲。几周后,王虎成的母亲托人带话说山路太陡,父亲挑不动水,让王虎成抽空回家。

请了假,王虎成步行20多里山路回到村里,和日渐苍老的父亲聊了聊天,给家里的水缸挑满水后又下山了。几天后,他的母亲托人带话说家里又没水了,王虎成只能再向厂里请假回村,组长让会计开了工资,说回家吧,别干了。

水的气味是什么(水的味道)(3)

赵和池村一位村民端着从自家水缸里舀的浑浊的水(2018年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几年后,王虎成娶了媳妇,分了土地,生了孩子。后来,家里的娃渐渐长大,王虎成看着孩子的脸,心想还是得走,得下山,去有水的地方。王虎成带着老婆、孩子下山了。

在山下的10多年时间,王虎成干过建筑工、搬运工、修路工,什么活都干,唯一不变的是每周步行20多里山路,回村给父母挑水,把缸装得满满的,再下山找活干。

水的气味是什么(水的味道)(4)

2018年5月25日,在壶关县树掌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赵和池村一位村民在用自来水洗手。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王虎成记得,在外打工的这些年,村里陆陆续续来过好多人,先是到处勘探想着给村里打井,后来说要给村里拉水管,再后来说是村子地势太高、石头太多,水管接不上来,自来水入户也就没了下文。

2015年,壶关县脱贫致富的步伐开始加速,针对严重缺水村庄的整村搬迁也在加速推进。2016年春天,赵树方和王虎成都接到了乡里打来的电话,通知说要登记村民信息,赵和池村要搬迁下山了。

2018年底,赵和池村人再也不用一趟一趟挑水了。雪花飞舞的季节,赵和池村作为壶关县实施整村搬迁的村庄之一,整村搬到了山下的安置点。

水的气味是什么(水的味道)(5)

5月12日,在壶关县树掌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赵和池村一位村民在厨房里收拾。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下山,到了有水的地方,赵树方住进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水龙头,看着清澈的水“哗哗”流出,赵树方用水杯接了满满一杯,“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赵和池村49名村民终于喝上了“甜”的水。

近年来,壶关县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着力于集中供水工程的改造、配套、升级、联网,以及水源保护、水质保障等。截至今年4月,壶关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93%。

初夏时节,赵树方用滚烫的水冲开黑苦荞茶,茶香弥漫,茶汤微苦,但赵树方说心里是甜的:“我喝了50多年苦水,知道什么水是甜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